Thursday, April 05, 2007

最近﹐收到一個香港舊同事的電郵。是關於添馬艦。

原來﹐政府開始「履行」一年前的承諾﹐展出添馬艦發展招標事後的模型。那位舊同事現在到了其中一間有份入標書的公司工作。他給大家發上那個電郵﹐就是希望我們多提點「意見」。他也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他公司的模型編號是「B」。

似乎﹐對於這個發展﹐舊同事是很興奮。或者﹐就正如他在電郵裡所寫﹐因為這是近年來香港政府投資的最大型基建項目。畢竟﹐搞工程的人都喜歡不斷興建。要不﹐何來有錢開飯﹖一件大工程﹐就可以養上千人十年。能夠身在其中﹐能不興奮﹖在肚子要填飽的大前提下﹐工程師當然要跟強勢政府站在同一條線。他們也樂於見到一個勵精圖治的大政府。要知道﹐強勢的大政府尤其喜歡在工程上展現魄力﹐因為工程是最容易看得見的政績。金字塔﹑萬里長城等﹐都是這樣的產物。

讀著那位舊同事的電郵﹐便想起了去年六月﹐龍應台在母校的一場演講。題目是「誰的添馬艦」﹐副題係「我看香港文化主體性」。我沒有出席那一場演講﹐因為那時候﹐我早到了都柏林﹐駕駛著那些挖土機﹐在綠茵的草地上橫衝直撞﹐搞他一個天翻地覆。知道那一場演講﹐因為那篇講稿收錄了在《香港筆記》裡面。那是一本我在聖誕期間﹐跑了幾間書店方能找到一本的書。是洛陽報紙貴罷。但願如此。

在電郵裡﹐舊同事表示﹐

添馬艦發展計劃會為香港帶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這是近年政府投資的最大型基建項目。它不但替香港建立一個行政和政治中心﹐也給世界一個心嚮神怡的休閒海濱。那實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是我粗暴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強行把一個個不合乎香港標準的中文字,套上英文原文的中文句子。身為香港的工程師﹐為了要跟政府站在一起﹐他想講的應該是「締造令人嚮往的消閒休憩用地及海港和商業中心」﹐要「發展成為象徵香港的世界級海濱」。因為他是這樣寫的﹕The Tamar Development Project is significant to Hong Kong in many ways.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the setting for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and political centre, it is a major development project undertaken by the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Equally important, the Project provides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creating an attractive and vibrant waterfront landscape and open space for public enjoyment.

龍應台問﹐社會不能沒有一個深思的心靈和長遠宏觀的眼睛。我們必須在轟隆作響﹑天翻地覆的挖土機前放上一朵脆弱﹑柔軟﹑美麗的小花。城市規劃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挖土機﹐你為什麼這麼急﹖

我想﹐我是知道答案的。我那位舊同事也跟大家講出了那個答案﹕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the setting for Hong Kong administrative and political centre, it is a major development project undertaken by the Government in recent years. Equally important......

因為在香港搞工程的人都快要餓死了。在肚餓還未醫好的時候﹐怎樣能夠有力氣講「香港文化主體性」﹖況且﹐香港的文化不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過關交貨嗎﹖不就是用最短的時間﹐賺最多的錢嗎﹖在這座城市裡面﹐錢是唯一衡量社會進步的指標。管他政府人均辦公空間是否真的嚴重不足﹖管他政府山古蹟群一個一個給破壞﹖管他是一個地標淹沒一個地標﹖管他城市中心建立政府大樓﹐代表政權獨大的體制﹖最緊要﹐係開到飯。

歷史和文化﹐不是我們這些讀理科﹑搞工程的人講的題目﹗我們講的是將來﹐講的是建設未來好香港。沒有不斷的建設﹐社會就不會不斷進步。沒有完善的基建﹐社會就談不來精神和文化。

於是﹐打著這張美麗堂皇旗幟下﹐工程師便搭上了那個勵精圖治的大政府。一個緊張是否開到飯﹐一個緊張政績是否給人看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