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31, 2007

望望月曆﹐原來還有兩個星期﹐便會到西班牙去。

搬到歐洲生活後﹐最使人妒忌的﹐該是每個月都會乘一次飛機週圍渡假。縱然﹐這裡的「週圍」﹐很多時候都是指愛爾蘭對岸的另一個島國。只是﹐每次從外地返回都柏林﹐總會聽到一些朋友講類似「什麼﹖又飛了去第二個國家﹖」的說話。

老實說﹐這一次﹐我也覺得有點頻密。好像方從意大利回來﹐又要準備前往另一個在地中海的國家。不過﹐算一算﹐其實﹐也相隔了剛好兩個月的光景。也許﹐是科木湖那個假期﹐實在太難忘。難忘得到了初秋的時候﹐還在無窮回味。

或者﹐因為快要到西班牙﹐渡假一個星期﹐所以讀報紙的時候﹐對那個國家的消息也特別留意。

我以為﹐終於能夠有點東西給人妒忌一下﹐的確要多謝那位愛爾蘭人﹕MICHAEL O'LEARY。要不是他把RYANAIR搞得如此有聲有色﹐在歐洲遊走﹐又怎會來得如此輕易﹑如此省錢﹖不過﹐當RYANAIR繼續是全球最賺錢的航空公司的同時﹐也越來越多負面的新聞。畢竟﹐樹大招風。

很多時候﹐這間廉價航空公司最讓人垢病的﹐都是她降落的機場。

讀著這篇從西班牙來的新聞﹐就不其然想到RYANAIR。

原來﹐今年年尾﹐馬德里又會有一個新機場落成﹐叫馬德里南部機場。不過﹐西班牙首都的市政府正申請禁制令﹐要求這個機場改名。因為這個新機場距離馬德里﹐足足有125英哩。駕車從首都出發﹐便是沒有一丁點擠塞﹐也要耗掉兩個半小時。馬德里市政府說﹐這個機場起用這樣的名字﹐完全就是非法盜用。擁有這個機場的公司則辯解道﹐我們的而且確座落在馬德里的南部啊﹗一點也沒有取巧。

起用這樣的名字﹐其靈感都可能來自RYANAIR。

記得﹐有天在酒館裡﹐聽到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人乘RYANAIR,從都柏林去瑞典馬模。抵步後﹐他方發覺﹐原來﹐他踏著的是瑞典鄰國丹麥的土地。要去馬模﹐還要多乘一回車過境。

也記得﹐兩年前﹐從米蘭飛去巴黎。那是我第一次乘搭RYANAIR。到達後﹐我足足花了兩個小時﹐才能來到巴黎近郊的地方。害得在酒店等候我們的朋友白捱餓。

廉價航空公司能夠賺錢﹐主要因為升降的機場收費都很廉宜﹐也不是很繁忙﹐方便她們多飛幾轉。能夠符合這樣的條件﹐當然不會是市內的機場。廉價航空公司租用的﹐都是市外的機場。「市外」的意思﹐就是至少三十英哩以外的地方。不過﹐在航空公司的網頁上面﹐他們都會用括號括著那個大家都熟悉的城市﹐來美化這個市外的事實。例如﹕盧頓(倫敦)。根據皇家航空學會的資料﹐盧頓機場距倫敦35英哩。

零三年﹐德國法庭就曾頒令﹐禁止RYANAIR在網頁上﹐在NIEDERRHEIN後面加上杜塞爾多夫的名字。因為那個機場離開杜塞爾多夫超過四十英哩。

不過﹐我不以為那間全球最賺錢的航空公司有欺騙人的成份。畢竟﹐去旅行﹐就應該多做些功課。況且﹐人家也的確如實提供了所有整確資料。雖然是給美化了點兒。假如發覺會降落到離目的地七十英哩以外的地方﹐就應該想想是否適合自己。正如復活節的時候﹐我便不選擇乘搭RYANAIR去巴黎。因為我沒有太多時間浪費。

Thursday, August 30, 2007

近來﹐是早了點爬到床上去。很多時候﹐還未到十一點﹐我已經關掉房子裡面所有燈。除了床頭的那一盞。

都只為了追看雨果的《悲慘世界》。

在這位法國大文豪創作的世界裡面﹐我重拾當年小學廢寢忘餐﹐沉醉金庸武俠小說的魄力。實在很不明白﹐何解早幾年﹐老是不能一鼓作氣地﹐讀畢整部千餘頁的小說。印象中﹐我嘗試過不下兩次。

真的教人摸不著頭腦。的確沒有一個理由。

可知道﹐那時候﹐我完全不曉得小說裡面的情節。都怪另一個的中文譯名累事。曾經﹐我還無知地以為﹐這部法國名著跟《苦海孤雛》相類似。到了現在﹐我是看過了那部改編的音樂劇﹐對整個故事大綱﹐已有一個簡單概念。豈料﹐反而更加吸引我追看小說。只要拿起了﹐便很不願意放下來。所以﹐便是會加重那件手提行李﹐上星期五﹐我依然決定帶著它﹐渡過愛爾蘭海到倫敦去。

不過﹐我始終還是沒有帶同這部小說上班。畢竟﹐上下班的旅途﹐都該是讀報的時候。縱然小說的確非常吸引﹐我還是不能放棄那些少認知世界的時間。故此﹐我是把整部小說留在住所裡面。要追看《悲慘世界》﹐唯有早點爬到床上去。可是﹐如果一時癮大﹐吃過中飯後﹐我就會跑到公司附近的書店﹐從書架上拿來一本翻翻。

雨果確實是一個天才小說家。他講故事的技巧﹐就是能輕易地抓緊你的靈魂﹐不讓你逃離他的小說世界。因為你總是很希望得知﹐接下來﹐會發生些什麼事情。又或者﹐接下來﹐是否會發生腦海裡猜到的事情。於是﹐一頁又一頁地﹐讀者就忘掉了自己存在的現實世界﹔於是﹐一頁又一頁地﹐讀者就墮進了那個悲慘的革命世界。

最近﹐每天晚上都不想入眠﹐每天早上都不想起床﹐都只怪這位早我一百七十五年﹐來到這個世界的法國人。

雨果先生﹐為何你要寫下這部如此引人入勝的出色作品﹖出色得就是知曉了整個故事情節﹐也無礙讀者追看下去。

記得﹐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說話﹕一部精彩的小說﹐不會因為讓人得知了結局﹐就失去了色彩。

那時候﹐我是很不明白這句話。經驗告訴我﹐我沒有去翻閱一部小說﹐ 或放棄閱讀一部小說﹐都只因為我對故事的發展已耳熟能詳。

也許﹐直到現在﹐我還是不大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因為我還是摸不透《悲慘世界》何解如此吸引。不過﹐我倒很清楚﹐假如陸離是為了杜魯福的電影跑去讀法文﹐我就是為了能讀懂《悲慘世界》的原文﹐在十五年後﹐再以學生身份﹐重臨法國文化協會。

Wednesday, August 29, 2007

星期天﹐從倫敦回都柏林﹐乘的是RYANAIR晚上七點半﹐在STANSTEAD開出的班機。

很多時候﹐我都經STANSTEAD機場出入英國首都。縱然﹐我知道﹐從GATWICK機場到妹妹在倫敦的住所﹐是比較方便一點點。不過﹐可能是機場收費關係﹐一般來說﹐RYANAIR到STANSTEAD的機票是較為便宜。況且﹐在飛機上買STANSTEAD EXPRESS來回火車票﹐才是二十英鎊。比在火車站買﹐便宜五鎊。從來﹐我都不是一個喜歡跟錢銀作對的人。

所以﹐這一次也沒有例外。未連稅下﹐兩程機票方是兩仙。實在想不到﹐不在一個月內兩到倫敦的理由。

只是﹐也因此﹐我選了一班較早的航班離開英國。以往﹐我都是搭九時許的那一班。因為我可以吃過晚飯﹐才回愛爾蘭去。可知道﹐倫敦有太多好吃的餐館了。至少﹐有很多對版的日本料理。同樣是一個國家的首都﹐都柏林的確沒有太多選擇。

於是﹐在CANARY WHARF那邊的皇朝飲過茶後﹐也在利物浦街逛過了一會兒﹐便乘火車到機場去。由於執的是歐盟護照﹐可以老早上網辦妥登記手續﹐所以﹐我總是在飛機起飛前四十五分鐘﹐方施施然到達機場﹐排隊輪候保安檢查。

這一次﹐因為碰著英國那邊的銀行假期﹐我是比以往提早了十五分鐘來到機場。我怕有很長的人龍。

果然﹐在保安區前面﹐就是一圈又一圈的人龍!

自去年液體炸彈疑雲後﹐英國機場的保安是非常嚴密。嚴密得讓人很是煩厭。

一切利器當然不能隨身上機。市面上的蒸餾水也不能過關。手提行李亦只能得一件。其他液體﹐包括化妝品﹑潤唇膏﹑洗頭水等﹐都要用放在一個特設的透明膠袋裡面﹐分開檢查。每個液體器皿都不得大過250毫升。同時候﹐每三個經過金屬探測器的旅客﹐就有一個要給人搜身。有些時候﹐所有人都要除掉鞋子﹐方能經過金屬探測器。

有著這樣繁複的措施﹐輪候時間當然比較長。我是都已經習慣了。

不過﹐這一次實在等得有點過長。我竟然等候了四十五分鐘﹐才能通過那個保安檢查區。大家當然都很不耐煩。因為連本來打算吃一個三明治的時間﹐都給這樣浪費掉。

或者﹐是又有恐怖襲擊警告。

這一次﹐女生的手袋又都給當做一件手提行李。手提電腦當然也算是一件。所以﹐很多人都要臨時把所有東西都擠到一個較大的袋子裡面。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奇怪的﹐倒是保安不容許一些人攜帶雨傘上機。理由是﹐那些雨傘的頭太過尖銳。

也許都知道旅客等候時間會很長﹐所以機場人員便不斷發出這樣的廣播﹕好讓大家迅速過關﹐請大家都預早除掉大衣﹐拿掉身上所有金屬﹐多謝合作。聽著這樣的廣播﹐我不其然笑了起來。

我跟後邊那個正在發脾氣的女生說﹐也許﹐把所有衣服都脫掉﹐他們便會讓你立即過關。

他們可是稱大衣做CLOTHES啊。

Tuesday, August 28, 2007

根據那份媚共的報紙所報導﹐當湯家驊在香港電台那個《香港家書》節目裡﹐談到普選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便立即走出來澄清。

政府發言人說﹐「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後十一天,便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 》,充分顯示曾蔭權要在五年任期內處理普選問題的決心。《綠皮書》把策略發展委員會及社會過去就普選的關鍵議題所提出的意見,歸納為三種方案,供公眾討論。政府對這些問題沒有既定立場,只要各方能就關鍵議題達成共識,則普選可期。」

讀著這段新聞﹐實在感到可悲。也很好笑。

一個政府怎能對一件影響全部市民的事情﹐一點立場也沒有﹖是支持﹐是反對﹐終歸是一個立場。假如沒有一個既定的立場﹐那就表示﹐這個政府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推行這項政策。當然﹐在這個情形之下﹐說推動一個議程﹐會比較適合。

假如每分每秒都要探探市民肛門的體溫﹐方能定奪行走的方向﹐這個政府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政府。因為他根本不可能推動一個議程﹐也不可能推行一項政策。可知道﹐民意就像女人的心情一樣多變。這一秒冷漠異常﹐下一秒卻可能熱情奔放。既不可猜﹐也不可測。今天﹐民眾要你向東走兩步﹐明天﹐他們又可以要你朝西走兩步。這樣東西南北循環各走兩步﹐又怎能有事能成﹖

只是﹐一個沒有普羅大眾選民基礎的政府﹐又怎可能不時時刻刻緊記緊記﹐探探市民肛門的體溫﹖又怎可能會當機立斷地定下政府要走的方向﹖建華六年仲夏那場小風波﹐畢竟是一個很深刻的教訓。

其實﹐在香港這個不中不西的怪地方裡面﹐要獨裁地強政勵治﹐首先就要民主地實現普選。要那些少數的人﹐聽從大多數人的命令。只要挾持到大量普羅大眾選民的意向﹐政府便不用畏首畏尾地﹐推行一些可能會引起點點不滿的政策。因為政府的權力﹐都是從這些可能會不滿的人手上得到。

所以﹐我從來都不明白﹐那些如此希望強政勵治的人﹐會如此懼怕普選。

在民主選舉裡﹐一切其實都可以很簡單﹕只要大家都看到你的好﹐你就會名正言順地﹐獲得你期待已久的權力。

害怕普選﹐唯一一個理由﹐就是因為連自己也很清楚明白﹐自己確實一丁點可以讓人看到的優點也沒有。

Friday, August 24, 2007

早陣子﹐到了雅虎香港的網頁﹐看看這個出生地﹐近來有些什麼事情發生。就讀到一篇關於普選的新聞。據網頁說﹐那篇報導來自那份比《文匯報》和《大公報》更媚共的《星島日報》。

讀著那篇新聞稿﹐我以為﹐那是政府向喉舌提供的樣板文章。可知道﹐在香港報業裡面﹐沒有一份報紙﹐比《星島日報》更早向北京政府投誠。

整篇文章﹐其實就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言人的話語。縱然﹐裡面有講到﹐那是政府回應湯家驊當天早上﹐在香港電臺提及普選的言論。不過﹐便是在文章結尾的地方﹐也沒有寥寥數筆﹐提及那位立法會議員講過些什麼話。這能算是什麼新聞稿﹖假如那份媚共報紙的記者的確做過一點工作﹐那就是原原本本地﹐把政府的投稿重新抄寫一次。

該篇文章內容如下﹕

「......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的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推動民主方面,較以往任何一屆政府都站得更前。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 》履行了行政長官在參選期間作出的一項重要競選承諾,而政府在七月一日成立後十一天便發表這份公眾諮詢文件,充分顯示要在五年任期內處理普選問題的決心。《綠皮書》把策略發展委員會及社會過去就普選的關鍵議題所提出的意見,歸納為三種方案,供公眾討論。政府對這些問題沒有既定立場,只要各方能就關鍵議題達成共識,則普選可期。在現階段,社會應先就提名委員會可提名的候選人數目達成共識,使市民能了解他們有份參與的行政長官選舉的規模,然後可進一步討論及訂定提名程序的細則。......」

我是把一頭一尾都刪掉了。

頭一個省略號刪掉的﹐是那些背景說話﹕什麼什麼局發言人就什麼什麼議員的言論有以下的回應。後邊那個省略號刪掉的﹐可能都是些有點重要的說話。只是﹐抄錄了下來的那些﹐已經悶蛋得不得了﹐能夠讀畢那三百多字﹐非有點超人的耐性不行。我不容許我這一個專欄﹐充斥著一些叫人打蓋睡的文字﹐所以﹐便是有人認為我下面的意見﹐是有點斷章取義﹐我也不得不大膽地多用一個省略號。

或者﹐《星島日報》從沒有向北京政府投誠。不過﹐讀著這樣的文字﹐有怎能教人相信﹐這一份報紙不媚共﹖

假如﹐這是政府親自向喉舌提供的繕稿﹐香港政府是真真正正跟大陸融合了。至少﹐在文字上面。我們已經完完全全放棄中文﹐改用那些紅色漢語。

何解劈頭開始﹐就要肉麻地再三肯定「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又很喜歡用數字﹐來表現一些豐功偉績﹐例如﹐「一項重要競選承諾」﹑「七月一日成立後十一天」和「歸納為三種方案」。也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處理普選問題的決心」﹑「既定立場」等。

此外﹐文章裡面﹐句子特別長﹑形容詞的用字亦特別多﹐所以讀來特別累﹐也使人不想讀下去。而且﹐「的的」連篇﹐實在很咬口﹐很不易讀。

記得陶傑教寫文章時說過﹐根據調查﹐讀者對超過十三個字的句子﹐會很反感。那些臃腫的形容詞﹐如「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的」﹐亦會讓讀者讀得很不暢順﹐都應該大幅改寫。

亦記得余光中先生寫過的一篇文章﹐裡面講到﹐中文裡面﹐就不應該有太多的「的」。很多時候﹐那些「的」字﹐都是多餘。中文不像其他拉丁語系的文字(包括英文),形容詞都沒有一個既定格式。要在後面後面加上一個「的」字﹐來變身做形容詞﹐那是西化了的中文。像「豐功偉績」﹐「豐」和「偉」便就是形容詞,多簡潔。何需什麼「的」﹖

我以為﹐假如真的要這樣肉麻﹐「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比以往任何一屆﹐都更樂意推動民主」會比較容易讀罷。

奈何﹐把那些長長的形容詞﹑數字﹑抽象概念等都刪掉和改掉的話﹐我們就不能從文字上﹐體現到回歸的盛世。畢竟﹐這些都是紅色漢語的特徵。

我想﹐那段抄錄《星島日報》的文字﹐跟以下這一段﹐實在不遑多讓。

「總書記指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在實踐中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神聖的使命。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建構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怎能容許這樣的報紙流入學校裡面﹖一間容許學生讀《星島日報》的學校﹐就是在慢慢地殺死我們的下一代。

[按﹕筆者週末再到倫敦探親﹐此專欄將暫停三天。星期二(香港時間)再續。]

Thursday, August 23, 2007

曾經﹐有人這樣描寫過我﹕「D-這個人﹐很喜歡笑。笑起來﹐很大聲。真的很大聲。」

記得﹐有一次旅行(是到紐西蘭去罷﹖),飛機上正播映那部講述三姊妹傾電話的電影。名字是沒有一絲印象了。就只記得是美琪籟恩主演﹐好像還有芭芭拉詩翠姍。那時候﹐經濟客艙坐位前面﹐依然未有一部微型電視﹐供乘客自由選擇娛樂節目。要看機上面播放的電影﹐就要頭戴耳機﹐眼望遠遠的熒光屏。

下機的時候﹐母親跟我問﹐怎麼﹖剛才那部電影是喜劇來的嗎﹖整個機艙裡面﹐就只聽到你和前面那個老頭的笑聲。我搖搖頭﹐有點答非所問道﹐其實也不是很好看。要不﹐就不會只得我跟那個老頭﹐留意著前面的熒光屏。不過﹐倒是有點有趣的對白。

從來﹐我都以為﹐只要遇到一點可笑的事情﹐都應該不好錯過機會﹐盡情地笑一會兒。

也有一次﹐往東京途中﹐碰巧有TOY STORY可以選擇﹐我當然第一時間便選擇收看這部我最喜歡的卡通電影。可知道﹐直至現在﹐巴斯光年依然是我的至愛。

那應該是我第三次看那部電影了。裡面很多對白﹐我都已經懂得背誦。只是﹐我依然笑得合不攏嘴。我記得﹐通行的朋友要轉過頭來﹐著我減少聲浪﹐怕我騷擾到別人。

其實﹐我是有點不明白。假如我的笑聲真的騷擾到其他人的話﹐那麼﹐其他人那沉悶的樣子﹐不就更騷擾別人。應該笑的時候﹐還強忍不笑﹐是會嚴重影響健康的。

所以﹐到電影院看《阿森一族》﹐的確很快樂。也很健康。因為整間戲院裡面﹐每一秒鐘﹐都響著震耳欲聾的笑聲。誰都不能停止。誰都好像不能控制自己。

《阿森一族》電影版其實是笑中有淚。不過﹐使我動容的﹐不是裡面所描述的父子情﹐因為我的父親比HOMER強很多倍﹐我實在感受不了BART的處境。

我感受最深的﹐是LISA為了保護自己出生的地方﹐不斷敲門派發傳單﹐又跟整個鎮上面的人﹐講解保護環境的重要。便是沒有一個人把她的說話﹐聽得進耳窩裡面﹐她依然不遺餘力地去推動環保﹐要所有人停止傾倒廢物到LAKE SPRINGFIELD。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會一時間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有些人甚至會以為你是一個白痴。因為在沒有人支持之下﹐你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希望有一天﹐終於能夠改變這一個社會和裡面的每一個人﹐終於能夠讓自己的出生地更加美好﹑繁華。

我相信自己。我相信﹐香港﹐以至中國﹐都應該要有一個理想的制度。每一個香港人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能夠選擇自己的政府。香港應該是中國的帶頭大哥。

我以為﹐天生我才﹐就應該要貢獻社會﹐要使到這個地方更加理想﹑更適合人居住。那怕需要流血才能夠換來一個理想的制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為以後的人﹐建立一個完善的國家。

畢竟﹐根據早前的那個SIMPSON心理測驗﹐我本身就是一個LISA SIMPSON。

Wednesday, August 22, 2007

本來﹐以為已經錯過了看《阿森一族》電影版的時候。

電影未上映時﹐我的確有點期待。尤其讀過作者給報紙的訪問後﹐我更巴不得立即飛身到電影院去。作者跟記者說﹐整個故事都是全新的。除了那些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人物外﹐電影版裡面﹐沒有一樣東西曾在電視出現過。

跟哈利波特一樣﹐《阿森一族》電影版整個故事﹐都給電影公司和製作人嚴密地封鎖著。直至在SPRINGFIELD首映那一天﹐沒有一丁點的風聲走漏過出來。片頭最多亦只得兩個片段﹕是BART赤裸裸地貼在玻璃窗上和HOMER像聖誕老人般駕駛著雪車越過一個又一個的山頭。大家就只知道電影快要上映﹐內容如何﹐則是一個謎。甚至比哈利波特的結局更謎。至少﹐羅琳早就跟大家講過﹐有兩個角色會死掉。

不過﹐當電影上映後﹐報紙上的影評﹐倒不是一面的讚好。甚至有評論只給予兩粒星。那即表示﹐就比那位垃圾香港武打演員的荷李活新戲﹐好看一點點。

我想﹐是畢竟大家都習慣了免費地扭開電視﹐收看《阿森一族》的緣故罷。當要從銀包那出錢來看的時候﹐大家都會不其然地期待更多﹑要求更多。假如不是更苛。故此﹐就是電影版比電視裡面的任何一集更好笑﹑更精彩﹐大家都會感到失望。因為大家都要求卡通面世十七年後的首部電影﹐要比以前的任何一個故事都要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更吸引。

縱然明白這個道理﹐不過﹐讀著那些影評﹐我這個新鮮的《阿森一族》擁躉﹐在電影院面前﹐未免有點卻步。所以﹐當大家都在高唱「蜘蛛豬﹑蜘蛛豬」的時候﹐我倒是跑了去看《變形金剛》。後來﹐又因為幾個週末都有點事忙﹐球季亦已開鑼﹐我甚至忘記了這一部曾經有點期待的電影。

那天晚上﹐跟朋友吃過晚飯後﹐見時間還早﹐便提議到電影院去。因為是星期五的晚上﹐經過了一個星期的工作辛勞﹐大家都希望找點輕鬆的﹐快快樂樂地笑上個多小時便算。

翻開報紙﹐最新一輪上畫的電影裡面﹐符合這個要求﹐又很想看的﹐就只得《女侍應》。可惜﹐就只剩下九點半那一場有票。那時候﹐才八時許。我們都不想無聊地等候個多小時。況且﹐朋友不是住在都柏林市。看罷電影後﹐他可能錯過最後一班火車回家。在那長長的放映時間表前﹐瀏覽了好一會兒後﹐終發現有一場《阿森一族》在八點半放映。於是﹐便毫無準備下﹐終於看了這部美國最長壽卡通的電影版。

也愉快地大笑了一個晚上。

Tuesday, August 21, 2007

暑假﹐總是大片推出的時候。今年夏天﹐最喜歡的﹐無疑是《阿森一族》電影版。

當然﹐這個選擇﹐可能跟今個暑假就只看了三部電影有關。是《虎膽龍威4.0》﹑《變形金剛》和《阿森一族》。只是﹐在芸芸暑期猛片裡面﹐吸引到我買票進場的﹐的而且確﹐就只得這三部。

我想﹐香港應該沒有上演《阿森一族》。因為在那個亞洲的國際大都會裡﹐這部到處受歡迎的美國最長壽卡通片集﹐從來都沒有受歡迎過。至少﹐還在香港的時候﹐身邊的朋友﹐都沒有一個喜歡這些黃色的人型物體。他們都追看《老友記》﹑《仁心仁術》和《X檔案》﹐不過﹐就是不會扭到國際臺﹐收看這套已經有十七年歷史的卡通片。是慣性收視的影響﹖還是因為大家都不再愛看卡通﹖

所以﹐喜歡上《阿森一族》﹐是搬到來歐洲生活後的事情。

每天黃昏﹐愛爾蘭第二電視臺都會播映一集《阿森一族》。我當然不知道﹐究竟這是最新的一季﹐還是重播過往的集數。因為離開香港前﹐我就從來沒有看過一集。不過﹐看著裡面的故事﹐就算不是最新的﹐也應該不會太舊。

起初﹐我是有點抗拒《阿森一族》。畢竟﹐對於美國的文化(假如這個國家是真的有點文化的話)﹐我是很不能接受。那時候﹐我是很荒謬地以為﹐《阿森一族》的笑料﹐都不外是美國霸權的延伸。

後來﹐有一天﹐公司茶點的時候﹐聽到同事高興地討論《阿森一族》的劇情﹐方大鄉里地知道﹐原來這套美國卡通﹐在歐洲也很有市場。至少﹐裡面的笑料﹐都很全球一體化地大眾化。不過﹐因為對這部長壽卡通沒有一點認識﹐整個茶點的時間﹐我都只有陪笑的份兒。

幾天後﹐收到朋友電郵過來的數十篇陶傑的文章。一輪狼吞虎嚥後﹐其中裡面有一句說話﹐我倒是經常掛在心裡頭。因為我經常以此來鞭策自己。

這位曾在英國廣播公司上過班的才子說﹕在歐美,亞裔的打工絕對覺得頭上有一塊「玻璃天花板」——看得見頂,但爬不上去,這是因為亞裔員工的文化隔閡,例如下了班,不可以跟鬼佬同事一起到酒吧泡兩小時。為什麼不可以?因為英語不夠地道,對西方社會的流行文化所知不多,無法深入交心溝通。

那是世界杯的時候。每場直播比賽中間的半小時空檔﹐電視臺都會播映《阿森一族》來填補。於是﹐我終於正正式式地﹐看了這一部大受歡迎的卡通片。也從此﹐愛上了HOMER SIMPSON。

Monday, August 20, 2007

最近﹐在公司﹐收到同事發過來的一個電郵﹐裡面夾著一個叫SIMPSONS的心理測驗檔案。他們說﹐蠻有趣的。於是﹐便立即打開來試試看。我發現﹐原來他們「蠻有趣」的意思﹐就是「超準確」。

顧名思義﹐這個心理測驗﹐跟那套長壽電視卡通片集有關。裡面有四條選擇題。每條都要你從兩種截然不同的處事方法中﹐選擇一個最適合你的。按著這四個選擇﹐這個電腦檔案﹐就會從十六個SIMPSONS卡通片人物裡面﹐給你配上一個。

電腦說﹐我是LISA那個類型。根據調查﹐在世界人口裡面﹐我這種人就只佔了百份之一。絕對是稀有的品種。

起初﹐我倒是有點不相信。怎麼可能我會跟LISA SIMPSON一樣﹖不過﹐讀畢那長長的一篇分析和解釋﹐我實在不得不感到驚訝。竟然完完全全就是我自己!

裡面寫道(大意)﹕

「這種稀有的品種﹐很相信自己的直覺。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依賴這種直覺。也因此﹐他們從來不會聽從別人的意見。不過﹐他們的這種直覺﹐又無疑非常準確。很多時候﹐便是什麼資料也沒有﹐便是對事情沒有什麼認識﹐他們都可以憑著那種直覺﹐猜到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他們就好像對世界上的所有人和事﹐都有感應。他們好像都能看穿每個人﹐和每件事。

他們也是一種很複雜的品種。經常與內心交戰﹐甚至不能和平地跟自己好好相處。因為他們總以為﹐自己未能善用那天賦的才華。他們相信﹐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總可以讓自己週圍的世界變得更美。

他們會是細心和體貼的父母。他們會跟孩子有很好的關係。只是﹐他們對孩子的要求也非常高。在別人眼中﹐那甚至乎是對孩子的一種苛求。不過﹐他們就是懂得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

這種稀有的品種很喜歡創作。他們會很自然地愛好一切文學和藝術。不過﹐同時間﹐在理性的科學範疇裡面﹐憑著那經常準確的直覺﹐他們都有出色的表現。只是﹐由於都很依賴直覺辦事﹐對於一些有仔細要求的工作﹐他們都會很抗拒。他們會想盡辦法去避開那些工作。」

當我大喊這個心理測驗「超準確」的時候﹐F便大笑說﹕這個當然。說畢﹐就傳來了一個電郵。裡面﹐她把那篇分析的長文當中的一句放大了起來﹕「其他人也很容易看到他們跟內心交戰的證據﹐例如﹐經常亂七八糟的工作檯」。

我回答道﹐終於給我找到不收拾的理由了。

老實說﹐自第一天踏足這個社會開始﹐不論在香港﹐還是愛爾蘭﹐我的工作檯就從來沒有整齊過。上面總堆滿了一疊疊的文件和圖則。小妮子便經常投訴我在公司養了一個黑洞。不過﹐每次她要找些什麼﹐我都能替她在那仿似凌亂的文件堆裡找到。

那可就是亂中有序啊﹗

Sunday, August 19, 2007

人們說﹐受著時間的磨洗﹐年長的人﹐對於世上的一切﹐都不應該再有什麼激情。因為他們已經發現﹐都不值得。

無疑﹐我也到了一個會相信艾慕杜華閒來會扭開收音機﹐聽聽軟硬天師解愁的年紀。只是﹐我知道﹐我體內的血液依然熾熱﹐我的血脈依然會隨時沸騰。就像活火山裡面的熔岩一樣。對於我愛的人和事﹐我依舊會百二分喜歡﹔對於我討厭的事和人﹐我仍然會百二分憎恨。所以﹐我每天都為愛華頓祈禱﹔所以﹐我每天都詛咒朗尼。

就好像沒有長大一樣。是幸運地未受到什麼的時間磨洗罷﹖不過﹐更大可能﹐是我天生太愚笨。便是經常碰著釘﹐也未能明瞭﹐別人到了這個年紀﹐早已清楚的事情﹕世界上面﹐根本就沒有什麼人﹐和什麼事﹐值得我們對它產生一丁點的激情。一樣也沒有。

就因為這一點﹐我經常懷疑﹐自己是否的確在香港長大。要知道﹐香港人都是聰明的投機者﹐香港的文化就是一個投機的文化。只有在最短時間內﹐撈到最多的錢﹐方是一個受萬人景仰的醒目仔女。這是社會裡的共識。這是大家量度成功的標準。

講到投機﹐當然就不能掛上什麼感情。更遑論激情。

不過﹐我就是一個因為支持自己擁護的球隊﹐會到賽馬會投注五十元港幣﹐買愛華頓贏曼聯5﹕0的人。假如可以的話﹐我甚至會放五十塊歐羅﹐買朗尼二十五歲前﹐因傷從此高掛球靴。

近來﹐每天晚上﹐我都會用DVD機﹐放一段《悲慘世界》音樂劇來看。看得最多﹑感受最深﹑最喜歡的﹐依然是恩祖拿帶領一眾友好﹐離開ABC咖啡館﹐走上街頭抗爭的那一幕。可能因為實在看得次數太多﹐以至洗澡的時候﹐工作的時候﹐搭車走路的時候﹐唱著的都是這一首歌﹐哼著的都是這一個旋律﹕

「聽到傳來的歌聲﹖其實是人民的怒哮。
在激昂的樂聲裡﹐他們高喊﹕不會再做受壓的奴隸。
假如你的心靈﹐也跟那些前進的鑼鼓聲一起震動﹐
明天﹐我們的生命便會有一個新開始。

你會跟我們一起去抗爭﹐
一起去戰鬥嗎﹖
看!在戰場的遠方﹐
不就載著那個你追求多時的理想世界﹖
來吧!只有站起身來﹐方能得著自由。

你是否願意放棄身邊一切﹖
好讓我們抗爭的旗幟能夠繼續飄揚。
無疑﹐為了讓一些人去實現我們的夢﹐我們都可能要犧牲自己。
你會抓緊機會﹐無懼參與這場賭博嗎﹖
我們的鮮血只會使香港的將來更加強壯。」

我是把MEADOWS OF FRANCE翻譯成為香港的將來。因為當唱到這句的時候﹐當哼到這裡的時候﹐我都會想﹐假如我的鮮血﹐真的可以帶給香港人﹐以至中國人﹐一個理想合理的制度﹐那麼﹐究竟幾時﹐我才有這樣的一個流血機會﹖

究竟幾時﹐我才可以為香港的將來流血﹖假如唯有流血方能換到一個理想和合理的制度。

(按﹕曾不想再多寫《悲慘世界》。因為似乎已寫得太多。也怕大家生厭。只是﹐欲罷不能。因為我的血脈依然沸騰。)

(另﹕《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原文如下﹐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This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Will you join in our crusade?
Who will be strong and stand with me?
Beyong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life you long to see?
Then join in the fight tha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to be free.

Will you give all you can give
so that our banner may advance.
Some will fall and some will die.
Will you stand up to take your chance.
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will water the meadows of France.)

Saturday, August 18, 2007

朝早起來﹐抬頭望望月曆。赫然發現﹐原來﹐今天是你的生辰。

莫這麼快動怒。我當然知道﹐這劈頭的第一句說話﹐就很有毛病。因為﹐怎麼可能是「赫然發現」﹖只要一天我還認得到自己﹐無論如何﹐我都不可能忘記你出生的日子。畢竟﹐假如不理會年份﹐你就只剛好比我遲了一個月來到這個世界。況且﹐忘掉漂亮女生的生辰﹐可是一宗十惡不赦的大罪啊﹗在全能的天父膝下﹐我承認﹐我是一個罪人。不過﹐便是如此﹐我真的沒有勇氣﹐去犯下那宗十惡不赦的大罪。

連續兩年﹐未能跟你當面慶祝﹐我好像有點不大習慣。從來﹐這一個月﹐都是最容易約你吃晚飯的時候。因為﹐你一定不會爽約。

啊﹗請息怒﹐請息怒﹐請息怒。我知道﹐我又講錯了話。也不知怎麼搞的﹖今天老是寫什麼﹐就錯什麼。是一想到你的生辰﹐就變得語無倫次﹐錯漏百出。或者﹐是我太看重你這個特別的日子罷。專家說﹐假如一個人把一件事情看得太過重要﹐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她)就會變得會神不守舍。我倒很認同這個專家的說話。我想﹐你也很讚同罷﹖

什麼﹖這個專家叫什麼名字﹖可真的不記得了。真的真的不記得了。最緊要的﹐還是說話的內容嘛。就正如﹐我們要知道的該是F = ma,至於﹐究竟這是牛頓第二定律﹐還是紐頓的第二定律﹐又有什麼重要﹖

當然﹐全年任何一個日子約你吃晚飯﹐你都會樂意應承。你也不是一個會爽約的漂亮女生。特別記起這一個月跟你吃的晚飯﹐就因為最是難忘。我想﹐就正如一個月前﹐你跟我吃的晚飯﹐也是比較容易記起罷﹖因為都是在特別的日子跟特別的人一起慶祝。

無奈﹐都是過去了的事情。現在﹐相隔兩地﹐方知道以前太過容易的事情﹐原來都不大容易。

冷靜﹐冷靜﹐冷靜。在這歡愉的日子﹐我又怎會突然傷懷起來﹖對啊﹗就是在這興奮的日子﹐你也不好這麼容易動怒。記得﹕笑一笑﹐世界更美妙。

很久以前﹐英國詩人泰德曉詩都會在犀扉雅琶拉芙的生辰﹐寫首詩送給她﹐算作生日禮物。這些詩﹐都收錄在詩集《生日信箋》裡面。我不敢說﹐從今以後﹐每逢這天﹐我都會為你寫篇文章。不過﹐今天這篇﹐的的確確是為你這位漂亮女生而寫的。

願 生日快樂。

請不好動怒。我當然不會希望你的將來﹐跟犀扉雅琶拉芙一樣悲哀。你也應該認同﹐我根本就沒有一丁點泰德曉詩的才氣。況且﹐泰德曉詩與犀扉雅琶拉芙﹐與我和你﹐完全都不一樣。只不過一時想起《生日信箋》這本詩集罷了。假如你不喜歡﹐就此一篇生日專欄好了。明年﹐再讓我想想新的意思。

Friday, August 17, 2007

以前﹐讀書的時候﹐便是功課如何忙碌﹐每逢碰上南華夜晚的比賽﹐我都會準時八時四十五分﹐放下手頭上任何工作﹐扭開收音機﹐收聽電臺的直播。

畢竟﹐功課就是做不完﹐只要第二朝早點回到學校﹐還可以抄別人﹔就是因為沒有溫習﹐第二天測驗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得回答﹐也不相干﹐始終﹐年終的考試才是最重要。況且﹐未試過測驗不合格﹐豈算讀過書﹖最緊要的﹐還是自己喜愛的球隊﹐能夠贏完一場又一場。假如﹐就因為缺少了我的支持而輸掉球賽﹐是無論如何也補救不了的事情。

何解是八時四十五分﹖

因為香港電臺跟香港足總有個協定﹕唯有球賽滿座﹐電臺方能全場直播﹐否則﹐只能廣播下半場的賽事。晚上的比賽﹐都是八時正開始的。踢畢上半場﹐就剛好是八時四十五分。有時候﹐球賽晚了點開始﹐到了八點九﹐上半場依然未完﹐電臺評述都只會風花雪月一番﹐不會跟收音機前的聽眾﹐講講比賽的情形。老實說﹐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為何會有這樣的一個協定﹖怕有聽眾知道球賽精彩﹐臨時趕到球場觀戰﹖總之﹐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奇怪協定。

不過﹐後來﹐當香港電臺放棄直播香港足球比賽後﹐我的夜晚就少了一個娛樂。

星期二晚(愛爾蘭時間),是愛華頓作客熱刺。我知道﹐天空電視會直播這場比賽。早就打算吃過晚飯後﹐到酒館看看這場比賽。畢竟﹐是新球季愛華頓的第一場電視直播比賽。跟香港一樣﹐球賽是八時正開始。我是五點半下班。理論上﹐我是有足夠時間﹐去完成一個晚餐。包括清洗所有碗碟。

豈料﹐碰上了火車事故。要七點多才能回到家來。匆匆地吃過簡單的晚飯﹐清理好碗碟後﹐也經已是八時許。球賽是開始了。便立即扭開收音機﹐聽聽比賽的情形﹐方再作打算。當聽到評述員說﹐愛華頓是控制了整場比賽﹐熱刺根本未能組織一次攻勢的時候﹐我是恨不得立即跳出房子外面﹐跑去附近那間酒館去。我知道﹐那兒可以收看天空電視。只是﹐我怕跑去酒館途中﹐錯過了一些球賽的精彩片段﹐同時候﹐我又怕因為突然少了我的無形支持﹐我們會壓不住那支倫敦的球會﹐所以﹐還是決定半場後﹐才去要一品脫的啤酒。

似乎﹐我的決定沒有錯。半場完﹐愛華頓領先3-1。

來到酒館的時候﹐櫃檯前的幾個酒客﹐一見到我那件愛華頓球衣﹐便指著電視機﹐連聲說﹐這是一場很精彩的球賽啊﹗

對啊﹗就是從收音機得知精彩﹐所以立即跑來欣賞。我一邊呷著啤酒﹐一邊回答道。

我想﹐下半場的比賽﹐應該沒有上半場的吸引。因為再沒有什麼入球。不過﹐我依然很享受這下半場的比賽。畢竟﹐這是我來到愛爾蘭後﹐首次在電視機前﹐看到愛華頓的勝仗。上一個球季﹐每次到酒館看愛華頓的比賽﹐最理想的賽果也不過是和局。所以﹐後來﹐我放棄了去酒館看電視直播。

我是一個極迷信的人。

Thursday, August 16, 2007

除了舊橋外﹐在佛羅倫詩﹐吸引我的﹐還有那個目不暇給的中央街市(MERCATO CENTRALE)。

自小都不喜歡上市場。每次﹐母親要求我跟她一起﹐又甚至要我獨自一個﹐到街市買點東西﹐我總推說功課很忙﹐以逃過一劫。我不想到市場去﹐就是怕骯髒。那濕滑滑的地面﹐和充滿怪味的空氣﹐都使我卻步。

只是﹐想不到﹐長大後到外地旅行﹐最喜歡逛的﹐倒是人家的街市。我以為﹐那是最能體驗當地人生活的方法。況且﹐看看人家吃些什麼食物﹐實在很有趣。而且﹐他們的街市都很清潔。

去東京﹐我會到築地魚市場﹔在巴黎﹐我喜歡逛在LES HALLES附近的那個露天街市。在布拉格和布達佩斯﹐我也曾在他們的中央市場流連忘返。不過﹐我還是最愛佛羅倫詩的那個中央街市。

我說﹐MERCATO CENTRALE目不暇給﹐可能是有點YES-AND-NO。因為吸引我的﹐其實是裡面的兩間店。食店NEBRONE和它隔鄰那間賣火腿的店。不過﹐裡面的食物又實在讓人有點眼花繚亂。

兩年前﹐首次到這個文藝復興的重鎮﹐便在那間賣火腿的店﹐逗留了近一句鐘。七月的時候﹐重遊舊地﹐又再來到這間店探望。

一切依然如舊。

店裡依然掛滿了一隻隻風乾了的大火腿﹐窗櫥裡面仍然放置了各式各樣的沙樂美腸﹐牆身的木架一樣放上了不同種類的橄欖油和黑醋和醬料。店主老伯依然很健康﹐笑容繼續非常燦爛。

喜歡這間店﹐因為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店主老伯很樂意給你介紹不同種類的火腿和沙樂美腸。他會大塊大塊的﹐把火腿和沙樂美腸切下來﹐讓你試食﹐好使你知道每種火腿和沙樂美腸的分別。他會解釋為何托詩卡妮的火腿會比較濃味。他也會提議你如何方能吃到真正的味道。他甚至會把這些火腿的故事講給你聽。最緊要﹐是你有興趣去了解店裡面的一切。

老實說﹐單在那間賣火腿的店﹐問問這﹐試試那﹐就可以吃得一個豐富的午餐。

只是﹐無論如何﹐也應該要到NEBRONE去。那是一間大排檔似的食店。開業經已近二百年。因為光顧的多是在街市裡開店的人﹐他們對食物都有點研究﹐甚至有點要求﹐所以食店食物的味道實在不能不好。不過﹐也由於店開在街市裡面﹐租金較廉宜﹐況且是街坊生意﹐於是﹐食物的價錢都很平。

我最喜歡的﹐是這兒的炆牛肚。

Wednesday, August 15, 2007

搬到歐洲生活後﹐的確多了很多旅行的時間。差不多每一個月﹐都至少有一次搭飛機渡假的時候。我想﹐實在要多謝MICHAEL O'LEARY。不是他把RYANAIR搞得如此有聲有色﹐在歐洲到處遊走﹐不會這麼容易和省錢。可知道﹐未連稅和其他雜費下﹐一程機票可以低至一仙。

每次旅行完畢﹐總有朋友發電郵來說﹐羨慕我現在的生活。我想﹐假如單看放假的安排﹐我的確應該給人妒忌。

不過﹐其實我也並不誇張的了。

我認識一個在倫敦生活了十年的香港女生。只要遇到仙價機票﹐她便會飛到米蘭去SHOPPING。即日來回。她的朋友都說﹐K到米蘭去﹐就好像出銅鑼灣和尖沙嘴一樣。

表面上﹐那位朋友的生活好像富豪一樣。其實平常人有這樣的行徑﹐也不是沒有道理。而且很合符經濟原則。

留在英國﹐到另外一個城市走走﹐來回火車票至少都要三十鎊。反而﹐乘飛機到外地去﹐因為那些廉價航空公司,交通上有可能更加便宜。至於﹐購物方面﹐倫敦當然也有很多世界品牌。畢竟﹐是國際大都會。只是﹐因為英國稅重﹐且生活水準高﹐所有貨物都比其他歐洲國家貴。同樣一件襯衫﹐在米蘭總店的售價﹐就比倫敦的分店便宜。

兩年前﹐到意大利﹑巴黎旅行,總覺得衣食住行一切都很昂貴。普普通通街邊一個早餐﹕麵包跟咖啡﹐就要三﹑四十塊港幣。只是﹐在都柏林生活了一年多後﹐再次到巴黎和米蘭去﹐我就覺得法國和意大利的東西實在太便宜了﹐甚至是便宜得有點讓人不敢相信﹕才四塊歐羅一個早餐﹗便是在機場﹐亦不過八塊啊﹗在愛爾蘭﹐到外面吃一個早餐﹐可能就要十塊。

有著這樣的比較﹐放假即日來回米蘭購物﹐又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P.S. THANKS GOD! WE ARE ON TOP OF THE TABLE NOW. AT LEAST FOR THIS 24 HOURS. WE HAVEN'T WON OUR FIRST TWO GAMES SINCE 92/93. )

Tuesday, August 14, 2007

對於我這些天生不是讀書材料的人來說﹐經常面對的問題總是﹕時間太少﹐要讀的書太多﹐實在應接不暇。

無論是荃灣的舊居﹐還是灣仔那BACHELOR FLAT,書架上的書﹐便是休假一年﹐同時又不逛書店﹐我想都未能每本完完整整地讀過一遍。近來﹐我發現﹐這個難題﹐似乎亦終於跑到來愛爾蘭這邊去了。

早陣子﹐見住所裡滿地都是未讀完的書﹐便到ARGOS買來一個書架﹐好好安置這些寶貝。不過﹐或許﹐是買得太小了﹐竟然未能夠把所有書都放上去。有些剛讀畢的﹐就只好繼續放在床頭那邊。看看幾時﹐我又忍不住﹐再搬一個新的書架回來。

在意大利讀完《珠光寶氣》後﹐我便開始GEORGE SMILEY的特務旅程。那是JOHN LE CARRÉ筆下的一個角色。我在讀的﹐是這個只比占士邦差了點名氣的英國特務的出場小說CALL FOR THE DEAD。(勒卡雷的成名作是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係寫在CALL FOR THE DEAD之前。主角並不是史米利。)

八月的銀行假期﹐這部緊張懸疑的小說﹐當然有隨我同行到倫敦去。

回來都柏林那天﹐《倫敦時報》剛巧有篇文章﹐談及英國超級聯賽球會給外國投資者收購的事。裡面提到了一本早就很想讀的一本書。叫MONEYBALL。作者是MICHAEL LEWIS。成名作是LIAR'S POKER,講的是上市公司如何掠奪投資散戶的錢。另外一本THE NEW NEW THING則在科網股爆破前﹐討論科網股的危機。我知道兩本都是好書。只不過﹐跟我的其他寶貝一樣﹕才給我翻了幾頁﹐因為又有新歡到來﹐只好放下不顧。

我是太花心了罷。畢竟﹐沒有能力﹐就不應同時多愛一個女人。只是﹐知易行難。

MONEYBALL的副題是﹕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講的是一間資金短促的棒球球會(OAKLAND ATHLETICS)如何創造奇跡﹐在聯賽裡面﹐比那些億萬球隊贏得更多更多的比賽。

讀著《倫敦時報》的那篇文章﹐我當然想起了我的至愛﹕愛華頓。於是﹐在上機前﹐便在書店買下了MONEYBALL。我想看看﹐OAKLAND ATHLETICS的領隊BILLY BEANE是否跟DAVID MOYES都是同一樣的人。因為飛機誤點﹐回到都柏林的住所前﹐我已經讀了新歡的一半。

只是﹐我依然未能平伏﹐看罷《悲慘世界》音樂劇後﹐身體裡面沸騰的熱血。我不能擱置完成那部歷史長篇的計劃。於是﹐同一時間裡﹐我就週旋在三個愛人手裡。

週末﹐在CHAPTERS的舊書部﹐看到了一本八九年的《外交事務》特刊。才不過兩塊。想著那一年發生的所有事情﹐我便很想研究一下,東歐共產國際何解會突然瓦解分裂﹖為何冷戰會忽然結束﹖畢竟﹐一九八九年﹐是近代人類歷史裡﹐最重要的一年。

望著床頭櫃﹐我實在不知道怎樣才能夠輕鬆自如地﹐遊走在四個寶貝之間。

或者﹐我真的不應該如此不自量力。

Monday, August 13, 2007

因為地處倫敦西區﹐李斯特廣場上面的那間HMV,都會在當眼處﹐擺放音樂劇的原聲大碟售賣。

六月的時候﹐是愛爾蘭的銀行假期﹐我如舊到了英國的首都去。在MISATO吃過咖哩豬排飯後﹐經過那間唱盤連鎖店﹐便不其然地走進去逛逛。未知道是什麼原因﹐竟然買下了《悲慘世界》十週年紀念的DVD。那是在ROYAL ALBERT HALL舉行的一場表演。那時候﹐我一場也未看過這套音樂劇﹐亦未完完全全地讀過雨果那部原著小說一遍。就只知道﹐那是倫敦西區最長壽的一套劇。

印象中﹐應該不下兩次嘗試翻翻這部長篇巨著。不過﹐都沒有成功。我給自己想過一個理由﹕書太厚﹐讀得太慢﹐要讀的書又有很多﹐貪新忘舊下﹐便始終沒有完成。

搬到歐洲生活﹐帶來兩本書隨同。一中一英。就是沒有《悲慘世界》的份兒。其實﹐我早就忘掉把書放到那一個書架上去了。便是究竟在荃灣舊居﹐還是灣仔的那間BACHELOR FLAT?都沒有一絲印象了。畢竟﹐已放下良久。要重新拿起未完成的小說﹐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更何況是一部歷史鉅篇。那個膽量﹐不比再次愛上以前的女朋友小。

去年﹐當知道可以從GOOGLE BOOKS下載到百多年前的書籍後﹐我貪新鮮﹐便立即登入。在熒光屏面前﹐思索了一會兒﹐想想要查閱什麼書。想不到﹐從網上面下載的第一本﹐竟然就是雨果的《悲慘世界》。老實說﹐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原因。(或許﹐更正確點說﹐是我想不到一個原因。)只是腦海裡突然浮現出這本書的名字﹐便決定下載到電腦裡去了。如此而已。

不過﹐我始終是一個古老的人。尚且未能放棄每天到報紙檔買一份報紙﹐以網上版取代﹐更何況要我在電腦熒光屏前細讀小說﹖實在不行。我以為﹐跟讀報紙一樣﹐讀書更要有點實在的東西在手方成。於是﹐就只讀畢第一章﹐也就再沒有打開過那一個PDF檔案。

幸運地和不幸運地﹐對於《悲慘世界》﹐我都只有想像的份兒。

上週末﹐又是愛爾蘭的銀行假期。終於﹐能在李斯特廣場上面的那些半價店﹐買到當晚那部該編雨果原著小說的音樂劇的票。

打從24601出場開始﹐我便知道﹐為何這是倫敦西區最長壽的一套劇。有著雨果筆下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配上悅耳動聽的樂曲﹐和簡單美麗的辭藻﹐能夠不受歡迎嗎﹖

當故事講到ENJOLRAS帶領一眾友好﹐走上街頭起來革命的時候﹐我知道﹐我是愛上了這一套音樂劇。我感覺到﹐我的熱血在沸騰。我更恨不得立即跑到書店去﹐買下一本企鵝版的英文翻譯﹐用一晚的時間來讀畢這部歷史長篇。

丘世文生前說過﹐小時候﹐曾在舊書攤買得蘇曼殊譯的《悲慘世界》﹐就是愛不釋手﹐不知看了多少遍。這大概就撩起了他學習法文的興趣。縱然後來細讀原著﹐始知那中文版本是胡亂翻譯﹐他依然感恩非常。畢竟﹐蘇曼殊是達到了翻譯的終究目的﹐把他引領導原文的道途上去。

我不知道近三小時的音樂劇﹐取了千餘頁小說的幾多分﹔要我能夠翻翻《悲慘世界》的原文﹐也不知道還要多少時間。不過﹐ALAN BOUBLIL和CLAUDE-MICHEL SCHöNBERG至少把我重新帶到翻閱那部小說的路途上去。

返到都柏林後的第一天﹐我是一到五點半便離開公司。因為我要趕在書店關門前﹐買下那部歷史鉅篇。我等不得到聖誕回香港的時候﹐方從書架上取來那本買了許多年的企鵝版。

Sunday, August 12, 2007

那天﹐在劇院裡﹐坐在旁邊的﹐是一位單身女生。我想﹐沒有一個男生﹐會在週末的夜晚﹐讓自己的女朋友獨自買票去欣賞音樂劇罷﹖她的口音告訴我﹐她在英國長大。

當故事講到﹐拉馬黑將軍(GENERAL LAMARQUE)死掉﹐聚集在ABC咖啡館的學生﹐都明白該是走上街頭﹐起來反抗的時候﹐台下的管絃樂團便奏起了激昂的樂章﹐恩祖拿(ENJOLRAS)和他的一眾好友亦隨著那拍子﹐高唱起這一首振奮人心的歌曲﹕

「聽到傳來的歌聲﹖其實是人民的怒哮。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在激昂的樂聲裡﹐他們高喊﹕不會再做受壓的奴隸。
(This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假如你的心靈﹐也跟那些前進的鑼鼓聲一起震動﹐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明天﹐我們的生命便會有一個新開始。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在那悠揚的樂曲底下﹐我跟那個女生﹐都竟然不其然地上下舞動著我們的左手﹐仿彿都要站起來﹐一起走上那革命的道路﹔在劇院微弱的燈光底下﹐看到對方跟自己一模一樣的舉動﹐我們都相互點了點頭﹐傻笑一下。

我不知道她當時在想什麼。我只知道﹐在那一刻﹐我的腦海裡面﹐突然湧出了兩年前的一個片段。

那是一個炎熱的夏日。本該是跑去沙灘﹐捧著一杯冷飲﹐懶洋洋地翻翻小說﹐弄潮曬太陽的好日子。不過﹐我卻跟幾十萬人一起﹐走到鬧市中的維多利亞公園﹐準備邁步朝政府總部進發。

是連續第二年﹐用這樣的方法﹐去悼念香港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在那狠毒的陽光照耀下﹐我們等候良久﹐也未能走出維多利亞公園。聽著司令台上面的無聊叫喊和毫無意義的歌唱聲﹐我實在等得很不耐煩。從來﹐我都不同意這些人的做事手法。

第一年﹐我們就應該藉著人多勢眾﹐越過政府總部﹐衝向馬己仙峽道﹐逼令董建華立即下臺﹐成立臨時政府﹐跟中國共產黨談判﹐要求立即一人一票選特首。錯過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就把真正「港人治港」的權利﹐正正式式交到PEKING政府手裡。從此﹐我們只能繼續爭取﹔從此﹐在普選這一個大議題下﹐香港人都再沒有機會發出一把有丁點良知的聲音。

那天﹐當聽到司令台呼籲民眾耐心等候出發﹐解釋因為給外面那交通燈控制了流量的時候﹐我不禁發起火來。當知道他們正跟警察商討﹐要求多封幾條行車線的時候﹐我氣憤地發起了牢騷來。

我不明白﹐何解反政府的遊行﹐要守小學生排隊從操場上課室一樣的秩序﹖平常日子﹐我們都會不依行人交通燈的燈號過馬路﹐為何反而跟政府對抗的時候﹐就這樣重視這些雞毛蒜皮的事﹖

我以為﹐只要帶頭的人敢不依燈號﹐便是有車駛過來﹐甚至衝過來﹐也從容不逼地﹐從維多利亞公園走到中央圖書館那邊的行車線﹐根本就沒有必要跟警察浪費時間。望著那黑壓壓的人群﹐車子自然會停下來﹐行車線也就自自然然地給封閉了。就是貨櫃車的司機是民建聯成員﹐受了北大人的命令﹐來撞死參加反政府遊行的香港人﹐只要交通意外發生了﹐維持治安的警察自然要封閉現場調查﹐主辦單位也不用跟警方浪費脣舌。

人家面對坦克也沒有退縮﹐我們卻連在警察面前闖紅燈的勇氣也沒有﹐難怪北京政府對我們的訴求﹐一句也沒有聽進耳窩裡面。

聽到我這些政治不正確的說話﹐週圍的人都有點反感。前面一個中年人更轉過頭來﹐「苦口婆心地」跟我說﹕年輕人﹐要冷靜點。要不﹐就會搞亂香港的秩序。你也不希望香港亂的罷﹖

我冷笑了幾聲。我想﹐我倒是很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情形。

畢竟﹐在香港這個拜金的社會﹐就是沒有人願意做恩祖拿﹐一個為革命犧牲自己生命的角色。便是有人願意擔起這個重擔﹐週邊的人都會反過來責罵你﹐以為你會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

於是﹐香港人只有繼續做中國人的奴隸。實在不用奇怪。更不用可惜。

Saturday, August 11, 2007

每次到倫敦﹐我都想跑去看《悲慘世界》。那是世界歷史上最長壽的一套音樂劇。自八五年十月八日起﹐每晚在英國的首都﹐都會聽到有人高唱﹕

「聽到傳來的歌聲﹖其實是人民的怒哮。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在激昂的樂聲裡﹐他們高喊﹕不會再做受壓的奴隸。 (This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假如你的心靈﹐也跟那些前進的鑼鼓聲一起震動﹐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明天﹐我們的生命便會有一個新開始。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不過﹐到倫敦去﹐總是愛爾蘭的銀行假期。因為週末的關係﹐便是李斯特廣場上那些半價店﹐都沒有什麼優惠。買一張票﹐最少也要花掉四十英鎊。畢竟﹐《悲慘世界》是倫敦西區三大臺柱之一。(其餘兩部是《歌聲魅影》和《獅子王》。)因此﹐總是沒有機會欣賞這部改編雨果同名小說的音樂劇。

上星期﹐又是銀行假期。如舊﹐我又渡過愛爾蘭海﹐來到英國的首都。

星期六﹐朝早起來﹐便乘地鐵到李斯特廣場去。才是十時許﹐那些半價店外面﹐都已排了長長的人龍。

我依然相信背向查寧十字路左手面的那間半價店。我以為﹐那是最老實的一間。服務也是最好。

記得有一次﹐是一月從香港回都柏林的時候﹐我去問《悲慘世界》的票。那位當值職員按了按鍵盤﹐便著我第二天才再來買。因為他們翌日才有《悲慘世界》的半價票。只因為有點懶惰﹐亦不想白走一趟﹐所以便放棄《悲慘世界》﹐買下了第二晚《歌聲魅影》的票。縱然是最便宜的票﹐位置竟然是廂座附近。

望著那條人龍﹐就沒有打算看《悲慘世界》。我猜﹐票子應該會很貴。因為是週末的時候。不過﹐當然也不妨一問。其實﹐當知道CHICAGO和MA MAMIA都沒有優惠的時候﹐我已準備另行安排夜晚的節目。豈料﹐那位售票員竟然跟我說﹐《悲慘世界》最便宜的票才是十八鎊﹐不過視線會給擋著。繼續查詢下﹐就要了三張二十五鎊的票。是最高層的位置。

倒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樣毫無預備下﹐我找到了我最愛的一套音樂劇。我最愛的一首歌。和我最愛的一個角色。

Friday, August 10, 2007

眾所週知﹐我愛陶傑。我愛讀他的文章。自迷上《黃金冒險號》後﹐很多時候﹐他的喜惡都是我認識新事物﹑了解世間一切的唯一標準。他喜歡的﹐就是我會喜歡的;他討厭的﹐也就是我會討厭的。所以﹐我也愛讀張愛玲和JEFFREY ARCHER;鐘情英國人的英文﹐而厭惡美語﹔歡喜蒲酒館﹐而不是酒吧。

不過﹐也有例外的時候。當然﹐例子不會有很多。

其中一個﹐是音樂劇。

當還在英國廣播公司上班的時候﹐曾經有人給他贈送了一張《西貢小姐》的包廂席票子。要不是那個包廂的緣故﹐陶傑實在不會出席。他說﹐向來對這類文化沙文主義的貨色興趣不大。

小時候﹐我亦不喜歡音樂劇。倒不是也討厭文化沙文主義﹐因為我對這個名詞根本沒有一點認識。不喜歡﹐因為總覺得故事角色用歌聲來交談﹐總是有點怪怪的﹐很不自然。那是現實生活裡面﹐不會發生的事情啊﹗所以﹐便是有什麼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音樂劇來港上演﹐我都不會有一絲的興趣。因此﹐我是錯過了《貓》﹑《悲慘世界》等著名舞台作品。

直至那年夏天。一個炎熱的夏天。

你忽然說想重看《約瑟的神奇彩衣》。因為那是你喜愛的一套音樂劇。老實說﹐我是有點為難。不過﹐正如董橋所講﹐漂亮女生的說話都是聖旨。於是﹐便老早買好票子﹐到文化中心看了我平生首部音樂劇。

可能因為有著你在旁跟我一起欣賞﹐我完全沒有一點怪怪的不自然感覺。聽著你在耳邊輕輕的唱和﹐我整個人都很自然地﹐投入在那個聖經故事的世界裡面。那個星期六的夜晚﹐一切都很是美好。第二天﹐我跑到HMV,買下了這部音樂劇的原聲大碟。

我知道﹐我是愛上了看音樂劇。

搬到歐洲生活後﹐欣賞音樂劇的機會當然多了很多。因為人家每天晚上﹐都有至少十套在上演。每個愛爾蘭的銀行假期﹐我都會到英國的首都走走。到西區的劇院去﹐似乎已成為必定的節目。最近幾個假期﹐便看過了《貝隆夫人》﹑《歌聲魅影》﹑《DROWSY CHAPERONE》等。都是很出色的作品。

只是﹐八月初的那個銀行假期後﹐我想﹐我已經找到了我的至愛。

那就是《悲慘世界》。

Thursday, August 09, 2007

公事關係﹐撥了個電話予一個考古學家。可是﹐她並不在辦公室﹐我便留下姓名和電話給她的秘書。當聽到我的姓時﹐秘書小姐自然要我串一次。我並不覺得奇怪。始終﹐那不是她們見慣的姓氏。況且﹐我也不希望她們串成INK。

記錄完畢後﹐想不到那位秘書小姐竟然跟我聊起天來。

她說﹐我朋友的丈夫便是你這個姓。他來自中國。

我說﹐我可是從香港來啊。(我心想﹐有著我這個姓的英文拼音﹐怎可能是從中國大陸來﹖)

秘書小姐連忙「更正」﹐對﹗他也是由香港搬到都柏林。這可是一個很普遍的姓罷﹖是否跟我們的O'BRIEN一樣﹖

我笑著回答﹐也說不上是一個很普遍的姓。或者﹐只是有著這個姓的香港人﹐才喜歡到愛爾蘭首都生活罷。

在都柏林也已生活了差不多一年。不過﹐直到現在﹐我還是只認識一個香港人﹕自己。(我倒是把我的那個表弟當作加拿大人。)這個秘書小姐口中的香港人算是我首個認識的罷。

不過﹐這個人是否一個香港人呢﹖

早前﹐翻閱龍應台的《香港筆記》。附錄那兒﹐收錄了黃英琦零四年在《明報》刊登的一篇文章。裡面有這樣的一段文字﹕

「我在香港出生﹐少時拿的是英國海外公民護照。這小黑本的封面與一般英國護照無異﹐但卻只能讓我成為英國二等公民﹐沒有自由進入英國國境的權利。......在七十年代中期﹐美國的親戚積極的為我們一家辦移民手續。在十三歲那年﹐我發現口袋裡多了一張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綠卡。拿著這張綠卡﹐每年暑假的例行公事﹐是飛去美國報到。......八四年﹐決定回港工作﹐也順便告訴母親﹐我要放棄綠卡了。每年到美國起碼兩次﹐太累。......苦心的母親再次為我的身份擔懮﹐運用她的母性智慧﹐想起自己戰前在澳門出生﹐於是奔跑港澳之間﹐一年半載後﹐拿回葡籍身份﹐好讓她的子女申請做葡國人。......我在九八年決定參與立法會選舉﹐匆忙的把所有與外國有關的身份都拈掉。放棄了那些不屬於我的東西﹐拿回一本香港特區護照﹐那感覺是奇特的﹐好像是有個地方終於認同我了。」

我想﹐這是香港人的特色。這甚至是界定「香港人」的一個條件。世界上面﹐沒有什麼人會比香港人的國籍更加複雜。

他拿的可是美國護照啊﹗不﹐他是香港人。她執的可是加拿大護照啊﹗不﹐他是香港人。

我執的可是英國護照啊﹗是有自由進入英國國境權利的英國護照。是可以讓我自由在歐盟生活的英國護照。不﹐我是香港人。

從來﹐我都沒有過黃英琦的煩惱。以前到日本去﹐當同行的人都要先到日本領事館辦簽証的時候﹐我可以大搖大擺地不用理會什麼。我也的確很享受在歐洲自由穿梭﹐通行無阻的寫意。

假如這都使我QUALIFY成為一個港奸﹐那麼﹐你這媚共的人﹐就把我當做港奸好了。

Wednesday, August 08, 2007

整個城市裡面﹐佛羅倫詩最吸引我的﹐是那座錯落凌亂的舊橋(PONTE VECCHIO)。

跟許多歐洲著名城市一樣﹐這個文藝復興的重鎮﹐也有一條河流貫穿。叫阿諾河(ARNO)。

顧名思義﹐舊橋就是城中最古老的一座橋。意大利文裡面﹐PONTE是橋的意思﹔VECCHIO則是古老。兩年前﹐首次到佛羅倫詩。在香港策劃行程的時候﹐翻開旅遊書﹐打從第一眼開始﹐便深深愛上了這一座橋。

舊橋其實一點也不宏偉。因為阿諾河的河寬﹐最多不過百米。在那些只管不斷興建的工程師眼中﹐它根本不入流﹐不能算是什麼「偉大的工程建設」。它不外乎是一座短短的普通石橋。沒有青馬大橋那「世界上最長的汽車鐵路兩用跨海吊索橋」響噹噹的名字。也沒有利用什麼「飛機兩翼流體力學原理」的先進橋面設計。

舊橋也並不美麗。兩邊都凌亂錯落地搭建了很多泥黃色的小屋。有些甚至伸延到橋身外面。都是賣金銀器的店鋪。跟那些給香港政府列為危樓的戰前建築和違規僭建﹐其實沒有多大的分別。假如不是更加「危險」。畢竟﹐比起那個前英國殖民地﹐佛羅倫詩的一切都更有歷史。也就是更加陳舊。

我喜歡舊橋﹐就是因為它夠錯亂和夠古老。

錯亂﹐因為那些小屋都是不同時候搭建而成。那是城市的生命力。一代人來了﹐便用石和木搭成了幾個店鋪﹐然後開業。到了下一代人﹐見此處生意興隆﹐便在其餘的空位﹐搭建另外的鋪。又再到了下一代﹐要擴充營業﹐於是就在本來的店外面加建。一代一代傳下去。沒有人想過弄掉前鋪﹐再行改裝。因為大家都尊重祖先﹐尊重比自己先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尊重替現今社會奠下鞏固根基的前人。小屋都是他們的心血結晶﹐豈能輕易破壞﹖

古老﹐就是橋上的每一塊石頭﹐都記載了自中世紀以來﹐發生在佛羅倫詩的每一件小城大事和大城小事。黑死病﹑文藝復興﹑米開安哲羅和但丁。那是佛羅倫詩人共同擁有的榮辱哀樂。都洗擦不掉。當然﹐也不容許坼掉。無論城市要如何發展。因為佛羅倫詩就是舊橋﹐舊橋就是佛羅倫詩。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己的歷史更加重要。

Friday, August 03, 2007

既然到了一個會相信艾慕杜華閒來會扭開收音機﹐聽聽軟硬天師解愁的年紀,也就是時候詳細研究一下退休後的生活。

曾幾何時﹐我是選了紐西蘭做退休終老的地方。因為我愛那兒的寧靜﹐也愛那兒的動力。

躺在大草原上﹐在咩咩的綿羊聲下﹐感受著微風帶來的怡人花香﹔站在港灣上﹐一口一口咬著甜美的奇異果﹐替揚著國家旗幟的帆船隊打氣﹔在流水淙淙的小溪旁﹐輕輕搖著鞦韆﹐唱著毛利人的民謠﹔披起一身黑色球衣﹐跑到球場裡面﹐跟世界最強的欖球隊吶喊助威。我以為﹐這些都是理想的退休生活。

也許﹐因為上次到這個南方島國﹐已差不多是七年前的事情﹐尤其近幾年﹐便是旅行都是在歐洲大陸上面﹐那時候的一些歡喜紐西蘭的感覺﹐似乎都很理性地和很不理性地﹐給壓抑住了。假如不是給忘記掉。

這個夏天﹐我再次到了意大利去。回來後﹐我知道﹐我是要背棄全黑隊的國家。因為﹐我的靈魂是給意大利人的壞勾引去了。

陶傑說﹐意大利這個國家的唯一文明就是勾引(Seduction),意大利的美感是一種Fatal Beauty,死在意大利的感覺,就像失足溺斃在一大盤橄欖油,只為了擁抱下面的一片威尼斯的月影,死得那麼膩美而淒甜。

我是絕對同意這個說法。除了我要擁抱的﹐是科木湖底下的那片月光倒影。

佛羅倫詩依然很美。一切如舊。凌亂錯落的舊橋﹐宏偉莊嚴的白花教堂﹐石板砌出來的馬路﹐中世紀的城堡﹐但丁的舊居﹐米開安哲羅的建築。畢竟﹐是一座我深愛的城市。

只是﹐在科木湖旁小住了五天後﹐我想﹐假如真的再要買房子的話﹐我應該會首選湖邊一個小鄉村。始終﹐我不是一個喜歡在城市居住的人。比起湖區的鄉村小鎮﹐佛羅倫詩還是太重城市的味道。乘小輪在湖上到處遊覽後﹐我以為﹐VARENNA,MOLTRASIO,CERNOBBIO都可能是我置業的地方。無疑﹐BELLAGIO的確是科木湖的珍珠。不過﹐我是嫌多了點旅客。太重旅遊味的地方﹐並不適宜居住﹐更遑論退休終老。

靜靜的躺在橄欖樹下﹐迎著從湖面吹來的涼風﹐輕輕翻著但丁的神曲﹐啖著幾片濃濃的風乾火腿﹐偶爾看看插在水裡的魚杆動靜﹐聽著電臺的足球比賽直播。閒來﹐也許還能寫上幾本小說。無憂且無慮。

我就只知道﹐我是背棄了紐西蘭。畢竟﹐一叢盛開在地獄大門外的玫瑰﹐是誘人的。壞的女人﹐總教循規蹈矩的吸引。紐西蘭就是缺少了那種壞得去勾引人的空氣。當然﹐還有那些番茄醬和橄欖油。

[按﹕到倫敦探親關係﹐此欄暫停四天。八日(香港時間)再續。]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月前﹐老友從香港飛到威爾斯考試。完事後﹐乘便來愛爾蘭探望。也順道邀請了在英國生活的好友﹐跟她的男朋友一併到來。忽然間﹐我都柏林的住所變得非常熱鬧。可是﹐因為要趕著回港爭取調整薪金﹐老友就只在這個島國停留了三個夜晚。

短短的三天三夜裡﹐我們是在都柏林市內遊覽了兩間酒廠﹕JAMESON和GUINNESS﹔也租了一部小汽車﹐去到CO MEATH,探索愛爾蘭的神話世界。

都是快樂的旅程罷﹖

不過﹐最難忘的﹐還是老友臨走前的那席床頭夜話。

那天夜晚﹐窗外沒有星﹐空氣也有點寒。因為第二天早上還要上班﹐我十二點多便鑽進了睡袋裡。朋友亦生怕妨礙我的睡眠﹐都立即關掉了燈﹐紛紛跑到被窩裡去。

對於放假的人來說﹐那畢竟依然還早。更何況﹐自見面後﹐也沒有好好的坐下來聊過天﹐談過心。於是﹐燈熄滅後不久﹐老友便一時感觸地﹐開口跟我講了些他心裡的話。

從來﹐我都喜歡跟一眾好友天馬行空地胡亂拉扯﹐笑談大家的理想大志。這次﹐老友遠道而來﹐就只顧到處遊玩﹐早就覺得有點所缺。只是﹐總找不到適當的時候。聽罷老友的話﹐我當然不能就此進入夢鄉﹐於是﹐也講了講自己對將來的看法。

也許﹐我們的話題很吸引﹔也許﹐我們是越談越大聲。不久﹐睡房裡面的好友也爬起身來﹐加入了討論的行列。

我們談了很多話題。都是自己切身的問題。我最關心的﹐無疑是何去何從。

最近﹐公司相繼有人離開愛爾蘭。一個是澳洲人﹐另一個是加拿大人。碰巧﹐他們都在這個島國生活了兩年。道別的時候﹐他們說﹐是時間去尋找另一個人生目標。聽到他們的話﹐腦海裡便浮現了月前那個難忘的片段。

在電影《等待黎明》裡面﹐陳冠中替葉劍飛這個角色寫上了這句對白﹕我們年青人不要怕捱。更要趁年輕﹐到外面闖闖﹐看看這一個世界。

只是,望著案頭那堆生日賀卡﹐實在不知道還能否認做年輕人。畢竟﹐已到了一個會相信艾慕杜華閒來會扭開收音機﹐聽聽軟硬天師解愁的年紀。

Wednesday, August 01, 2007

知道整個七月都不會在這裡﹐每天定時刊登一篇文章後﹐朋友給我發了個電郵。裡面寫道﹕D-,究竟你有多忙碌﹖忙碌得連你最愛的娛樂也要拈掉﹖你不是說過有大量罐頭嗎﹖

得著點錯愛﹐我知道﹐這個專欄意外地為一些友好在公司裡面﹐提供了點點的娛樂。幸運地﹐自去年七月起﹐到這個拖肥樂園遊遊﹐成為了他們每天早上的習慣。只是﹐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坐下來想想生活上的種種事情﹐也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好好把心裡的所感所思化成文字﹐便是很怕一眾友朋都因為一個月的停刊﹐而把這個我們曾一起共享的天地忘掉﹐我也不得不冒一冒這個險。畢竟﹐我也只是一個平凡的香港人。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生活裡面﹐寫文章實在不是一個上佳的娛樂。更何況﹐有著跟最特別的人當面閑談的時間﹖我決定把所有七月的工餘時間﹐來做一個TOFFELAND LIVE。

也的確曾經以為自己有大量的罐頭存貨﹐豈料細心翻看後﹐原來有很多都已過了期限。縱然萬分不願意﹐也不得不忍心拋棄掉。畢竟﹐過期的食物會吃壞人。便是我很想每篇文章﹐除我以外﹐都有一位讀者﹐我倒不希望大家因此中毒。於是﹐當生活的一切都回歸平靜後﹐我開始再次每天晚上﹐為第二天的專欄下筆。原來﹐一切都不單只回復到正常的平靜﹐都回復到我初來都柏林時的情形。

過去﹐有人投訴我的文章過長。很不容易讀。我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我同意﹐有時候﹐我的文章裡面﹐的確有很多像SHE IS A WOMAN這般的廢話。都怪自己沒有好好聽從陶傑的教誨﹐每次寫畢後翻讀多遍﹐看看會否讓自己生厭。假如自己對自己的文字都沒有興趣﹐怎能叫其他人好好的細讀下去﹖至於生硬的文筆﹐除了多多練習外﹐實在想不到還有些什麼方法可以改善。

於是﹐我決定﹐在這往後的日子裡﹐我要繼續每天寫一篇讓人有興趣讀的文章。

請容許我用這個專欄來做我的練習簿。我希望我的中文能夠見得到人。我不想中國人以我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