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30, 2010

香港不是英國殖民地後,究竟還有幾多人關心英國大選呢?當然,我明白,在一九九七年前,也不是有太多人關心自己宗主國的選舉。畢竟,他們說,香港人是一種對政治冷感的動物。教人心疼的是,當家作主後,大家還是對政治不聞不問。要不,不可能這麼少人大聲支持普選。

始終,金錢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最近,寫了兩篇關於英國大選的文章。因為我相信,這是一個值得大家關心的選舉。因為這會影響得了這一個世紀人類世界的發展。畢竟,英國在世界的地位依然舉足輕重。

我會奇怪中國人只關心美國總統選舉,不關心英國大選。中國要爬過美國,成為世界霸主,還是一個白日夢罷?只是,要取代英國在世界的地位,卻不是一件只得想像份兒的事情。尤其,當英國政治人才凋零,正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毀滅的地步。尤其,經濟關系,英國將不可能參與太多國際事務。

我知道,要了解為何這一次英國大選如此重要,讀讀《經濟學人》便成。況且,我也不能夠寫得太過清楚。不過,我倒也花過些功夫,搜集得了一些資料,方便了解這一次英國大選。尤其,當民意調查顯示,將不會有一個政黨能夠成為國會最大政黨。

那即是什麼呢?他們叫那是HUNG PARLIAMENT。我不知道該怎樣翻譯。是「懸空」嗎?不,是有政府的,是會有首相的,怎會是懸空?是「爭持不下」嗎?我真的不知道。所以唯有沿用那個英文名詞好了。

問:什麼叫HUNG PARLIAMENT呢?

答:就是當沒有政黨贏得國會大多數議席,那個國會就是HUNG PARLIAMENT。

問:幾多議席才是大多數呢

答:英國國會有650個議席。一個贏得326席的政黨,就是國會最大黨,其黨魁會得到女皇邀請,成立政府。

問:為什麼這麼人在談論HUNG PARLIAMENT呢?

答:因為在英國選舉制度底下,這是一個很罕見的事情。英國選舉制度是first-past-the-post的制度。那就是誰先比對手贏得更多選票就當選,不需要贏得某個百分比的選票。所以,贏得最多票數的政黨,都應該能夠成為國會最大黨。上次大選,工黨贏得少過四成選票,不過,也能夠取得66議席的大多數。上次大選出現HUNG PARLIAMENT是1974年。

問:出現HUNG PARLIAMENT又會怎樣呢?

答:假如沒有政黨贏得超過一半國會議席,那麼對上一任首相將會首先嘗試組織政府,希望得到足夠國會議員支持。因為根據憲法,這樣的首相不能夠因為得不到足夠支持宣布再次大選,所以,假若上一任首組織不了政府,那麼下位最大機會得到大多數議員支持的黨魁將會得到女皇邀請,組織政府。

問:會否沒有人組織不了政府?

答:實際上不會發生。因為每一個政黨都要顯示自己對民眾有責任感,不會容許沒有一位黨魁組織得了政府這樣的事情發生。況且,這樣情形下誕生的政府,在八個月至一年內將要舉行另一次大選,沒有一個政黨會傻得因為一時意氣,教自己在八個月後敗下來 - 要知道,現在還是叮當馬頭。

我承認,我這一連串對答,是為了跟林大小姐解釋。不過,假如有人發覺有用,我也覺得慶幸。

(按:銀行假期,到蘇格蘭渡假去,此欄暫停數天。)

Thursday, April 29, 2010

早陣子,趁往克羅地亞渡假,在這一個網上專欄,搞了一個「偶然一句」的活動。那是把從書裏、報紙裏讀到的一些很有意思的句子抄錄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位老友留言,說想不到我竟然成為了一個「金句王」。

我也算曉得那個「金句王」的背後意義。不過,我本是打算抄錄一些引得我深思的句子而已。所謂「很有意思」,其實是這個意思。

其中,也是第一天,我抄錄了小說家GORE VIDAL的一句說話:It's not enough to succeed. Others must fall.

那是在《泰晤士報》體育版裏讀到的。那天,他們談到今年從曼聯轉投到同市球會曼城的CARLOS TEVEZ。

這位阿根廷球員本來希望留在奧脫福球場。只是,深感自己對球隊的貢獻 - 投效曼聯後,每年都替球隊贏得聯賽錦標 - 沒有得到認同,領隊反而認為他在傾談續約時獅子開大口,決定棄用;於是,當曼城跟他接觸後,TEVEZ便想也不想 - 的確沒有理會曼聯和曼城的敵對關系 - 轉投到同市的另一間球會去。

在聯賽杯四強首回合,TEVEZ大放異彩,協助球隊擊敗曼聯。比賽前,他已跟曼聯領隊、隊長展開罵戰。他在球場慶祝入球的方法,更加惹怒了曼聯上下。

在那份英國歷史悠久的報紙裏,一位體育專欄作家寫道,報仇從來都是其中一個大原動力,去驅使我們贏得運動場上的競賽。在運動競賽裏,有許多偉大的勝利。它們的發生,不僅單是因為運動員那渴望成功的熱情,當中還要有運動員渴望一洗從前給人小覷的強烈欲望。

那個渴望一洗從前給人小覷的強烈欲望,就是報仇。他們念念不忘從前如何給人小覷,念念不忘從前如何得不到一個機會去一展身手。他們要那些從前小覷他們的人,現在都對他們刮目相看,都開始暗罵自己走漏了眼,做錯了決定。

我同意,這是成功的原動力。

這也就是那句「It's not enough to succeed. Others must fall.」的真正意思。我們不但要成功,還要教從前小覷過我們的人後悔,要他們倒下。要他們因為當年錯過我們而倒下。

無疑,心裏就只是有著報仇這個想法,總會替自己製造一個悲劇。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有過不少。當中婊婊者,莫過於《哈姆雷特》罷。只是,我始終以為,那其實不過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只要我們報仇那個想法,是為了證明別人從前的錯,我們為自己製造的,應該會是一個喜劇。

我同時相信,法國足球世界裏的一句說話:La Legge Immutabile dell'ex。一位球員一定會射垮從前效力過的那間球會。

一定會。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偶然底下,知道一些朋友最近都受了洗,成為了基督徒。「一些」,是為數不少的意思。是三個罷。那當然不是一個少數目。

小時候,曾到教堂上主日學;上了中學,因為一個漂亮的女生,我也上團契。在這個現在我依然以為是ALL TIME校花面前,我曾說過決志信主。不過,自那位女生上了中大神學院升學後,我也再沒有到團契去。因為再沒有吸引得了我的地方。

話雖如此,我真的相信這個世界有神。我也相信原罪。我相信。只是,我知道,這不足以讓我成為一個信徒。

或者,我該這樣說,便是有著這兩個信念足以成為一個信徒,我也不容許自己成為一個信徒。因為我不希望自己變成那些基督徒。我很怕那些基督徒。我怕他們每分每秒都談論神,每字每句都有神。有時候,我甚至以為,他們很歡喜看到別人陷入困境。因為唯有要透過別人的苦困,他們的信仰才能夠得到肯定。他們對神的信念,仿佛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怕自己成為這樣的一種人。我很怕。

因為我相信神,所以,我懂得感恩。所以,當在失意的時候,突然找到一柱晨光,我會感謝神。我知道,神愛世人。包括我這一種在其門外徘徊的人。

最近,碰上了一件不如意的事情。一件我沒有想過會如此發展的事情。心中原先的計劃都給這個突如其來的發展打擾了。或者,「破壞」是一個比「打擾」更加合適的詞語。心裏難免有點不快。不快得沒有太多心思寫這一個網上專欄。

這件事情,應該就只林大小姐知道;而林大小姐跟我香港的老友其實可以叫做不認識。只是,奇怪地,不知道從那兒收到的消息,上周末竟然一口氣接到了幾個老友從香港撥過來的長途電話。他們都替我分析,替我想辦法。我想,這是神恩罷。

因為,的而且確,我需要另外一些人多給我一些意見。因為那個突如其來的發展,我在迷宮裏迷了路。

跟老友聊過天後,我不敢說,我在那個迷宮裏找到了出路。不過,我應該算做找到了一個去找另一個出路的方法。

神,我是相信的。不過,跟那些基督徒不一樣,我這個信念,是建築在我自己的困境之上。

Tuesday, April 27, 2010

那天,也跑到了雅虎香港的網頁,讀讀自己出生地的新聞。雖然,明知道在那個網頁裏,就只得《明報》和《星島日報》的新聞。早便沒有讀這兩份華文報紙的習慣。停止讀《明報》,是陶傑離開後不久的事情罷。那時候,早開始忍受不了這份報紙的報道手法,依然每天買一份,為的只是《黃金冒險號》。至于《星島日報》,不用多提罷。便是讀書時候也沒有買過一份,更何況是它變了比《文匯報》、《大公報》更媚共的報紙之後?

可是,人在都柏林,因為不願意給錢,要留意香港消息,唯有靠免費的雅虎香港。也算成為了習慣。縱然經常很不滿意。(要多說一點,五月起《泰晤士報》網上版便要收費。就是每天早上買一份的讀者也要付錢才能去到網上版。暫時我還未決定會否訂閱。因為,跟許多人一樣,我還是錯以為一切在互聯網上的東西該是免費的。)

明顯地,這一次,我又有不滿。

老實說,我真很不明白,究竟香港華文報紙的編輯平常上班是幹什麼的?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這些文章能夠刊登?

是關于香港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調查。《明報》和《星島日報》都有報導。其文章如下:

《明報》港大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不滿程度繼續攀升,相信與政改爭論和五區請辭有關。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3月23至25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2名香港巿民,發現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不滿程度,在三個月前大幅上升13個百分點後繼續攀升,市民對立法會成員整體表現的滿意率為18%,不滿率為49%,現時的民望淨值為負31個百分點,相信與政改爭論和五區請辭有關。

調查數字的最高抽樣誤差為+/-2至+/-3個百分點之間,回應率為69%。


《星島日報》一項調查顯示,市民不滿立法會議員表現比率上升,相信與政改爭論及五區總辭有關。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3月23至25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2名香港巿民,發現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不滿程度,在3個月前大幅上升13%後繼續攀升,只有18%被訪市民滿意立法會議員的整體表現,49%則表示不滿。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指,調查顯示,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不滿程度繼續攀升,相信與政改爭論和五區總辭有關。


兩篇報導都很近似,用字都很相近。甚至相同。我不以為那是互相抄襲。香港報業無疑墮落,記者也未墮落至一稿多報罷。

我想,那是現在的記者懶惰罷。完全沒有用腦,只搬字過紙而已。要去報道一件事情,便完全只剪下對方給予的報告,貼在自己的文章裏後便告完事。要不怎會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句「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3月23至25日,透過真實訪員以隨機抽樣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1012名香港巿民,發現市民對立法會議員整體表現的不滿程度,在三個月前大幅上升13個百分點後繼續攀升」?

就因為記者根本沒有用腦消化報告,只懂得搬字過紙交課,所以不懂得問問題,看不到那份報告其實是一份垃圾,看不到自己其實被別人利用。

什麼叫「相信與政改爭論和五區請辭有關」?假如這個調查未能找出原因,為什麼要做這一個調查?究竟有什麼理據教人「相信」滿意度大減是「與政改爭論和五區請辭有關」?有什麼理據教人「相信」滿意度大減不是因為其他原因,例如:市民不滿立法會選舉方法?

讀著《明報》和《星島日報》,我怕,那是政府透過香港大學和鍾庭耀的招牌,去抹黑五區總辭罷。只是,當香港華文報紙大都投向紅色陣營後,這其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是我這個在外國生活的香港人看得少罷了。

Monday, April 26, 2010

上月,再次跑到利物浦去。為的當然是觀看愛華頓的比賽。利物浦是倫敦以外,我拜訪得最多的英國城市。

是即日來回。因為實在想不到一個原因,要我在這個英國西北港口城市住上一晚。真的一個也沒有。除了愛華頓和甲蟲樂隊外,利物浦沒有一樣我喜歡的東西。

或者,在香港生活的人都以為我傻。畢竟,是專程乘飛機去觀看球賽。是只看球賽而已,沒有其他事情。不過,這樣傻的人,愛爾蘭多的是。在往利物浦的飛機上,超過一半乘客,都是穿起愛華頓球衣的人。明顯地,目的地都是葛迪辰公園。晚上返回都柏林的飛機裏,遇上的還是一模一樣的臉孔。

因為乘搭的是清晨班次,於是,早便打算早點到球場,等候球員到來,好能夠多爭得到一些親筆簽名。我最希望得到的,是領隊莫耶斯那一個簽名。在我心目中,他是全英國最佳領隊。每年都在沒有資源底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那當然不是僥幸。那是實力的證明。

這次因為一早到達球場,所以能夠跟那些小妮子一起擠在球員停車場出口,等候一眾球員。

看著那些女孩的裝備,明顯地,我不是一個習慣等候明星簽名的人。她們手上有給自己的生日賀卡、有親自縫製的汗衣、有海報、照片等等。她們還準備一些硬卡片托底,方便球員簽名。實在準備十足。

我呢?

原本,我是打算買本場刊,然後教那些球員在那本場刊上簽名。首次到葛迪辰公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子拿了幾個球員的原子筆簽名。這一次,簽名筆,我是預備好了。可是,因為我太早來到球場,竟然還未有場刊售賣。到開始有場刊售賣的時候,我又怕一走開別人便會侵佔了我的好位置。

幸好,我隨身帶著本記事本。裏面,還夾了兩篇剪報。一篇是去年足總杯決賽前,莫耶斯在《泰晤士報》的訪問;另一篇,則是JACK RODWELL首次接受《泰晤士報》訪問的文章。我想,能夠叫DAVID MOYES和JACK RODWELL在這兩篇剪報上簽名,也是不錯的選擇。

尤其是JACK RODWELL。畢竟,那是這位未來英國國家隊隊長的首個《泰晤士報》個人訪問。

最後,我的確碰上了JACK RODWELL。他很樂意在報紙上自己那張照片上簽下他的名字。可惜,我沒有碰上莫耶斯。我想,他一定比隊長還要早到達球場。站在我背後的那位球迷跟我道,每一次最早到達球場的球員,總是隊長。

我沒有問他莫耶斯。因為這個問題有點愚笨。

Saturday, April 24, 2010

經過上週在電視直播辯論的出色表現後,自由民主黨黨魁NICK CLEGG果然贏得了大眾支持,其個人支持率是歷史上第二高,僅次于二次大戰後的邱吉爾。於是,大家開始相信,英國的古老政壇果然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在保守黨的藍色、工黨的紅色以外,原來還有金黃色。

真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嗎?見證過英國那個歷史時刻後,我在這個網上專欄裏,問過這樣的問題。那時候,我滿心以為,繼美國出了一個黑人總統後,英國大選也會出現一個從前未曾出現過的結果。

那是因為我還不大認識英國的選舉制度。

真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嗎?其實不然。因為那個古老制度不容許。

無疑,NICK CLEGG的支持率比金馬倫和白高墩都要高,只是,要自由民主黨成為下屆英國國會最大政黨,讓其黨魁入主唐寧街十號,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坊間開出的盤口是10-1,跟卡比路在南非世界杯前辭掉英國國家隊教練一職的盤口一樣。可見是多麼的渺茫。

那是因為要成為英國首相,其政黨必須是國會的最大政黨。跟美國總統選舉很不一樣。在美國,雖然當中有選舉人票的制度,選民還算是直接選哪一個入主白宮;在英國,選民則是靠選其他人來決定誰成為首相。也就是說,要成為英國首相,不單止要自己吸引得到選民,還要黨內其他人都能夠吸引得到選民。因此,盡管有著許多支持,NICK CLEGG要成為首相不是一件易事。畢竟,自由民主黨是英國第三大政黨,在保守黨、工黨之後,其他黨員能否跟黨魁一樣,贏得選民支持,實屬一大疑問。選民可以喜歡NICK CLEGG,不過,那可不表示選民要在其選區裏給自由民主黨的參選者投上一票。

此外,英國的制度是哪一個政黨最先成為國會最大黨,其黨魁將可以首先組織政府。可是,基于選區劃分關系,獲得最多票數的政黨,也未必代表是國會最大黨。因為每個選區,大小不一樣,選民人數不一樣。有大有小,有多有少。簡而言之,在英國,國會最大黨的意思,其實是在大選裏贏得最多選區的政黨而已,不代表那是個贏得最多選票的政黨。

有見及此,選舉改革成為了今次英國大選其中一個議題。他們提議比例代表制。不過,保守黨并不贊成。雖然根據現時民意調查,在比例代表制下,保守黨會成為下屆國會最大黨;在現有制度下,白高墩則有機會延續其首相夢。在《泰晤士報》裏,金馬倫說,現有制度能夠確保一個失敗的執政黨再不能繼續執政,我不希望放棄這個制度。不過,改革還是必須,那就是重新劃分選區,好讓每個選區人口相若。

的確,選舉最大目的,就是要讓選民能夠叫那個失敗的政府合法倒臺。有著這樣的制度,人家尚且要改革,我們香港呢?

在我們還沒有一個制度合法推翻政府前,我們卻不斷制造關卡以確保那個制度不會在那個前英國殖民地出現。

悲耶?

Friday, April 23, 2010

從未想過會經歷如此情形。不過,始終有云:時辰未到。未遇上,只因未是時候而已。

復活節假期,我們一行四人到了克羅地亞渡假。在那個巴爾干半島上的臨海國家裏,我們終於要嘗試一次在馬路邊伸手截順風車。從來,我們都以為那是在電視才看到的事情。朋友喚起了那個深藏的記憶。那時候,還在讀書階段罷。電視臺有個節目,叫《電波少年》。

這一次,我們也被逼做了「電波少年」。對!跟我們四個一起的,還有一對日本男女。

那天,我們離開山區PLITVICE瀑布國家公園,打算乘巴士到沿海城市SPLIT去。因為是星期天,加上復活節關系,早便懷疑巴士時間會跟往常有點不同。奇怪地,出發到克羅地亞前,在巴士公司的網頁裏,唯獨那天的時間表找不到。

我們是在首都薩格勒布開始我們的旅程,也知道經那個國家公園到SPLIT的巴士其實都是從薩格勒布開出。於是,便到巴士總站問個清楚,順便看看是否可以預先買好巴士票。從一些曾經去過PLITVICE的朋友口中知道,雖然是旅遊熱點,那兒可沒有一個正式的巴士站。要乘巴士,是要按準時間表,到馬路邊一間小屋等候,待巴士來到,便伸手截停。我們就怕巴士沒有四個座位。

可是,巴士總站的職員跟我們說,所有在PLITVICE上車的巴士票都要從司機那兒購買,不能預先購買。他們也未能給我們一個巴士時間表。我們那個時間表,還是在國家公園裏住宿的酒店給予。酒店肯定道,那個時間表,每天如此。我們有點不相信。第二天,走到旅客中心再問一次,得回來一個相同的時間表,一個相同的答案。

因為不希望坐上六個小時的巴士,我們決定乘兩點半來到的那一班。除此之外,其餘班次車程都要六個小時,甚至更多。包括一點四十五分來到的那一架巴士。搭上那一班,將要在八時許才到達SPLIT,比兩點半那一班還要晚近兩個鐘。

我們聽從酒店叮囑,早了四十五分鐘來到那個馬路邊的巴士站等候。酒店說,巴士有時候會早來到,見沒有人伸手截停,司機便會頭也不回直駛過去。於是,我們碰上了一點四十五分來到的那一架巴士。剛巧有乘客下車,我們便跑上前問一問正幫人搬運行李的司機。確定那是一點四十五分那一班,不是我們打算乘搭的兩點半後,我們便坐下來,看著它慢慢離開。

只是,當手錶顯示已經是三時許後,我們開始擔心沒有巴士。因為在駛往薩格勒布方向那邊,那對比我們更早來到巴士站等候的日本男女,還在那間小屋子裏等候。

沒有兩點半那一班,我們還可以乘搭三時四十五分來到那一架巴士。車程是長了一點,至少還是會經過SPLIT。我們是這樣跟自己說。我們是這樣跟大家說。大家,也就是我們四個。在往SPLIT方向的那個巴士站裏,就只得我們四個等候巴士。正如在往薩格勒布方向,就只有那對日本男女一樣。

四時許了。我們還坐在那間小屋子裏。那對日本男女也還是坐在他們那間小屋子裏。我們知道,我們要重新打算一下了。因為按照時間表,下班往SPLIT的巴士要晚上十一時才來到。假如那些巴士服務還是按照平常那個時間表行駛的話。

我在酒店給我們的那張巴士時間表背後,寫上一個大大的「SPLIT」字,希望經過的車會停下來,讓我們跳上去。我們的希望其實是那些旅行團的巴士。只是,除了那些司機既無可奈何,又愛莫難助的表情外,我們得不到什麼。

當空氣變得越來越冷,天空越來越黑,似乎多在那間酒店住上一晚是唯一辦法。於是,我們慢慢拿起行李,走回酒店去。

幸運地,透過酒店幫我們問價,知道乘的士往SPLIT,價錢竟然跟我們多住一晚多不了太多。總算喚作有個辦法。始終,用錢解決得到的,不是問題。況且,多住一晚,復活節星期一的巴士服務可能一樣不依照時間表。

Thursday, April 22, 2010

那天,住所裏一滴牛奶也沒有,便跑到樓下那家超級市場買。

是星期天的上午。才十一時許。超級市場才剛開門。店裏沒有幾個顧客。我到雪柜拿走一盒鮮奶,便到付款處去。

或者因為才剛開門,沒有沒有幾個顧客,職員便趁空忙著點算收銀機剩餘的現款。是一起點算三部收銀機剩餘的現款。於是,我便捧著那盒牛奶,站在付款處等候。等候那三位職員有空照顧我這個店裏唯一的顧客。

都說我已習慣在歐洲生活。從前,遇上這樣的情形,我必定怒火燒上心口。那三個罔顧我在苦苦等候的店員,加上那個駐店經理,定必給我罵一頓兇。不過,那是從前的事情了。在歐洲住上四年後,我深深懂得,費詩哲羅那部《大亨小傳》的頭一句說話。那應該會是以後我教孩子的其中一句座右銘。

我站在付款處,胡亂地張望。我看到那三位職員背後那道墻上,貼了一張告示,寫道:本店職員不能開啟保險箱,保險箱鑰匙存放在本店範圍以外的地方(OFFSITE)。(想不到如何簡單翻譯OFFSITE這一個詞語,結果弄來一個很有中國大陸特色的詞彙 - 本店範圍以外的地方。還望有心人指教。)

讀著那張告示,我很想笑。因為真的很可笑。

那是為了保護店員,免受劫匪傷害才貼上去的告示罷。清清楚楚跟劫匪講明,便是用上什麼方法,我們都不能開啟店裏面那個保險箱,因為開啟保險箱那條鑰匙根本不在店內。要打劫的話,能夠劫走的最多也是收銀機裏面那些現金而已。

只是,想深一層,有點不合乎邏輯罷。

那張告示的出現,就表示店裏面有一個保險箱。只不過,店裏面沒有一個人能夠開啟它。那即是,對於店裏面任何一個人來說,那個保險箱是完全沒有用途的。因為沒有人能夠放東西進保險箱裏 - 沒有人能夠開啟啊!那麼,那個保險箱究竟有什麼用途呢?是誰放一個保險箱在這一家超級市場呢?假如那張告示所言千真萬確,那就不是說有一個人把珍貴的東西都放進保險箱後,便把保險箱放到鄰居家裏擺放?

我想起了香港酒樓洗手間裏那些提示員工便後洗手的告示。我笑了起來。突然,我感到背後給人推了一推。我回過頭,後面那個黑人臉上有點不耐煩。原來,有一個店員已經點算好了現款,等候我前去付款。

Wednesday, April 21, 2010

或者,我迷電影《AN EDUCATION》是迷得有點病態。

早前,林大小姐便投訴,要我不好老是在她耳邊談這一部英國電影。她對我道:「誇張點說,幾乎每次跟你聊天兒,都要聽到『AN』、『EDUCATION』這兩個英文字。」聽著她的語氣,我懷疑,她本來想講的兩個英文字是「CAREY」和「MULLIGAN」。

於是,我開始節制起來。開始不在她面前提到《AN EDUCATION》;也不再提及自己早一晚如何按捺不住又播放了那張影碟一遍。在短短四個月裏面看了這部電影五次。這五次,當然還未計算那些只為了看某一、兩幕的次數。那些我很喜歡的情節。

我最喜歡的,是JENNY遇上DAVID那一幕。我記得,在電影院裏,就是這一幕戲教我知道﹐我一定會喜歡上這部英國電影。



要一個陌生女子自願跳上自己那部跑車﹐當然要花點心思。至少﹐也要讓那個女生有著一個堂皇的理由﹐去跳上這個素未謀面的男人的跑車。因為便是知道女生對自己很有好感﹐甚至一開始便愛上了自己﹐我們做男人的﹐也不能讓這個女生飛擒大咬。畢竟﹐要一個女生經常保持著女性的矜持﹐是男人對女人﹐也是對自己﹐最基本的尊重。DAVID無疑跟全世界的男人做了一個很完美的示範。

突然,想起這一幕戲,不是因為我又剛剛看過一遍;想起這一幕戲,乃是因為剛剛讀了ERICH SEGAL的《愛情故事》(LOVE STORY)。也就是那齣七十年代大學生賴恩奧尼路,愛上了女同學雅麗麥嘉露的美國校園電影的原裝小說。

男主角遇上女主角那一段,實在很精彩。

男主角OLIVER到圖書館找歷史課的書,碰上了在館裏當兼職的女主角JENNY。JENNY一眼看出OLIVER出身大富之家。她本來就有點討厭這些富家子弟,言語間,有點不客氣。她叫喚OLIVER做「PREPPIE」。那段文字是這樣的:

‘What makes you so sure I went to prep school?’

‘You look stupid and rich,’she said, removing her glasses.

‘You are wrong,' I protested. ‘I'm actually smart and poor.’

‘Oh, no, Preppie. I'm smart and poor.’

She was staring straight at me. Her eyes were brown. Okay maybe I look rich, but I wouldn't let some 'Cliffie - even one with pretty eyes - call me dumb.

‘What the hell makes you so smart?’ I asked.

‘I wouldn't go for coffee with you,’she answered.

‘Listen - I wouldn't ask you.’

‘That,’she replied, ‘is what makes you stupid.’

就是這樣,每一個讀者都喜歡上了JENNY - THAT SHE WAS BEAUTIFUL. AND BRILLIANT. 於是,每一個到最後都哭得死去活來。因為那是一個夢斷情天的故事。

Tuesday, April 20, 2010

雖然渡假回來已經好幾天,心情竟然還有點留在漂亮的克羅地亞,於是,許多想寫下來的事情,依然未能好好下筆。

老實說,的確很希望能夠用上文字,去記錄在那個風景怡人的臨海國度裏發生的種種。畢竟,那是一個愉快的旅行。只是,有點諷刺吧?因為旅程愉快,所以很希望記錄下來;想不到,卻也因為太過愉快,愉快得直到現在,還未能平復過來,所以寫不下來。

我想,是怕寫壞了那些快樂的記憶。應該如此。

應該如此。

最近,收到朋友替我寄來的一些陶傑的文章。是從二月起在香港媒體刊登的那些。有幾篇確實很有共鳴。

都是談上班工作的。

共鳴,因為有幸遇過一個不凡的上司。雖然他不是公司的老闆。他也不過是一個打工仔。

那天,陶傑談到電影《最後車站》開頭的一幕:一個年輕人,應聘為托爾斯泰的秘書,身邊的人叮囑他,好好珍惜這項工作,因為他侍候的,是一位人物。

陶傑評道:替一位不凡的人物打工,不要計較薪水,因為跟隨他,如果能悟得的一點點智慧,比金錢還珍貴。要像托爾斯泰的秘書一樣,珍惜這項獨一無二的工作,因為人生的花紅在後頭。

另天,陶傑又談到廸士尼公司開拍《魔盜王》時的一件事情。原來,當年廸士尼公司高層看過監製引薦的尊尼狄普的外表後,以為他的氣質有點同性戀,太軟柔了,角色是海盜,他不能做好。大明星笑一笑後,輕輕回答一句:相信我,不然,炒掉我。(Trust me, or fire me.)公司看見他如此自信,跟他簽了約。票房證明,產品成功。

這位曾在英國廣播公司工作過的專欄作家評道:Trust me, or fire me.這句話很有華爾街式的豪氣。西方社會的僱傭關係很簡單:薪金不但付足,還比別人高,還有花紅。給你一項高職,連同權力,就是一份信任,請閣下努力證明,上司的眼光是對的,首先是你不要褻瀆這一份信任。

Monday, April 19, 2010

不幸地﹐這個世界的而且確是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世界。於是﹐我越來越相信﹐我們是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末日。當這個世界再沒有良幣的時候﹐那跟世界末日還有什麼分別。都一樣罷。

有留意去年《X FACTOR》的﹐都知道JEDWARD這一對來自愛爾蘭的雙生兒。JEDWARD是JOHN AND EDWARD的合稱。自初次試音開始﹐我便很討厭他們。首先﹐他們根本不懂得唱歌﹐既無節奏感﹐也經常走音﹐是完全沒有本領可言﹐莫說是才華。評判裡面﹐SIMON COWELL就首先反對讓他們打進復賽。要不是同是愛爾蘭人的LOUIS WALSH極力爭取﹐另外兩位女評判應該不會就範。

到了復賽﹐情況依然。假如不是更壞。他倆為了突出自己﹐竟然在跟其他參賽者合唱的時候﹐突然不按原本安排﹐搶下別人獨唱的地方。又是LOUIS WALSH一人﹐力說DANII MINOGUE和CHERYL COLE(還是COLE嗎﹖或者應該要改回做TWEEDY罷﹖)﹐要讓這對愛爾蘭雙生兒入圍最後十二強。他說﹐他看到他們二人吸引觀眾的地方。

畢竟﹐是他一手捧紅WESTLIFE。(又是來自愛爾蘭的。)或者他的確看得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

一輪爭議後﹐JEDWARD最終沒有打進決賽。不過﹐暫時為止﹐他們似乎是去年所有《X FACTOR》參賽者裡面最紅的。當然﹐這跟我在愛爾蘭生活有關。我接觸的都是愛爾蘭的消息。

原來﹐這對雙生兒將在這個島國舉行巡迴演唱會。消息說﹐他們要不斷加場﹐因為實在太受歡迎。門票一開售便給掃清。

我想不到這是什麼道理。除了「劣幣驅逐良幣」這個解釋外﹐我實在想不到其他。

那天﹐在車裡聽收音機﹐知道這個消息後﹐我跟我的同事都立即詫異地望一望對方。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跟同事說﹕「從小﹐我就知道﹐娛樂圈就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做最好的﹐當然會紅起來﹔做最差的﹐一樣會紅起來。不過﹐我以為﹐這只會在香港這樣的彈丸之地才有的事情。想不到愛爾蘭一樣如此。」

這位愛爾蘭人苦笑回答道﹕「愛爾蘭市場其實也不是很大。所以﹐JEDWARD只在這裡走紅﹔在英國﹐他們似乎已經銷聲匿跡罷﹖」

我道﹕「不﹗早前﹐他們不是跟一個什麼大明星在英國的一個大型活動裡一起表演嗎﹖」我記不起那是一個什麼活動﹑跟一個什麼大明星一起在臺上高歌。我實在對這樣的藝人沒有興趣。

那麼﹐除了「劣幣驅逐良幣」外﹐應該再沒有其他解釋。我仿彿聽到我們都這樣子跟對方說。

(按﹕要欣賞JEDWARD的表演﹐到YOUTUBE鍵入他們的名字便成﹐恕我不在此登上一些了。我不能忍受放這樣的垃圾到我這個網上專欄。)

Saturday, April 17, 2010

年初的時候,有一部講述曼德拉團結起整個南非,協助國家欖球隊在一致看淡下,贏得世界杯冠軍。電影叫《INVICTUS》。導演是大名鼎鼎的祁連伊士活。飾演曼德拉的,是摩根費曼;南非國家欖球隊隊長PINNEAR(跟愛華頓南非中場球員同姓,似乎,在那個非洲國家裏,這是一個普遍的姓氏),則由麥迪文擔演。

陣容頗為鼎盛。不過,《泰晤士報》影評說:這是一部失敗的作品。因為電影在結尾部分花上了近半個小時,重新拍攝那一場世界杯決賽。

影評人解釋道,體育比賽吸引人的地方,是其未知的結果。也就是這個懸疑的地方,教人花上許多時間留在電視熒光屏前面,觀看現場直播,甚至更多時間跑到比賽場地,親眼目睹歷史的發生。這跟電影吸引人的地方,很是不同。所以,一部出色的運動電影,其主線不可能是運動。

因此,花上近半個小時,重新拍攝那一場人所共知比賽結果的世界杯決賽,就拖垮了整部電影。

想想過去那些出色的運動電影,像《ROCKY》、像《BEND IT LIKE BECKHAM》,我便很同意那個講法。況且,我從來都很看重這份英國報紙的評論。於是,讀了那篇影評後,我便決定取消原本到電影院觀看《INVICTUS》的打算。

只是,最近,我發覺,《泰晤士報》那個關於運動電影的理論似乎不大完全正確。

因為,我竟然找到一張比《AN EDUCATION》我更喜歡的影碟。無疑,因為這一張影碟,便是《AN EDUCATION》也要掉到第二位來。

這就是一張收錄了二月的時候,愛華頓連續擊敗車路士、曼聯兩場比賽的影碟。是上次到葛迪臣公園觀看愛華頓比賽時買下來的。

雖然,我早看過了那兩場比賽的直播,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雖然已經知道比賽戰果,看到球隊錯失入球機會,我依然會不禁大喊起來。

我想,假如有人把英國零三年戲劇性地擊敗澳洲的那場欖球世界杯決賽,拍攝成電影,那份英國歷史悠久的報紙不但會立即忘掉那個「一部出色的運動電影,其主線不可能是運動」的理論,它甚至會說那場決賽的篇幅佔得太少時間,縱然已經用上了超過半個小時。

這個道理,很容易理解罷。

Friday, April 16, 2010

難道英國傳統的政治世界真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

雖云這個島國政壇裏有三大政黨,只是每次在大選勝出的,不是紅色,便是藍色。黃色的自由民主黨從來都不起眼,從來都只有陪跑一份。這情況竟然跟默西塞郡的三大足球隊比拼很相像 - 贏得英國頂級聯賽冠軍的,不是愛華頓,就是利物浦,另一支叫燦米爾的,上次在頂級聯賽角逐,已經是乾隆年代的事情罷。

早陣子,陶傑在其《壹周刊》的專欄裏回憶起前工黨領袖傅特時,提到了社會民主黨的由來。因為這一切都是由傅特開始。

傅特是一位硬腰骨的真左派。只是,因為太左,把工黨內的中庸勢力嚇跑。一九八一年,前外相歐文、元老曾健時、女強人威廉士夫人,連同一個叫羅渣士的骨幹,眼看不對勁,宣布退黨,自稱四人幫,另組社會民主黨。此一黨內分裂,更削弱了工黨,把一大堆選票分拆出來,令戴卓爾夫人坐收漁利。最後,社會民主黨卻又勢孤力單,與萎縮了幾十年的自由黨合併,搞得不三不四,一直未能振興。

這句「一直未能振興」似乎有點不妥了。因為當保守黨的領先優勢越來越小,甚至跟工黨叮當馬頭的時候,自由民主黨的分量開始變得舉足輕重。無疑,這個黃色的政黨在民意調查裏依然遠遠落後那兩個傳統政黨,可是,就因為保守黨與工黨都不能夠贏得國會大多數議席,自由民主黨的取向 - 究竟跟藍色,還是紅色結盟 - 將會決定誰是下屆英國首相。

不過,經過星期四英國歷史上首個黨魁電視辯論後,我想,假如這個島國用上美國選總統的方法選首相,NICK CLEGG會成為首位入住唐寧街十號的自由民主黨黨魁。那天晚上,看著那個電視辯論,我是越來越喜歡這位穿起黃色領帶的人。

當然,我不能排除那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嘗試了解自由民主黨,在對NICK CLEGG完全沒有期望底下,他在攝影機裏的表現實在教我耳目一新。

一開始,他便提醒大家說道,這個世界除了那些古老政黨、那些輪流交替執政的政黨外,的確還有另外的選擇。當我越來越搞不清楚保守黨跟工黨的分別的時候,我發現NICK CLEGG是一道清泉。有著社會民主黨的歷史,NICK CLEGG的政見當然跟金馬倫有著顯著不同;只是,當白高敦果然給《泰晤士報》猜中,不斷嘗試聯合自由民主黨,夾攻保守黨時,NICK CLEGG不但很乖巧地避開了工黨,還大聲地高舉了自己跟那兩個英國傳統政黨不同的地方。聽著金馬倫和白高敦在減少浪費、繼續開支爭辯不休,這位自由民主黨黨魁聰明地道,難道你倆真的以為少用一點萬字夾、或多用一點萬字夾,就能夠扭轉英國經濟?你們根本不能解答觀眾的那個大問題。

果然,首個電視辯論完畢後,當問到哪一位黨魁贏得首場辯論,超過四成觀眾認為是NICK CLEGG。排第二的金馬倫只得26%認同。

聽著辯論後電視臺對三大政黨要員的訪問,我想,假如工黨繼續抹黑保守黨這個策略 - 在辯論裏、在訪問裏,工黨不斷抹黑保守黨,得利的可能真的是站在一旁的自由民主黨。

問英國傳統的政治世界是否真的有第三條路可以走?還看今朝。

Thursday, April 15, 2010

現代社會﹐我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資訊太發達。

只要按一按鍵﹐幾乎所有問題都能夠得到答案。當然﹐只是幾乎。因為這個世界裡面﹐總有些問題是從來沒有人回答過的 - 要證明這一說話﹐可以借用反證法﹕假如這個世界裡面沒有問題沒有人回答過﹐那麼﹐人類世界便不會再有新事物誕生﹑新事情發生。

就是因為要獲得資訊太過容易﹐我們開始忽略去想想找來的答案是否正確的重要。當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環境都能夠上網﹐我們許多時都會很順手地把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答案當作了真正的答案。我們再不會懷疑那個答案的真確。我們的解釋是﹐網上面是這樣說的。就像從前有些小孩子總喜歡說的「老師是這樣講」一樣。

這就是問題所在。

從前時候﹐當我們這樣子回答父母﹐說「老師是這樣講」﹐父母都會用著懷疑眼光望著我們﹐道﹕「老師也是人。當然也會有說錯的時候。聽到老師的解釋﹐你也該想想是否合理﹖」只是﹐到了這個世紀﹐當父母都一樣順手地把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答案當作真正的答案﹔當給我們答案的再不是人﹐而是電腦的時候﹐我們是否還曉得說「電腦也有錯的時候」﹖

其實﹐這個問題在電腦開始取代人類﹐做著許多複雜運算的時候﹐已經產生。

我們這一代的難題﹐已經再不是如何找到複雜運算的答案﹐而是如何確保電腦給我們的答案沒有出錯。校對電腦的答案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可是﹐當上網越來越容易﹐也越來越快速﹐我們似乎已經不再記起「電腦不過是機器﹐也是給人類控制﹐當然也會有出錯的時候」這個道理。或者﹐我們已經懶得再去懷疑我們如此輕易得到的一切。畢竟﹐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我們都不大懂得珍惜。

寫下這一些﹐都因為剛跟林大小姐談起到古巴旅行的事宜。

聽到我講起美國對古巴禁運一事﹐她便跟我道﹐許多年前﹐在電視臺一個叫做《向世界出發》的節目裡﹐主持人說﹐假如護照裡有美國簽証﹐是不容許進入古巴的。

我當然覺得這很荒謬。完全不合理。也解釋不了。林大小姐回答道﹐我記得人家在節目裡是這樣說的。或者﹐是因為到過美國的人不能那個中美洲國家罷。

那麼﹐到美國不用簽証的人也不能夠進入古巴了﹖我這樣挑戰道。

我同意﹐這個世界確實有許多荒謬無稽之事。所以﹐我不敢百份百肯定林大小姐是錯。因為我有點懶﹐沒有到互聯網找答案去。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在小說《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裡﹐有一段文字教我陷入了深思。記得早陣子《泰晤士報》有篇討論何解這部瑞典偵探小說大受歡迎的文章﹐裡面說這部小說廣受讀者喜歡﹐因為到了這一個世紀﹐大家都開始不相信我們的政府﹐都以為政府在我們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主角BLOMKVIST的怒火﹐感動了大家。

我想﹐我所講的那段文字﹐就是《泰晤士報》所講的那些怒火的其中一個例子。

那是主角反擊控告他誹謗的人成功之後﹐接受傳媒訪問的一段對話。電視節目主持剛問他為何以為「斯得歌爾摩股市大跌對瑞典經濟打擊甚大」之說無稽。

BLOMKVIST回答說﹕

你該要分清楚兩樣東西﹕瑞典經濟跟瑞典股市市場。瑞典經濟是指所有每天在這個國家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的總和。從Ericsson電話﹑Volvo汽車﹑Kiruna和Skövde的運輸。這些就是瑞典經濟。今天瑞典的經濟﹐跟一個星期前的﹐同樣強勁﹐或者同樣的差。

(You hav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wo things - the Swedish economy and the Swedish stock market. The Swedish economy is the sum of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are produced in this country every day. There are telephones from Ericsson, cars from Volvo, chickens from Scan, and shipments from Kiruna to Skövde. That's the Swedish economy, and it's just as strong or weak today as it was a week ago.)

瑞典股市市場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裡面沒有經濟﹐因為沒有貨物和服務的生產。一切只不過是一些人想像一﹑兩個小時後﹐市場上面那些公司的市值如何的遊戲。根本跟現實和瑞典經濟無關。所以﹐股市大跌不會影響國家經濟。

(The Stock Exchange is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There is no economy and no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ere are only fantasies in which people from one hour to the next decide that this or that company is worth so many billions, more or less. It doesn't have a thing to do with reality or with the Swedish economy. So it doesn't matter if the Stock Exchange drops like a rock.)

斯得歌爾摩股市大跌﹐那只表示一班投機者會把資金從瑞典公司轉至德國公司而爾。所以﹐記者應該找出這些人﹐然後標籤他們為叛徒。就是這一班人為了顧及他們那些客人的利益﹐妄顧給瑞典經濟帶來的傷害。

(It only means that a bunch of heavy speculators are now moving their shareholdings from Swedish companies to German ones. So it's the financial gnomes that some tough reporter should identify and expose as traitors. They are the ones who are systematically and perhaps deliberately damaging the Swedish economy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profit interests of their clients.)

讀畢了這段文字﹐我想到的﹐是我的出生地 - 香港。

當然,以上的中文,還是英文,都是翻譯來的。因為《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本身是一部瑞典小說。

Tuesday, April 13, 2010

I have lived very much that now I can enjoy everything so well.
- Ernest Hemingway

這一句,乃出自海明威手筆。是《太陽照常升起》裏的其中一句對白。

多番嘗試後,我終於感受到這一部出版於1951年的小說精彩的地方。兩年前起,我曾讀過海明威這部作品幾次。只是,每一次都在中途放棄了。因為每一次我不能投入故事裏面那個世界。我不能。

不過,我知道,這一次,我會完成這部小說。因為這一次我很享受海明威的文字。很享受那一個幻想的現實世界。

或者,真的是我長大了。或者,更準確點說,是變老了。記得陶傑經常說道,有些作品,總是要人生有了點經歷,方能夠真正享受。Live very much that now can enjoy everything?

我想,陶傑另外一句:「因為懂得,所以憐憫」,也是海明威這句的變奏罷。

為何小孩子總是渴望長大?這就是一個解釋。

我慶幸我能夠長大。更慶幸能夠繼續長大。

Sunday, April 11, 2010

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
- Erich Segal.

其實,我還是不大很確切明白這一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我們不會傷害我們愛的人,所以我們根本沒有機會跟我們愛的人講對不起嗎?

Wednesday, April 07, 2010

Marriage is about developing a mutual admiration of someone, a deep respect and trust and awareness of another's needs.
- Dalai Lama

應該是一個很淺白、很容易理解的道理。可是,何解我們總是有時候會說服得了自己不去同意、甚至否定這一個道理?

Monday, April 05, 2010

Behind every great fortune, there is a crime.
- de Balzac

既然說這句話的人是Honoré de Balzac,明顯地,原文該是法文。我這一句英文版本,乃是小說《教父》作者Mario Puzo的翻譯。

這句說話來自de Balzac那部名著《高老頭》(Le Père Goriot;英譯:Old Goriot)。我的法文程度還不及小學一年級,當然不可能讀過原著。借著GOOGLE幫忙,找到這一句句子的原裝版本:

Le secret des grandes fortunes sans cause apparente est un crime oublié, parce qu' il a été proprement fait.

可能那是出自一顆妒忌的心。只是,每當看到一個又一個無緣無故的成功故事後,又有誰不想起de Balzac這一句說話?始終,我們的世界曾經是一個腳踏實地,默默耕耘,努力向上,便能有出人頭地一日的世界。很可惜,當要讓一些人先富起來成為一個國家的政策後,成功跟犯罪幾乎必定要等同一起。

是幾乎。因為我還相信,一個曾經是世界上最瑰麗的民族,不可能墮落至一個全民皆罪犯的地步。我相信。只是我越來越很難說服自己去相信。

Friday, April 02, 2010

It's not enough to succeed. Others must fall.
- Gore Vidal

很殘忍,不過說的,倒是活生生的現實。畢竟,我們活在一個殘酷的世界裏頭。朋友以外,就是敵人。就是如此的黑白分明 - 我愛我的朋友,我憎恨我的敵人。在無友不如己者的大前提下,我和我的朋友會繼續一起成功,一起望著我們的敵人一個一個倒下。

Thursday, April 01, 2010

眾所周知,我喜歡讀書、讀報紙。

最近,讀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句子,很想在這個網上專欄裏談一談。可惜,總是找不到合適時間把心裏想法寫下來。於是,直至現在還是未能給跟人一起分享, 實在感到有點可惜。

有見這陣子有意無意間做了一個文抄公,便突然心血來潮:不如趁這個多星期在克羅地亞渡假的時候,把這個網上專欄變成一個「每日一句」式的專欄,收錄起那些近來覺得很有意思的句子。

當然,我也記得邱吉爾的其中一句名言(QUOTATION)。那句關於大家讀名人名言的名言。所以,我決定這將不會是「每日一句」,而是「偶然一句」,直至從克羅地亞回到都柏林為止。

希望大家讀後,會把想法放在留言裏,好教以後討論。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