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20, 2008

在都柏林生活﹐住所裡當然是英文書多過中文書。畢竟﹐在這個愛爾蘭的首都﹐我是找不到一間賣中文書的店。

其實﹐說找不到一間中文書書店﹐有點不大正確。因為當初來到都柏林的時候﹐住所附近的確有一間專賣中文書的店﹐叫做中華書店。店東是否中國人﹐我不大清楚。不過﹐裡面的售貨員都來自中國大陸。

有天晚上﹐百無聊賴下﹐我跑到那間店去逛逛。

盡是中國大陸出版的書。雖然對簡體字很反感﹐可是我也會讀中國大陸出版的書。以前在香港的日子﹐閒來也會跑到那些售賣大陸書的書店去。就是貪便宜。老實說﹐給朋友寫信的時候﹐一時貪方便﹐我偶然亦會用上些簡體字。假如因為這樣而罵我言行不一﹐我不會否認。不過﹐我依然認為﹐簡體字是破壞中華瑰麗文化的罪魁禍首。

看著書架上那些中國大陸出版的書﹐我竟然一本也沒有翻翻的興趣。印象中﹐都是些宣揚中國共產黨的書籍。或者是《誰偷走了我的乳酪》那一類型的書。只看到封面﹐讀到書的名字﹐就教人連打呵欠。完全不對味。

匆匆轉了一圈後便離開。自此以後﹐也沒有走過入內。過來幾個月後﹐偶然經過附近﹐發現原來書店已經倒閉﹐變成了一間中菜館。

所以﹐住所裡的中文書﹐不是朋友探望時候帶來的禮物﹐便是自己在香港渡假完畢後帶回來的。因此﹐數量當然不多。不過﹐也算有點少而精罷。至少﹐都是我喜歡的作家。

只是﹐老實說﹐我已沒有放太多時間讀中文書。

復活節時﹐到了多倫多探親。閒談間﹐舅母問道﹐在都柏林的日子﹐會否有些時候突然很想讀讀中文書﹖

搬到歐洲生活後﹐眼界無疑是大開了。因為多認識了許多英語世界的出色作家﹐所以根本沒有閒去掛念中文作家。況且﹐有位老友很有心﹐每個星期都會給我寄來陶傑和董橋最新刊登在報上的文章。實在未試過突然很想讀讀中文書。我記得﹐我是這樣回答。

早陣子﹐有位馬來西亞華僑還了些書給我。回到住所﹐正想把那些書重新放回書架上﹐我方記得﹐原來我有本余光中的幽默文選。於是﹐突然有點衝動想翻一翻這本書。

隨手一翻﹐便翻到了那篇《沙田七友記》。裡面有段寫喬志高的文字﹐其內容如下﹕「最使他感到興趣的三件東西﹐是新聞﹑翻譯﹑幽默。其實﹐這些是三位一體的﹐因為新聞不離翻譯﹐而翻譯也盡多笑話。」

好一句「新聞不離翻譯」。

早前上班的時候﹐在火車上﹐如常翻著《泰晤士報》。這份歷史悠久的英國報紙﹐每天都有三篇社評﹐佔上了一整版。不過﹐那天﹐整版裡面就祇得一篇社評。一篇長長的社評。題目是﹕國際最新秩序。

我讀了又讀。共讀了三遍。

搬到歐洲生活後﹐我愛上了翻譯。每逢遇上好的文章﹐我都希望立即把她們翻譯成中文﹐多讓些中國人開開眼界。那篇長長的社評﹐就是一篇我很希望翻譯成中文的文章。不幸地﹐就是遲遲未能譯得讓自己滿意。

假如有空﹐便到《泰晤士報》的網頁(www.timesonline.co.uk)去﹐找找八月二十六日那天的社評。或許﹐遲些時候﹐我們可以討論一下裡面的內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