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5, 2008

每次到外地旅行﹐我都會不其然問這一個問題﹕「究竟地球上有那一個地方沒有一間中國餐館﹖」

我發現﹐無論那個地方多麼偏僻﹐多麼遠離人煙﹐你依然能夠找到一些中國人﹐在那個地方開設著一間中國餐館。我記得﹐便是在西班牙古城托里多﹐火車站對面就有一間叫做「香港」的中國餐廳。在意大利科木湖旁﹐也有幾間。仿彿中國人的存在﹐便是為了讓世人享受一下中國菜的美味﹔仿彿開餐館﹐是中國人在彼邦生活下來的唯一法門。

在眾多開餐館的中國人裡面﹐最出名﹐也最成功的﹐莫過於ALAN YAU。這位給《泰晤士報》冠以倫敦飲食業大亨的香港人﹐就因為其出色的餐飲生意對英國首都帶來了極大的貢獻﹐在零六年元旦日﹐給英女皇策封為OBE。

假如北京舉辦奧運也算是中國人的驕傲﹐那麼﹐「客家樣」(HAKKASAN)和「丘記茶苑」(YAUATCHA)早就是中國人的聖物。在米芝連星級食肆裡﹐唯獨這兩間分別在01年和04年在倫敦托定咸開業的餐廳﹐招呼客人吃中國菜。

這再次印證﹐香港人是中國人裡最出色的一群。

畢竟﹐只有在香港人的帶領下﹐中國人才能夠在世人面前仰起頭來。可惜﹐九七回歸後﹐經過了建華之亂﹐大家竟然都忘記了這一個事實﹐都紛紛向北方靠攏投誠﹐生怕自己沾染不上一丁點共產中國的腥臭味道﹐大家都急忙給自己赤條條的身體﹐抹上一把又一把惡臭莫名的污泥。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下﹐香港社會便再沒有剩下幾多個值得人尊敬和尊重的人物。也於是﹐要在國際社會闖出個名堂來﹐中國人註定只能出賣自己那低賤的勞動力﹐和那財大氣粗極討人厭的惡形惡相。

「客家樣」和「丘記茶苑」的成功﹐實在在於能夠去徹底中國化地推銷中國菜。

兩間餐廳都在托定咸區﹐都遠離李斯特廣場旁的唐人街﹐也遠離那條有小唐人街稱號的BAYSWATER。餐廳的裝璜﹐一點也沒有中國的特色﹐都像一間新潮的法國餐廳。懷舊的皮沙發﹐昏暗的氣氛﹐彩色的馬卡朗里小餅乾﹐前衛的侍應製服﹐無一能夠讓人聯想起中國這個古老大國。不過﹐也就是在這一種氛圍底下﹐從廚房裡送出來的﹐都是其他中國餐館永遠學不來的美味中國菜式。當其他中菜館都燈火通明﹐侍應都用著他們那鑲滿黑邊的手指﹐端起那些鐵板菜式﹔都用著那留長了手指尾指甲的雙手﹐放下一盤又一盤或宮保﹑或甜酸的菜式﹐「客家樣」和「丘記茶苑」的生意之道﹐實在讓人肅然起敬。他們賣的都是貨真價實的中國菜﹐蝦餃就是HAR-GAU,不是什麼PRAWN DUMPLING;也沒有為了討好洋人的口味﹐彎著身子﹐在餐牌上刻意加上一道叫蝦多士的菜式。

所以﹐當大家都能夠在飲食業裡闖出個天地來的時候﹐ALAN YAU獲得的是如假包換的荷蘭水蓋﹐其他人得到的﹐卻只是那些香港特區政府懷念前朝﹐而製造出來的冒牌貨。

在那暗黃的吊燈底下﹐呷著一口芳香撲鼻的龍井﹐我想﹐「一國兩制」這個偉大構想﹐本來是行得通的﹐也應是香港回歸後生存之道﹐只要大家都認同「兩制」大於「一國」﹐只要大家都敢犧牲「一國」來成全「兩制」。

不過﹐很可惜﹐在這個地球上面﹐就祇得一個ALAN YAU。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