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08, 2006

我想﹐你不會不同意這樣的觀察﹕

連鎖超級市場和便利店壟斷了市場﹐小企業備受淘汰。在大財團猛烈的攻勢下﹐士多辦館一家又一家陷落。小孩子買東西說上「SEVEN」﹑到「百佳」﹐他們已不知道什麼是「士多」﹑什麼是「辦館」。這兩個名詞﹐早隨著殖民地時代漸漸消失了。

也許﹐法國人是病了。陶傑說,那是病在心理,壞在精神。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法國正在慢慢Downgrade成第三世界。巴黎滿街是搶匪,老鼠橫行,售貨員粗野。他們都不明白﹐為什麼唯美的法國人會淪落到這個樣子?

不過﹐便是多麼病﹐他們依然懂得保護自己的文化。他們不會讓大財團破壞社會一切的和諧秩序。

早前﹐為了好讓那些角落小店能夠跟那些連鎖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競爭﹐法國總統希拉克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減稅和依舊不批准SUPERMARKET在星期天開門營業。他也不准許超級市場和便利店減價。

角落小店就是英文CORNER SHOP的直接翻譯。英國人都很悶蛋地把那些雜貨店﹐一律統稱叫CORNER SHOP。跟英國人很不同﹐法文裡面﹐那些店都有一個性感的名字﹐ÉPICERIE。其實﹐它跟CORNER SHOP不盡相同。因為ÉPICERIE是那麼的FRENCHNESS。ÉPICERIE這個名詞﹐早在中世紀已經出現。很明顯﹐那是法國人生活的傳統。巴黎最古老的百貨公司LE BON MARCHÉ,起家的時候便是一間ÉPICERIE。那是1838年。也不好跟香港的雜貨店混在一起。因為可有一些ÉPICERIE專售高價貨。還記得電影AMÉLIE嗎﹖像巴黎的L'ÉPICERIE。那兒有九十種果醬﹑七十種芥辣﹐供顧客選擇。

調查發現﹐法國人都依然很願意幫襯這些傳統小店。

跟以前香港的士多辦館一樣﹐ÉPICERIE都是有人情味的地方。老闆ABDELLAH FAITH對著從英國來的記者說﹐I SELL EVERYTHING FROM CONDOMS TO WHISKY WITH A WARM WELCOME FOR MY CUSTOMERS。

陶傑寫過﹕士多是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地方。士多店的老闆娘﹐可以記得每一個來買汽水和廁紙的小朋友﹐叫得出他們的乳名。士多流行的時代﹐汽水仍是瓶裝。買幾瓶汽水回家﹐瓶子要交按金﹐叫做「按樽」。按樽的錢﹐就是對士多老闆娘的一個小小承諾﹐答應她﹐我們不會永遠不再回頭。有一天﹐我們一定會穿著小木屐把空瓶子再提回來﹐把按樽費領回去。

只是﹐在大財主﹑大集團老闆﹐方是特首選舉的提名人和選民的情況下﹐要希望行政長官傚法希拉克﹐讓小企業可以跟連鎖超級市場和便利店競爭﹐實在是痴人說夢。於是﹐小生意便像城市裡的樹木一樣﹐越來越少發芽成長的空間。香港所有商場都變得一模一樣﹐都是售賣著相同的貨品。

話得說回來。早年經濟蕭條﹐政府不想打救﹐於是呼籲失業市民想辦法創業。究竟會有幾多人會盲目聽從政府的呼籲﹖也不知道這樣害死了幾多人﹖

要知道﹐在這樣的政治環境底下﹐香港根本不是適宜小本創業的地方。

那再不是一個尋夢理想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