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01, 2006

現在﹐香港的傳媒都歸了邊。很多中文譯名都跟了大陸媒體的叫法。例如﹕「象牙海岸」忽然變成了「科特迪亞」。

曾經有人跟我講﹐這是因為「象牙海岸」這個國家決定﹐在國際場合﹐她不會再使用那個英文名字﹐她要大家都用回那個法文名稱。曾經﹐我相信﹐這個講法。是TVB新聞部一個幕後人員跟我講的。他在國際線上打滾了二十年。

來到愛爾蘭後﹐我看世界杯。RTÉ2不也是繼續採用IVORY COAST來叫DROGBA的國家﹖BBC如是。報紙上面也是一樣刊登IVORY COAST。我不明白﹐為什麼香港的傳媒會一律放棄易記易明的「象牙海岸」,採用純粹音譯的「科特迪亞」﹖「象牙海岸」本就是中文裡面有的名詞。它代表那個非洲的國家。便是人家怎樣改變﹐我們也不應該改變。因為我們沒有基本的改變。依舊講中文﹐依舊寫中文。況且﹐只是一個非洲小國﹐實不應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在英語的世界﹐ROMA永遠是ROME,LISBOA永遠是LISBON,ESPAÑA永遠是SPAIN。有沒有信心稱霸世界﹐從此可見一些端倪。始終﹐要成為世界強國﹐不是掛在口邊的標語。

更奇怪的是﹐這改變竟然是一瞬間的事情。仿彿「象牙海岸」這個國家突然發生兵變﹐軍人領袖一上臺﹐便像香港清洗前殖民地政府留下的所有一樣﹐立即改名。他們比較聰明﹐沒有選了一個殺人的病毒做名字。他們起用了一個性感的CÔTE D'OERE。(當然﹐變成了中文後﹐那又是另一回事。)事前完全沒有徵象﹐事後也沒有解釋。一切好像是那麼自然。跟香港變成香港特別行政區一樣。

也許﹐因為香港的傳媒人都知道﹐根本沒有香港人會留意非洲發生的事情。他們犯不著勞師動眾去公開解釋。況且﹐香港人從不會問究竟。都是煮到來便吃。跟第三世界沒有兩樣﹐「有沒有得吃」始終是個較大的問題。因為都是中國大陸的一個城市。

可慶幸的是﹐香港傳媒還未敢造次。他們還沒有把DAVID BECKHAM變做大衛貝漢姆。他們也沒有把MICHAEL OWEN變做歐文。BUSH依然是布殊﹐不是布什。TONY BLAIR依舊是貝利雅﹐不是布萊爾。他們知道﹐便是如何不問世事﹐當香港人聽到那些講波佬(是講波佬﹐不是COMMENTATOR!)叫維多利亞的老公做大衛貝漢姆時﹐那效果將會相當震撼﹗他們知道﹐縱然如何同意只講經濟民生﹐不講政治﹐香港人是依然未能夠接受歐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要香港人全盤接受中國大陸的一套﹐始終要循序漸進。不能跟把「象牙海岸」變成「科特迪亞」一樣。於是﹐在香港的國際新聞裡﹐我們開始多聽到很多「茲」、很多「特」、很多「爾」和很多「姆」在外國的名字裡面。看電視新聞前﹐總要被逼要聽一聽國歌。體育新聞裡面﹐中國隊變成了國家隊。

將來﹐還會有更多﹑更多。(不過﹐都有待你跟我講了。)

有一天﹐當小飛俠失業﹐電視機裡面只有兩個木無表情的冰冷讀稿員﹐跟你講﹕「阿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貢道利茲萊茲到國家作親善探訪」的時候﹐你會知道﹐世界上面再沒有香港特別行政區。你終於可以站起來﹐一邊抹著汗希望陶傑沒有教錯﹐一邊指著千古罪人基斯派特騰尼的鼻子﹐大聲說﹐你錯了﹗你零五年在FCC的那個演講錯了﹗那不是THE PREVIOUS COLONIAL POWER。因為香港再不是中國的殖民地﹗

的確﹐因為那時候﹐香港再不是中國的殖民地。香港只是中國東面的成都﹑重慶。

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香港人能夠接受香港變成中國東面的成都和重慶﹐卻不能接受自己去選一個特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