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26, 2006

七月二十五日﹐信報原是物語裡面有這樣的一段文字。題目是「這叫居安思危」。

  我從未踏足高爾夫球場,從未揮過高爾夫球球桿,但我相當留意高爾夫球運動,因為我視之為「上岸」指標─總有一日(愈快愈好)我會愛上這運動。我相信我喜歡重思考的運動。球不動,動的是自己手執的球桿;球場不變,變的是自己的心理狀態。

  2006年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最後一天比賽,最後一洞出現峰迴路轉的賽果。近年狀態顛峰的美籍球手美高信(Phil Mickelson)進入最後一洞,有領先兩桿的優勢,對於頂級球員,尤其美高信四天比賽都狀態穩定,這場賽事他的贏面是九點九九;反過來說,美高信要輸也不容易,一定要輸得很難看。果然,美高信就是功虧一簣。比賽完結後,美高信久久不能平復心情,後來在太太陪同下滿眼通紅見記者。

  美高信已連續奪了兩項「大滿貫」錦標。美國公開賽前,他狀態大勇,球評家認為美高信球技更勝「老虎仔」活士。

  這場賽事後,球評家一致轉,認為活士才是世界最強。「從未打球」的球評家孔少林同意這說法;因為我不能忘記活士幾年前的一個決定。

  2002年活士是名列世界第一位的高爾夫球員,這一年他贏了美國公開賽和The Masters兩項「大滿貫」錦標,處於頂峰作戰狀態。活士突然宣布更換教練,因為他認為球技有改善必要;換句說話,他認為假如要長期保持頂級水準,必須全面改變打法。活士在毫無問題的情況下更換教練的宣布,轟動球壇。2003年和2004年活士陷入低潮,未嘗「大滿貫」滋味,球評家異口同聲:「都話你不能不信『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的金科玉律」。說時遲,那時快,2005年活士以全新打法再奪兩項「大滿貫」錦標。

  企管人經常大談「居安思危」、「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創意性破壞」等概念,真正有膽量在太平盛世作出根本性改變少之又少。中國人尤其迷信,打麻雀正在贏錢,執位時肯定希望不動。活士的行徑令人匪夷所思,或者這就是信心和決心的表現,只有處於頂峰的人才看到自己的弱點,只有強人才敢下決心,不惜搗亂舒適環境再創高峰。

  2006年美國公開賽,是活士職業生涯首次未能入圍,原因是他喪父後首次出賽。剛結束的英國公開賽,活士由頭帶到尾,奪得錦標。活士今年三十歲,已贏了十一項「大滿貫」錦標,他有能力成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高爾夫球員。

讀完了這段文字﹐我知道自己只是一個「火人」﹐還不是一個「強人」。因為我依然是個很迷信的人。我是If it ain't broke, don't fix it這個信條的忠實信徒。

我知道﹐要成為一個「強人」,我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奈何﹐這段路已沒有孔少林在旁指引。因為他已經沒有再在信報寫下去。我想﹐他也不會再寫下去。因為他終於退休。為何人都是這樣犯賤﹐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更諷刺的是﹐這一句話﹐我已經從中五畢業那年開始講到這一刻。我怕﹐我還要繼續講下去。

離開香港的時候﹐我知道我將沒有辦法讀到孔少林的文章。那時候﹐我的心情一定比現在平靜。我想﹐那些OLD SCHOOL OF THOUGHTS依然APPLIES。要知道﹐向我們提出分手的女人﹐總是教我們牽腸掛肚。由我們提出分手的女人﹐我們轉個彎便可能已把她忘記。
所以﹐假如我們真的談過一夜的情﹐請主動跟我分手。那樣﹐我會永遠記得你。

(後記﹕也許﹐你會覺得我懶惰﹐竟然再次原文照錄。假如你真的依然這樣想﹐我唯有無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