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3, 2007

人在異鄉﹐是多了點時間胡思亂想。

跑到公園裡﹐躺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聽著那些小孩子的嬉戲聲﹐回想自己過了三份一的人生﹐我慶幸﹐是喜多過悲。上天是未有太過刻薄我。況且﹐很多傷心的事情﹐都是自己那滿是缺點的性格所造成﹐實在不能怨天﹐也怪不得別人。

我最後悔的﹐是初中時候﹐未有接受英國一所寄宿學校的條件﹐放洋出國留學。看罷劇作《歷史男孩》﹐跟友人分手﹐獨自回家的路上﹐這個問題便不斷縈繞在心頭﹕假如生命可以從那天重新開始﹐究竟我又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

當然不可能有一個答案。便是好像找到一個﹐也不過是討好自己的想像罷了。雖然經常喜歡翻翻歷史的賬﹐庸人自擾地自問「假如這又如何」﹑「假如那又如何」﹐我是以為﹐生命從來就沒有什麼「假如」﹐也容不下什麼「假如」。因為時間的洪流﹐是那樣無情地不斷向前飛逝。在十字路口裡徘徊﹐在跨步前進的人潮裡﹐躊躇著向後走的人﹐都是傻子。

我是一個傻子。

跟許多香港人一樣﹐我沒有什麼主見﹐也不喜歡有什麼主見。只懂得追隨大潮流﹑大方向。縱然在英國殖民地出生﹐我依然遺傳了中國人那劣質的DNA。在悠長的歷史裡﹐我們的祖先就不斷在「棒打出頭鳥」那樣的教條下得到教化。陶傑說﹐這種作風,叫做「穩健」,其實是集體的怯懦。沒有人敢跨出第一步,一旦出現了一個,居然沒有摔死,旁觀的人放心了,才一哄而上。實在是把話說到了心眼兒。

因為喜歡想像﹐所以從小便熱愛文學創作。家裡面﹐依然藏有很多未有完成的小說。是從高小的時候開始累積下來。直到現在﹐我依然無知地以為﹐眾多藝術創作裡面﹐用文字去表達情感﹐最需要想像力。因為那是觸不到﹐也看不到的東西。音樂可也是一種語言。

中三﹐本該是我非常痛苦的時候。在那個時候﹐我這個既喜歡數學﹐也喜歡文學的人﹐實在應該要很痛苦。因為在那個白痴的教育制度下﹐我要選擇自己將來受什麼樣的教育。是理﹖還是文﹖現在回想起來﹐那其實比大學選科更加重要。那差不多是決定一生的時候。因為隨著這一個選擇﹐到了預科的時候﹐你將會給褫奪選擇一些選擇的權利。

不過﹐那時候﹐我並沒有什麼痛苦。我甚至沒有多花過一刻鐘﹐去想想自己的將來。那時候﹐我根本還不知道什麼叫做將來。小小天真的腦袋裡﹐怎容得下這個成年人的詞彙﹖從小﹐並沒有什麼志願﹐只喜歡做自己喜歡和舒服的事情。於是﹐便愚笨地跟隨了大方向﹑大潮流﹕既然讀得來﹐男生就該跑理科的路線。

中國人的傳統智慧﹐的確害人不淺。

何解我老是比別人不成熟﹖何解我老是未能處理好別人以為在那個年紀都能處理好的事情﹖當一眾官員﹑教育學者﹑老師都以為我夠成熟去為自己將來接受什麼樣的教育選擇的時候﹐我就是未能處理好這一件應該能夠處理得好的事情。假如當年肯花一點時間去想一想﹐一切都應該會很不同。假如當年勇敢地跟老師提出既讀理又讀文的建議﹐一切也應該會很不同。

都是自己害自己。不能怨天﹐不能怪人。

就是因為自己的性格滿是缺點﹐我是老早應該跑到宗主國去留學。我不知道寄宿的生活會否弄好我的性格。不過﹐至少﹐到了A-LEVEL的時候﹐我還可以一邊讀數學﹐一邊讀文學和歷史。

我喜歡做自己喜歡和舒服的事情。

2 comments:

The Sweet Piscean said...

What's happening to u today?? Being sad...and regreting for the past??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

not at all.
in fact, i always look back. if not in anger, then let it be in regret.

thanks. am really fine. no w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