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6, 2007

他們說﹐曾幾何時﹐香港華文報紙的頭條﹐都是國際新聞。

我想﹐那個「曾幾何時」應該是時間久遠的意思罷。因為在搬到都柏林居住前﹐二十年來﹐我每天都會到報攤買一份報紙﹐從前是《明報》﹐後來是《信報》﹐除了2001年9月12日外﹐印象中﹐沒有一天華文頭條不是發生在香港的事情。回歸後﹐也許還有大陸的份兒。

四年前﹐在中大讀書的時候﹐聽過這樣的一個評語﹕《蘋果日報》的國際新聞﹐其實做得頗出色。

的確﹐那時候﹐《蘋果日報》會花心機﹐為讀者解釋伊拉克的種族問題﹐為讀者講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關係。不過﹐去年遠走他鄉之前﹐我已經不知道﹐黎智英的那份報紙﹐還算不算有國際版。我記得﹐在那唯一一頁的國際新聞版裡面﹐全部都是一些趣聞軼事。就好像蘇丹的種族屠殺已經解決﹐土耳其加入歐盟亦不再是一個問題。伊朗和北韓決定放棄跟美國對抗﹖伊拉克﹑阿富汗和以巴衝突都經已平息﹖

其實﹐那也不是《蘋果日報》獨有的問題。香港市面的華文報紙﹐都已不注重在兩岸三地外面發生的事情了。隨意翻開一張香港報紙﹐你會以為﹐這個世界就只得香港﹑中國和台灣。

零五年五月八日。龍應台做了一個很簡單的調查。她翻了翻香港和台灣的幾份主要報紙﹐看看國際版裡面有些什麼新聞。她發現﹐在台灣的報紙裡面﹐除了兩三條政治的即時新聞外(如美國如何處理伊朗核武威脅)﹐全是國際的鹹濕社會新聞﹕

美國強暴犯當庭槍殺法官;
麥可傑克森性侵犯兒童案繼續﹔
性侵幼童德國神棍被捕﹔
十三歲男童強暴女老師......

龍應台發現﹐香港的報紙跟台灣的幾乎一樣。

的確﹐只是「幾乎」一樣。因為在香港華文報紙的國際版裡﹐多了一條台灣沒有的﹕一夜歡情﹐男子陽貨卡在戒指中。

龍應台說﹐香港國際化的程度明顯遠超台北﹐實在想不到住在裡面的人﹐跟住在孤島上的台灣人一樣﹐毫無國際觀。

到網上瀏覽﹐這位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方知道﹐原來那天﹐英國的非洲調查報告剛出爐﹐要求每一個先進國家﹐將外大幅增加到國家預算的百份之零點七。原來那天﹐敘利亞自黎巴嫩撤軍。原來那天﹐在柏林有人遊行抗議中國的西藏政策。那天﹐在《紐約時報》裡﹐有文章討論玻利維亞的不穩政局﹔那天﹐在《法蘭克福匯報》裡﹐有文章談車臣獨立的坎坷和俄羅斯的霸權。

那是兩年前的發現。也許﹐在曾蔭權爵士帶領下﹐今天的香港是比兩年前更加國際。我不知道。因為我已經離開了這座城市超過一年。就不如讓我們再來一個簡單的調查。

在《倫敦時報》六月十四日的國際版裡﹐有以下的新聞﹐它們都佔了至少半版位置﹕

伊拉克遜尼派廟宇遭襲擊﹔
津巴布韋經濟會於半年內崩潰﹔
塔利班殺害上學女童﹔
反敘利亞國會議員遭暗殺﹔
南非萬人遊行﹐要求公務員得到加薪﹔
移民法國要考法文﹔
布殊「失錶」重現﹔
米蘭機場野兔肆......

未知在同一天裡﹐香港華文報紙的國際版有些什麼新聞呢﹖

註﹕世界矚目的哈馬斯佔據加沙屬頭條﹐連刊三版﹐故不在國際版內。此外﹐在《倫敦時報》裡﹐還有一單新聞﹐是關於北京劇院。不過﹐為了方便比較﹐還是把它刪掉好了。因為它肯定不會在香港報紙的國際版出現。

2 comments:

The Sweet Piscean said...

this is an interesting observation... Being a Hongkonger in such an international city, i have no ideas o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s a shame...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

it's not too late to realise that. there are so many magz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like the economists and foreign affairs.

am picking up these things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