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30, 2008

上星期﹐我跑到倫敦渡週末。第二天返到都柏林﹐在上班途中翻著《泰晤士報》﹐方知道原來那個星期天﹐為了讓大家重溫一下戰前倫敦地鐵的情懷﹐地鐵公司跟交通博物館舉行了一次特別的地鐵之旅。

他們從博物館裡取出那幾部早已退役的車廂。都是三十年代的設計﹕打格的沙發座椅﹐典雅的吊燈亮﹐漆亮的柚木地板。招待了過百五名喜歡懷舊的乘客。他們從伊靈(EALING COMMON)出發﹐到達傲詩比治(UXBRIDGE)後﹐再折返起點。走的是那條地區線(DISTRICT LINE)。

有個藝術系學生﹐刻意打扮一番﹐找來一件1940年的大衣﹐以配合車廂的環境。她跟記者說﹕「我也經常走這條線。想不到原來可以這樣優雅。」

的確。可能是建於一百六十二年前罷。在1846年﹐當滿清政府才開始中衰﹐英國人已經籌備在首都興建在地下行走的火車。有著這樣的歷史﹐還在現在的倫敦地鐵百病叢生﹐實在不大出奇。妹妹說﹐幾乎沒有一天所有線路都能一起正常運作。誤點﹑機器故障﹑停駛等﹐都經常發生。

這些事情﹐在地上行駛的火車﹐可能更加頻繁。

或者﹐跟英國太過接近。都柏林的火車服務﹐其實也有同樣的毛病。最近連續兩個星期﹐便總有一天遇上了機器故障﹐停了在兩個站的中間﹐動彈不得﹐累得我困在車廂裡半句鐘而遲到。

每想到這兒地鐵﹑火車的毛病﹐實在不得不替香港的交通運輸系統感到驕傲。只要在這兒住上一些時候﹐你便不可能想像得到﹐何解香港人還能夠有事情投訴﹖你實在不能想像得到香港的地鐵和火車﹐還有些什麼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在香港﹐在繁忙時間﹐地鐵和火車每一分鐘便有一班列車準時到達﹔便是在很非繁忙時候﹐也不過要在月臺等候五分鐘罷了。在此間﹐在早上上班返學時候﹐亦要等五分鐘﹔到了晚上八時後﹐更可能要在月臺上呆等四十分鐘。

在香港﹐所有鐵路維修或加建工程﹐都是在凌晨列車停止服務後才進行﹐都是在清晨列車開始重新投入服務前完成。每個晚上﹐工人最多只得短短的三﹑四個小時工作。還未算鐵路人員為了確保列車服務能夠正常運作﹐在開車前例行檢查的時間。從來未聽聞過會在週末假期時候停止服務﹐為的就是去做一些維修或加建工程。

在香港﹐我們談論的列車準時程度為99.99%﹔在英國和愛爾蘭﹐假如列車準時程度達到95%,他們便要大開香檳慶祝。最近﹐記者發現﹐為了「有效地」提高那個PUNTUAILITY,火車公司決定﹐只要在比原定時間不晚過十分鐘到達﹐那依然算做準時。可是﹐ 便是有著如此的定義﹐他們公佈的準時程度也只有94.5%。(奈何﹐這已經是都柏林市內最準時的交通工具。)

無疑﹐我的確經常都對香港的問題看不過眼。不過﹐對於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集體交通運輸系統﹐我是完全沒有一點不滿意。

我實在想像不到怎能有一丁點的不滿意。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