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1, 2008

每天讀著報紙幾大版津巴布韋的新聞﹐心裡都會很痛。

實在不能想像﹐到了這一個世紀﹐如此殘忍地對付反對者的事情﹐依然能夠這樣明目張膽地發生。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都說地球病了。我想﹐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要建設地球村﹐讓世上每個人遇到困難時﹐都能夠不論種族﹑膚色等環境﹐得到其他人協助幫忙的日子﹐似乎還遙遠得很。

早陣子﹐在公司裡讀過同事轉寄過來的一封電郵後﹐我寫了一篇談及津巴布韋的文章。在這個共享的天地裡刊登後﹐收到了森林的留言。他說﹐津巴布韋的事情﹐在香港是不可能得到注意。

這實在不難想像。這也是我能夠預見得到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多談一些在那個本應自由開放的社會裡沒有人去理會的事情。至少﹐好讓認識我的香港人﹐不好錯過一些國際公民都應該知道的事。我總是希望能為保持香港國際城市的聲譽﹐盡一點綿力。

我當然希望多寫。畢竟﹐做得幾多﹐就得幾多。世界這樣大﹐要知道和了解的事情﹐怎麼可能少﹖可惜﹐無奈我是一個在香港長大的人﹐對世事都有著後天培養的遲鈍反應。在沒有太多基礎知識下﹐我不可能寫得太多。所以﹐很多時候﹐也不過是把我在歐洲裡讀到的事情﹐生硬地翻譯過來罷了。對香港沒有太大的貢獻。不過寥勝於無。

我很不願看見我們的下一代﹐跟我們一樣對世界沒有一點認識﹑沒有一點興趣。

其實﹐在社會不斷繁榮進步下﹐我們理應越希望知道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發生的一切。可是﹐在這個前英國殖民地﹐恰恰卻是相反。在回歸中國後﹐在國家經濟起飛帶動下﹐香港依然能夠保持欣欣向榮的同時﹐聰明的香港人竟然越來越不再對世界有興趣。大家關心的﹐就只有中國裡面發生的事情。他們盲從地相信了那些類似「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世紀」的言論。他們忘記了中國不過是世界上其中的一個國家。他們忘記了﹐沒有了中國﹐世界是依然能夠生存下去的﹔不過﹐沒有了世界﹐中國便是能夠生存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

我以為﹐回歸後的這一切種種﹐就是那些土共所謂的「開倒車」。莫忘記﹐我們曾是中國接通世界的窗戶。我們應該在那個基礎下﹐不斷繼續向上爬﹐而不是無條件地放棄中國龍頭大哥的地位﹐甘願委身去做一個中國沿海城市。

有天﹐在倫敦﹐途經泰法格拉廣場﹐看到一大群朝氣勃勃的英國年青人﹐跟許多穿著起民族服裝的非洲人﹐一起呼籲街上民眾簽名﹐以上書政府﹑歐盟和聯合國﹐去抵制那個津巴布韋的獨裁者和他的政府。那幾個攤位﹐都擠滿了人。無它﹐每天讀著那些新聞﹐又怎能不勾起大家的惻忍之心﹖

忽然﹐有幾個奇裝異服的青年騎單車路過。看到那堆人海﹐便用著他們那極濃的英國北部口音大叫道﹕「梅加比萬歲﹗我支持梅加比繼續執政。」

聽到他們的叫聲﹐我向他們做了一個不文手勢。不過﹐同時候﹐也為英國感到自豪。不愧是個泱泱大國。便是那些邊緣少年﹐也對世界另一角落發生的事情﹐有丁點的認知。我開始奇怪﹐香港怎麼可能跟倫敦和紐約齊名﹖

望著那群不遲勞苦﹐大聲疾呼梅加比罪行的年青人﹐我深知道﹐二十一世紀不會是中國的世紀。也望著天上那個有點毒辣的太陽﹐我很想知道﹐在這個時候﹐香港的大學生又躲在哪兒﹖

在社會打滾了許多個年頭後﹐我以為﹐沒有搞過社會運動的﹐實在枉為做過一個大學生。尤其在一個國際城市裡面。大學生活是應該這樣浪漫的。所以﹐我從來也沒有視自己為一個大學畢業生。因為﹐我過的﹐不過是中學教育的延續罷了。

[按﹕週末閒來在愛爾蘭到處浪遊關係﹐此欄暫停三天。十五日(香港時間)再續。]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希望你能知道當聯合國安理會周五辯論有關制裁津巴布韋的議案及進行表決時,常任理事國中國和俄羅斯均運用權力,否決了制裁議案。

這就是我們的國家... 真無奈...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

yea i know. i was in the airport when i heard that news. i was very angry. i was.

shame on mr and m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