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07, 2008

早陣子﹐在這個與人共享的天地裡﹐碰上一個同是住在都柏林﹐也在同時候讀著《圍城》的台灣人。他在這裡留了言。我發現﹐原來他在網上也有一個自己的專欄。好奇下﹐便跑去看看。

讀了他一篇近期在愛爾蘭寫的文章。他談到雜誌。他寫道﹕

「我非常熱愛看雜誌,雖然看來看去逃不出那幾種主流類別:時尚、商業、娛樂等等,但是只要有可以看雜誌的機會,我絕對不放過。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有非常多機會可以閱讀各種時尚雜誌,加上原本就有買雜誌的習慣,搬離宿舍的時候幾乎是寄了一箱雜誌回家。

在愛爾蘭待一陣子之後,開始想找些雜誌來看,卻發現雜誌選擇雖多,卻找不到想看的。男性雜誌的架上滿滿的波霸雜誌或體育雜誌,男性時尚雜誌卻寥寥無幾,頓時有種青黃不接的感覺。

......愛爾蘭的流行文化深受英國影響(而且本身體質也不太好),上面這兩本英國的波霸週刊(Nuts & Zoo)在這裡也很容易找到;在近幾年來月刊類的雜誌銷售越來越差的情況下,這種沒營養的週刊也就慢慢佔據架位了。

習慣閱讀中文的雜誌,多多少少已經已經被那些制式的排版跟內容所制約;在愛爾蘭只有英國版的國際時尚雜誌,頓時間也難消化這些大雜燴似的英版《GQ》和《ESQUIRE》,而《GQ Style》的水準又差強人意,惡性循環下來實在是叫我痛苦了好一陣子。雖說如此,倫敦作為近來最火紅的時尚新都,必然有些好的刊物會隨之出現,而這些好貨當然也澤披愛爾蘭啦。」

他介紹了四本﹐分別是﹕《MAN ABOUT TOWN》﹑《ANOTHER MAN》﹑《WONDERLAND》和《FANTASTIC MAN》。

我跟他有點相同﹐同時候﹐也跟他有點不同。我亦愛看雜誌﹐不過﹐卻從來對那些所謂男性時尚雜誌毫無興趣。我愛翻的﹐不是體育(很多時候﹐這個「體育」其實獨指足球),便是時事。

正如那位台灣人所言﹐搬到都柏林生活後﹐是更容易接觸到英國的出版。於是﹐不定期地﹐我都會閒來跑到聖三一學院對面的READ,翻一翻雜誌。因為這兒的雜誌都有九折優惠。我愛的依然是《經濟學人》﹑《每逢星期六》和《私眼》。也有美國的出版﹕《外交事務》。

近來﹐我發想﹐原來《經濟學人》出版了一本軟性雜誌﹐叫《智慧生命》。是一本季刊。起初﹐我以為﹐那是跟《金融時報》那本《如何花錢》走相同路線的雜誌。不過﹐讀畢對MARTIN SHEEN的訪問後﹐我知道﹐我會喜歡上這一本雜誌。MARTIN SHEEN便是在劇集《白宮群英》裡﹐飾演美國總統的那個演員。

談到《白宮群英》﹐便想起孔少林和方卓如。還記得﹐孔少林曾在其前《信報》專欄裡寫道﹕「二十年前初出道的時候,當時的老闆見我喜愛閱讀,給我意見︰『我們大部分人是時間太少,想讀的太多,假如你一星期只有時間讀一份雜誌,你要讀《經濟學人》。』幾年前我重遇這位老闆,他今天是叱風雲的財經界人物,我告訴他︰『你給我的忠告通通忘掉了,只是從未錯過一期《經濟學人》。』」

早知道《經濟學人》是本不容錯過的雜誌﹐不過﹐想不到它那本軟性雜誌一樣出色。何況﹐裡面的內容都是我喜歡的東西﹕書﹑電影﹑舞台劇﹑音樂﹑體育﹑旅遊和展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