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3, 2008

早前﹐到劍橋作客。朋友選了間意大利餐廳一起午膳。

可能大家都在歐洲生活了超過兩年﹐(四個人裡面﹐我倒是在歐洲生活了最短時候的一個),加上朋友的男朋友是英國人﹐我們都入鄉隨俗地自己點自己的菜。也開了一支紅酒。還記得﹐三年前﹐跟幾個老友到意大利旅行。在餐廳裡﹐望著鄰座的那對男女﹐竟然都各自點了同樣款式的薄餅﹐我們都暗笑了起來。想不到三年後﹐我也習慣了在非中菜的餐館﹐做著這件曾以為是很傻的事。

朋友問﹕「這次到英國來﹐沒有什麼音樂劇要看嗎﹖」她倒很清楚﹐除了葛迪臣公園﹐倫敦西區的劇院﹐是英國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笑著道﹕「本來﹐我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才渡海過來。」

那其實不是虛話。

早幾個月前﹐買了到倫敦的機票後﹐我便立即提議到劍橋郊外旅行野餐。那時候﹐我以為﹐四月中的天氣﹐應該會有點暖意。於是﹐有點急不及待。我記得﹐去年初夏﹐我們便乘著微風﹐一起撐著船﹐走到如茵的草地上﹐一邊喝酒﹐一邊弄三明治﹐一邊聊天。是一個甚為寫意的懶洋洋下午。

到英國首都去的前一個星期﹐氣溫的確爬升了不少。在下午的時候﹐可以高達十七﹑八度。滿以為如意算盤打得響之際﹐突然一個冷鋒從北極圈吹來﹐一切又變回冬天一樣。戶外活動當然並不適宜。所以﹐朋友才選上一間餐廳﹐一起吃中飯把酒談天。

既然安排了到劍橋去﹐當然沒有打算看什麼音樂劇。或其他舞台劇。

況且﹐最想看的﹐就依然未能買到一張週末晚上的票子。已經是不理會價錢這一個關卡﹕便是願意付八十英鎊﹐也未能找到一張。都已經售罄。這情況其實不難想像。要知道﹐在還未囊括所有英國音樂劇獎項前﹐《HAIRSPRAY》是已經常常全院滿座。那時候﹐大家都說﹐那是近來西區最出色的一部製作。縱然那是一部重新製作的音樂劇。

另外﹐王爾德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和阿嘉莎克莉詩蒂的《THE MOUSETRAP》﹐都重新登陸西區劇院﹐一樣難找票子。預訂也難。

說沒有什麼音樂劇要看嗎﹖其實不盡然。而且﹐也有這兩套舞台劇。無疑﹐我是在都柏林看過一次《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RNEST》﹐也看過了早前尊特華拿達主演的《HAIRSPRAY》電影版本。不過﹐有些劇是百看不厭的。更何況﹐這是另一個製作﹐另一個版本。

談到重看﹐我倒是還很想再看《AVENUE Q》和《LES MISÉRABLES》。都是我最喜歡的那兩套音樂劇。尤其《AVENUE Q》。每次在住所裡播上那現場原聲大碟﹐我都禁不住大笑一番。

當然﹐讀了《經濟學人》的介紹後﹐我也期待著《GONE WITH THE WIND》這部全新音樂劇。是《LES MISÉRABLES》的導演的最新製作。

每逢想到這些音樂劇和舞台劇﹐我便有點渴望搬到倫敦去。畢竟﹐能夠在英國首都生活是幸福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