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6, 2008

去年回港渡假的時候﹐我如常去了幫襯阿丹﹐好為今年在彼邦的生活做點準備。阿丹是我的DVD影碟供應商。除了部份逛街時忍不住手買下來外﹐在都柏林住所裡的所有影碟﹐都是來自阿丹。

搬到歐洲生活後﹐首年聖誕回港探親﹐在阿丹那兒搜刮的﹐大部份都是以前的香港電視劇﹐有《新紮師兄》﹑《新紮師兄續集》和《過客》等。第二年﹐帶回來歐洲的﹐卻很多都是外國的電視劇。

為了方便我的DVD影碟供應商﹐我是早在回港前已經透過老友ADW﹐給阿丹送上一張我的選購名單。

我很明白﹐便是如何本事﹐這份名單確實有點難度。因為裡面有些愛爾蘭電視劇。那天﹐提貨的時候﹐阿丹跟我說﹕「已經盡了力。奈何真的沒有辦法找到那些愛爾蘭的電視劇。」我很明白。我以為﹐除了在愛爾蘭﹐世界上根本沒有可能會有地方售賣RTÉ的出品。RTÉ就是愛爾蘭的BBC。

「給我找到全套《LITTLE BRITAIN》﹐已經讓我很滿足了。」望著那全套的英國廣播公司喜劇﹐我是這樣回應阿丹。那是我繼《YES﹗MINISTER》和《YES﹗PRIME MINISTER》後﹐最喜歡的BBC劇集。也許「製作」這個詞語會比較合適。畢竟﹐那不是什麼連續劇。每集也是由數個沒有什麼關連的短章湊合而成。

許多年前﹐還未搬到歐洲去的時候。有天﹐舅父跟我講起他帶一位英國客人到阿丹那兒選購影碟的經歷。他說﹐那位英國人一看到整套《LITTLE BRITAIN》便立即愛不釋手。英國人跟舅父道﹕「那是近來英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

那時候﹐我老是裝著對外國文化有一點認識。喜歡扮高格調。訂閱《金融時報》的同時﹐也每個星期買本《經濟學人》。訂購NOW電視的時候﹐除了體育台﹑ESPN外﹐我指定要BBC PRIME。舅父要我給他介紹一下《LITTLE BRITAIN》。我只好硬著頭皮回答道﹕「我沒有聽說過這個電視節目名字。」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也沒有什麼難為情的地方。

猶記得﹐當NOW電視跟BBC達成轉播協議的時候﹐英國廣播公司發言人跟記者道﹕「基於文化理解差異﹐在亞洲地區﹐我們都只會挑選些不會引來爭議的節目來播放。」那天﹐記者問及BBC PRIME會如何處理那些可能帶點種族歧視的節目。

所以﹐便是訂購了BBC PRIME﹐也沒有聽過《LITTLE BRITAIN》﹐倒屬正常。畢竟﹐儘管全是譏笑英國人的無知和愚笨﹐不過當中的表達手法﹐並不容易得到亞洲傳統社會接受。很多時候﹐節目裡面都會以歧視那些少數民族﹐來嘲笑英國人自己的狂妄和白痴。

有一集﹐在那個減肥班裡﹐英國導師問及有什麼食物會導致肥胖。其中一個印度裔女人回答說﹐炸魚和薯條。因為口音問題﹐導師聽不清楚她的答案﹐要求她多說一遍。只是連續多次後﹐那位英國導師依然聽不到那位印度裔女人的口音。於是﹐便自行說﹕「必定是一些我們不會在這個國家找得到的食物。是咖里罷﹖」

也有一集﹐談及中國餐館。旁白說﹕「我也很喜歡到中國餐館去。我最喜歡的菜式就是16﹐32和41。」

老實說﹐從前﹐我都不覺得裡面有些什麼好笑的地方。尤其是看到那些男扮女裝。不過﹐現在只要一想起裡面的小故事﹐便會不其然笑出聲來。

我想﹐只有曾在大必烈顛住過些時候﹐才會同意這實在是一套極出色的喜劇節目。始終﹐有些事情是在某一個文化環境底下﹐方能徹底感受明白。不過﹐同時候﹐在另一個文化環境裡面﹐同樣的事情可能會變成侮辱。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