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筆前﹐只讀了幾篇新聞稿﹐當中並沒有包括《蘋果日報》。不過﹐假如《星島日報》和《明報》都沒有刻意低調報導這件「人神共憤」的事情﹐那麼﹐香港那些「逢中必反」的反對派實在太不濟事了。
據那兩份早歸了邊的報紙所講﹐早前跟傳媒茶敘時﹐那位民建聯主席說會要求特區政府為六四「定調」,以免教師各自表述時,向學生傳遞錯誤信息。他直言很不滿有教師在授課時,將「六四事件」形容為「北京屠城」、「血流成河」。
我不知道﹐那天馬力是否成為了《蘋果日報》的頭條。也不知道香港電視臺有沒有播放那段說話。只是﹐我想﹐如果我還在香港﹐聽到這段說話﹐說不定我會氣憤得打爛面前那部電視機。
不過﹐讀著YAHOO﹗HK裡面的新聞稿﹐使人憤怒的﹐還有那些反對派。他們又白白錯失了一個使民建聯一鋪清袋的機會。
只要PEKING政府一天沒有承認「六四大屠殺」﹐「六四」就永遠是民建聯的死穴。是他們永不能拋低的包袱。很明顯﹐說話內容給報導出來後﹐民建聯都知道事態有點嚴重。
第二天早上﹐馬力便立即到電臺「承認,他昨日的用語較為輕率及輕挑,願收回用字」(見《明報》16日報導)。民建聯副立席劉江華見到記者就說﹐「今次的爭議是不必要的,但民建聯願意道歉」(見《星島日報》16日報導)。
他們都希望在事情未有惡化到不可收拾前﹐靜靜地讓它淡化下來。他們都希望在事情未有在大眾心中留下印象前﹐慢慢地讓它給淡忘下來。
老實說﹐這也是這群媚共的人唯一能夠做的事情。
相反﹐反共的人卻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不過﹐也就只有退了休的司徒華比較合乎人意。
他「狠批馬力的言論可恥」(見《明報》16日報導)。張文光說﹐「馬力有關六四事件的言論勾起港人的傷痛。......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不應該在六四死難者身上造文章,蔑視他們當年為民主中國而犧牲的事實,他這種做法本身是冷血的,也令香港人很難受」(見《星島日報》16日報導)。其他人則似乎沒有什麼動靜。民建聯應該虛驚了一晚。
我希望﹐《星島日報》是報導錯了。我完全不明白張文光的意思。
我以為﹐要民建聯給自己那個便是像泰山一樣重也不能拋掉的包袱壓死﹐就要勾起香港人的對「六四事件」的傷痛回憶。要搶回市民的支持﹐要使民建聯一鋪清袋﹐就要在六四死難者身上造文章。我們要用他們永不肯也永不能承認的屠城事實﹐來逼他們到牆角。要全香港的市民﹑以至全世界的人﹐親眼目睹他們眼也不
眨一下地﹐替PEKING政府否認1989年6月4日﹐解放軍開過一槍﹔要這群媚共的人﹐在千億對眼面前﹐說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沒有死過一個人。
敵人要我們這樣做﹐我們就要朝相反方向走。他們要低調處理﹐我們就要張揚開來。從來﹐在什麼論壇也好﹐一聽到「六」和「四」這兩個數目字連在一起﹐民建聯的人就立即左閃右避﹐唯恐這是一個隨時引爆的炸彈。難得他們的主席親自掀起戰幕﹐我們總不能不去打這一場有贏無輸的仗﹖
只是﹐那些反對派竟然真的選擇不打這一場仗。
假如事情發生後﹐沒有人立即走出來要民建聯一鋪清袋﹐機會是錯失了。現在再做些什麼也一點用途都沒有。要知道﹐在政治的世界﹐一天都已經是太長。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