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1, 2008

張愛玲有一篇文章﹐叫《論寫作》。裡面有一句這樣的說話﹕「養成寫作習慣的人﹐往往沒有話找話說﹐而沒有寫作習慣的人﹐有話沒處說。」

我想﹐便是偶爾才到這個專欄走走﹐相信也很同意這個講法。很多時候﹐我都覺得自己的文字﹐有點孤芳自賞的味道﹐就是這個原因。那個「孤芳自賞」﹐其實是美化了的「無病呻吟」。同時候﹐也是「自得其樂」的同義詞。

獨在異鄉的日子﹐在這個我和你共享的天地裡無病呻吟﹐的確是我搬到歐洲生活後的最大娛樂。

早陣子﹐跟一位老友在電話裡閑聊。不其然地﹐我們談到了這一個專欄。老友說﹐有天在公司裡﹐忽然忘記了TOFFEELAND的網址﹐便去GOOGLE一下。豈料﹐竟然讓我發現﹐在這個網路世界﹐有人引述了你曾經寫過的說話。

我有點不相信﹐便按照老友的指示﹐自行GOOGLE一次。原來﹐老友的說話果然不虛。真的有人在其個人專欄裡﹐引用了我的說話。那天﹐他(她﹖)也在說「紅色漢語」。文章裡面寫道﹐「在TOFFEELAND裡﹐......」。

讀著那篇文章﹐心裡不禁有點興奮。我常以為﹐那些較嚴肅的題材﹐吸引不到讀者。因為﹐從來好像都沒有人讀罷那些文章後﹐會留一留意見。我想﹐是大家都不喜歡罷。不過﹐老實說﹐那些其實都是我較為用心經營的文章。當然﹐我亦很明白﹐一片苦心﹐未必能夠得到一個人的體諒。世事往往如此。因此﹐當知道有人很同意我對「紅色漢語」的反感後﹐我能夠不興奮嗎﹖至少﹐算是有一個知音。雖然直到現在﹐我還未知道他(她﹖)姓甚名誰﹐大家也沒有通過話。

上星期﹐我在這裡提及到「客家樣」餐館。我說﹐「客家樣」和「丘記茶苑」的成功﹐實在在於能夠徹底去中國化地推銷中國菜。

第二天﹐在《黃金冒險號》裡﹐陶傑寫道﹐

「客家人」的設計,由法國人督導,老闆不干預──付了昂貴的工錢,你買的,就是人家的專業判斷,而不像其他一些唐人老闆:他重金聘用的「形象顧問」,叫他穿這件衣服、改這個髮型,他眉頭一皺,覺得不順心,他會駁嘴,「教番你轉頭」──在他的潛意識裏,他覺得他才是老闆,他忘記了付給你重金,是因為你這一行的知識他不懂。菜式重要,設計的創意更值錢,「客家人」賣得四億七,因為它不像一家唐人餐館。

那個「客家人」﹐也就是「客家樣」(HAKKASAN)。一間在倫敦市中心的中國餐館。(其實﹐一眾老顧客更喜歡叫她做「客家仔」。)

當然﹐我不會相信﹐才子因為讀了TOFFEELAND,得到靈感﹐故寫下那篇《客家人之謎》。他根本不可能有閑情逸致﹐在網路上隨處走走﹐讀讀那些業餘爬格仔的人的作品。不過﹐讀罷那天的《黃金冒險號》﹐我真的真的很想說服自己﹐去相信這個讓人有點飄飄然的錯覺。從來﹐我都是一個喜歡活在想像裡的人。

我想﹐至此﹐你終於很同意祖師奶奶的那一句說話了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