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0, 2008

那天﹐王迪詩在其專欄《蘭開夏道》裡寫道﹕

「世上沒有懷才不遇這回事,香港社會有upward mobility,任何人只要經過努力,都有機會出人頭地。世上有很出色的律師,也有很垃圾的律師;有很了不起的清潔工,也有不知所謂的清潔工。不論幹哪一行,都視乎你本人的工作態度。我曾經很好奇,為何每次經過中環戲院里的擦鞋檔,總會看見那位女師傅的生意好得應接不暇,其他行家卻只有眼紅的份兒。原來是因為同樣收你二十塊錢,男師傅例行工事般擦兩擦,唯獨她花上六七分鐘,像愛惜一件藝術品那樣,細心地把每雙皮鞋逐處擦好。可見即使擦鞋,也可以擦得有聲有色。香港遍地都是機會,懂得抓緊機會又肯拚搏的人,很有可能發達。連董建華都可以做特首,香港地還有甚麼是不可能的?」

我承認﹐在這一分這一秒﹐香港的確還有UPWARD MOBILITY。依然可以靠自己的努力﹐爬上那人生階梯的最高點。不過﹐你也不得不承認﹐比起回歸前﹐現在那個MOBILITY是開始變得有點IMMOBILE。

我以為﹐因為有UPWARD MOBILITY,所以在英國人的協助下﹐我們的祖先能夠創造出「香港」這個世界經濟神話。

當大家都知道可以有出人頭地的一天﹐有上進心的人都會努力尋找這一個機會。於是﹐在一個理性的社會裡﹐總有一大群人默默耕耘工作。他們深信﹐只要工作出色﹐他們就會得到賞識。老闆不會因為他們不是什麼達官貴人之後﹐而不提拔他們﹔社會不會因為他們出生寒微﹐而妨礙他們前進。在人生的階梯上﹐大家的機會都均等。大家都很清楚﹐自己不能再進一步﹐都只能怪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大家也很清楚﹐有UPWARD MOBILITY就有DOWNWARD MOBILITY,便是自己家族如何顯赫﹐假如自己不努力工作﹐我們就要靠邊站﹐讓有能力的人爬過頭來。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在這樣巨大的社會原動力推動下﹐可以有什麼經濟奇跡不能給創造﹖

可是﹐回歸中國後﹐沒有了英國人的協助﹐香港人身體裡面那些中國人的醜陋DNA開始發作。大家開始更換那個推動社會前進的火車頭的燃料。大家開始重新體會到人事關係的重要。「阿蟲介紹」慢慢成為了向上爬的通行證。於是﹐社會上開始有人埋怨自己懷才不遇﹔公司裡﹐大家開始發現一些目不識丁的人霸佔著高層的位置﹔政府裡﹐開始有些沒有什麼學歷的人﹐做了一些公共機關的首領。大家發現﹐原來這個火車頭再不需要默默耕耘的人做燃料。努力工作再不是在人生階梯能夠向上爬的保證。

猶記得﹐早陣子﹐有幾個朋友在感嘆﹕「在這個年頭﹐識人比識字重要」。

聽罷這樣的說話﹐我也不得不有點感嘆﹕在這樣的環境底下﹐有什麼經濟奇跡不會被搞垮﹖

寫著這篇文章﹐我仿彿聽到了那個火車頭的笛聲。我抬頭一望﹐原來那部電氣化火車﹐已經換成了由柴油操作﹐在那蜿蜒的火車軌上﹐噴著一把又一把烏煙瘴氣的黑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