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03, 2007

很多時候﹐我都會跟大家持相反的意見。或碰巧﹐或刻意。

當大家都說市場導向新聞的時候﹐我倒是以為﹐有什麼樣的報章﹐才有什麼樣的讀者。尤其在一個言論自由﹑資訊發達的社會。尤其在一個大眾都追求知識的社會。正如辛普遜(JOHN SIMPSON)在其新作《不一樣的世間末日》(NOT QUITE WORLD'S END)裡﹐寫道﹕根據調查﹐便是採訪方針﹑寫作手法等﹐如何遷就讀者﹐讀報紙﹑看電視新聞的人數﹐還是每年遞減。所以﹐大家發現﹐只有堅持原來辦報﹑做電視新聞的理念﹐方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裡生存之道。

讀者永遠都是受眾。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對各樣道理的了解﹐都是從報章媒介裡面獲取得來。

我以為﹐《倫敦時報》最讓人自喜的地方﹐便是讀者來函那一版。讀著那一個個充滿智慧的小格子﹐自己的品味也好像自然地提高了許多。甚至乎﹐多了很多的自信。原來﹐自己跟這些名人﹑智者一樣﹐都是這份歷史悠久報紙的讀者。難怪每年年尾﹐報社都要把這些來函輯錄成書﹐供大家再次細心品嘗。

近來﹐是愛上了《私眼》這本雜誌。因為她總能很抵死地﹐把英國社會裡面﹐種種實在看不過眼的人和事﹐都幽默地諷刺一番。要學習英國人的刻薄﹐要感受英國人的「異新奇客」﹐實在不容錯過這一本雙週刊。「異新奇客」是陶傑自創的一個詞語。是英文ECCENTRIC的音譯。

雜誌裡面﹐也有一個讀者來函專欄。都是讀者的投稿。

最近一期﹐有這樣的一篇。是一個讀者把眼目耳聞的一些無里頭說話﹐也就是廢話﹐抄錄下來。當中﹐有以下的三句﹕

英國國家隊領隊麥卡倫接受電臺訪問時說﹕「Wayne Rooney is inexperienced, but he's experienced in terms of what he's been through.」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在緬甸仰光報導時說﹕「The city is calm. But very very tense...」

電視欖球紐西蘭籍嘉賓主持說﹕「At the end of the day, we're going home tomorrow.」

輕快地讀著這篇擇錄﹐便想起了早前在倫敦地鐵看到的一個緊急提示。上面寫道﹕「當事故發生﹐留在車廂會比較安全。請不好冒險。」

我想﹐假如不幸地在地鐵裡面遇上事故﹐讀著這一個提示﹐更不知道該如何辦。聽從建議﹐留在車廂面﹐當然是一種冒險。便是決定不去冒險﹐其實也是一種冒險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