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我重上戲癮的﹐是那個從法國來的同事。施弟奮。
那天下班﹐在火車裡碰上了他。閒談間﹐知道他正趕上劇院﹐看一齣改編卡夫卡名著《驚變》(METAMORPHASIS)的舞台劇。問到在那裡演出﹐因為我對那位捷克大文豪也有點鐘情。這位法國人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劇院。只是一些業餘劇團的習作。女朋友拿到票子﹐便去看看。
當晚回到住所﹐登上TICKETMASTER的網頁﹐的確找不到有一間劇院﹐上演那個一覺醒來發覺自己變做了大昆虫的故事。至於﹐那些職業劇團的演出﹐因為沒有曉得一部﹐所以﹐並沒有買一張票。
那是月前的一件小事罷。那時候﹐欖球世界杯還未開鑼。不過﹐倒老是記在心頭。
後來﹐在火車站月臺﹐看到了《歷史男孩》(HISTORY BOYS)的宣傳海報﹐知道朋友也有興趣看﹐便立即上網購票。那才知道﹐原來﹐都柏林戲劇節在這一個月舉行。不過﹐在網上瀏覽一番所有劇目後﹐除了那部英國製作外﹐就再沒有認識其他。於是﹐便離開了。
是讀到報紙的評論﹐方知道這個戲劇節的開幕劇作﹐是契柯夫的作品﹐《伊雲諾夫》(IVANOV)。我不認識這個故事。不過﹐我曉得契柯夫。是陶傑喜歡的一個俄羅斯作家。因為是前一晚才讀到那篇評論﹐再不能透過網上買票﹐故第二天起來後﹐便立即跑到劇院的票房﹐看看還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張。只是﹐都滿了座。
正失望而回﹐卻在途中經過了GATE THEATRE,看到了《萬牙叔叔》(UNCLE VANYA)的海報。引起我注意的﹐並不是嘉芙蓮獲嘉那漂亮的面孔﹐當然更不是奧雲羅維。吸引我的﹐是這一個名字﹕ANTON CHEKHOV。怎麼﹖原來﹐除了《伊雲諾夫》﹐這一個月﹐還有另一部契柯夫的作品﹐在愛爾蘭的首都上演。都是戲劇節的節目。
當然﹐無知的我﹐看罷《萬牙叔叔》後﹐再得到了啟蒙﹕這個戲劇節裡面﹐其實共有三部契柯夫劇作的演出。另一部﹐叫《海鷗》(SEAGULL)。
早幾天﹐茶點的時候﹐遇上了施弟奮。無意中﹐我們又再談起了戲。我跟他講《萬牙叔叔》﹐他則對我談《到夜晚去的長征》(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他說﹐這部EUGENE O'NEILL的作品﹐實在是太讓人興奮。便是長達四個半小時﹐完全沒有一秒的冷場。比起早前那部日本製作HIBIRI,好得多。原來﹐因為他的女朋友是戲劇節的義工﹐所以﹐能夠半價優先看了幾部戲劇節的演出。他著我記緊吃過晚飯﹐才到劇院去。因為散場時﹐將會是半夜。我買不了《海鷗》的票﹐便轉去打《長征》的主意。
施弟奮也不知道《海鷗》上演。他說﹐我也有點喜歡契柯夫。早陣子﹐便看了《帕拉坦諾夫》(PLANTANOV)。也是這位俄羅斯人的作品罷﹖
我點頭稱是。看畢《萬牙叔叔》後翌日﹐我是在CHAPTERS書店﹐留連了三個小時。我翻閱了一些劇本。《帕拉坦諾夫》是其中一部。至少﹐現在也能講講這位俄羅斯大文豪有些什麼劇作。也有蕭伯納的《聖女貞德》(SAINT JOAN)。和《誘心人》(CLOSER)。我亦知道﹐原來那個費奧(BRIAN FRIEL)確實是一個很有名的愛爾蘭劇作家。
那三個小時﹐是一個很濃縮的戲劇課補習。我不希望我的無知﹐讓我錯失了一些好戲。因為除了讀書外﹐在這個喬伊詩的城市﹐我終於找到一個很得我心的娛樂節目。在聖誕回港前﹐還要趕去看《苦海孤雛》(GREAT EXPECTATIONS)和《第四十二街》(42nd STREE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