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有過青春。只是沒有燃燒過的﹐算做真正擁有過青春嗎﹖
最近﹐連續看了日本導演大島渚的《青春殘酷物語》兩遍。是放影碟的。看畢﹐我想到一個問題﹐究竟青春是什麼﹖
電影初段﹐男主角阿清跟女主角真琴在海邊的露天木材工場做了一場有點暴力的愛後﹐阿清對真琴說﹕「我有點惱火﹐不過﹐也許不是對你......」
真琴有點不明白地問道﹕「那是為什麼呢﹖」
阿清回答說﹕「什麼都有份。」
看了影碟附送的導演訪問後﹐我相信﹐那一幕戲就是整部電影的關鍵。是對「青春」一詞的註解。
電影拍於六十年代。那時候﹐電影公司信奉明快歡樂的青春。不過﹐導演不以為然。他認為﹐快樂並不是青春的全部﹔他反而相信﹐青春一定是一團怒火。只有拼命碰撞那些憤怒﹐我們才得著青春。
在訪問裡﹐大島渚說﹐任何時代的年輕人都是一樣﹐都會對社會現實有這樣那樣的不滿。不過﹐每個時代的年青人的憤怒﹐或者是疑惑﹐都不一樣。現在年輕人對社會的不滿﹐跟六十年代的年輕人所感受的﹐肯定有所不同。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特徵。
六十年代﹐日本還在戰敗重建階段﹐經濟開始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積怨很深。雖然對社會有著許多不滿﹐或者是其他想法﹐可是在時代的局限底下﹐年青人並不能夠想做就做。於是﹐大島渚便把當中的憤怒組織化起來﹐讓它明快地在電影裡頭表現出來。
那就是電影《青春殘酷物語》吸引人的地方。
導演表示﹐在那個時候﹐一方面﹐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另一方面﹐青年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思想而行動 - 在某種意義上﹐也屬於一種經濟行為。同樣是經濟行為﹐年青人的主張和想法﹐卻被視為犯罪﹐要受到懲罰。面對這樣的事態﹐我們要怎樣思考﹐這就是他拍攝《青春殘酷物語》的著眼點。
訪問最後﹐導演說﹐他最想對年青人說的就是﹐不管從什麼意義上講﹐年青人一定要燃燒青春﹑碰撞憤怒﹐這才叫做無悔青春。甚至今生無悔。畢竟﹐人生的青蔥歲月並不長久。才匆匆數載。
當有天我們明白得到「我們只能把自己當道具玩物出賣。世道就是這樣。一個人再努力也沒有用處」這一句阿清在電影結尾部份的對白的時候﹐我們已經再沒有一點青春。我們心裡面的那團火已經給社會上的一切一切弄熄了。
問題是﹐當我們再沒有青春的時候﹐我們是否容許我們的下一代擁有他們的青春?
對於那個前英國殖民地而言﹐答案似乎是否。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1 comment:
幾引人入勝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