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月初﹐在倫敦。正想從查寧十字路越過泰晤士河﹐到彼岸的滑鐵盧吃中飯。途經水石堂書店。原來﹐他們正在減價﹐許多剛出版的小說都半價發售﹐便抵著肚餓﹐跑了進去看看能夠找到一些什麼。

我從書架找來了JULIAN FELLOWES的新作《PAST IMPERFECT》。

記得﹐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很明顯﹐這一句話十分不適合那位英國作家。又或者﹐很合適。因為「JULIAN FELLOWES」這個名字得到了許多人認識﹐JULIAN FELLOWES這個人已經超過了四十歲。

認識JULIAN FELLOWES﹐全靠林在山。是零四年的一個週末罷。她在父親那份報紙的副刊裡寫書評﹐談到了兩本她早前出差英國時買下來的兩本新出版的小說﹕《PREP》和《SNOBS》。早已不記得她怎樣評論那兩本小說。不過﹐也就是因為讀過了她那篇書評﹐那天碰巧經過北京道時﹐便立即到晨衝買下了JULIAN FELLOWES的首部小說《SNOBS》。是一個很地道的《VANITY FAIR》式的故事﹐細膩地勾劃出英國人那些虛偽和造作。

因為是才女的推介﹐回家途中﹐我急不及待地在地鐵裡拿出了那本新書來讀。讀著扉頁上的作著介紹﹐我方知道﹐原來這個英國人就是電影《高詩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的編劇。JULIAN FELLOWES就是憑這部電影給奧斯卡評選為最佳編劇。

我當然記得那一部電影。因為那是一部我差不多從開始直到結尾都在夢鄉裡渡過的電影。

那時候﹐電影剛上畫。有一天﹐一眾同事吃中飯時﹐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談起了偵探電影。大家都聽說﹐《高詩福大宅謀殺案》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於是﹐便同意在星期六下班後﹐一起到電影院去欣賞。因為我們一行十多人﹐便預先訂好座位﹐好讓大家能夠坐在一起。我記得﹐我們霸佔了中間兩排座位。是《午夜凶鈴》後﹐我第一次跟這麼多朋友一起到戲院看電影。(十多人一起觀看那部日本恐怖電影﹐完全不是因為大家都有點害怕﹐而是為了慶祝大學畢業試完結。遞交了試卷後﹐便立即飛奔到銅鑼灣買戲票。)

那部講述英國上流社會生活的電影其實不是很悶蛋的。後來﹐我買了張影碟回家「重看」﹐倒覺得很有趣。現在﹐對英國更多了解後﹐我想會有多一層的體會。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看電影前的一個晚上﹐也就是一個星期五夜晚。我們一班同事(其實﹐也是朋友)下班後﹐有點如常地跑到了酒館去。碰上了一些朋友的朋友﹐大家都很投契﹐於是﹐一杯又一杯後﹐我們便在那間酒館裡渡過了整個夜晚﹐直至天亮。(這是香港其中一個可愛的地方。酒館賣酒可以賣到天亮。)回家匆匆洗澡換過衣服後﹐便又上班去。那時候﹐大家還年青。居然沒有一個人遲到﹐大家也可以很勤力用心地在公司裡工作。直至一點鐘下班。

或者﹐我該說﹐直至戲院調暗了燈﹐開始放映那一部電影。因為電影一開始﹐我們便慢慢地一個接一個地一起墮進夢鄉。我想﹐那該是一個奇景罷。整個電影院裡﹐中間兩排觀眾一起抱頭大睡﹐怎能夠不是一個奇景﹖

因此﹐當知道《SNOBS》的作者便是《高詩福大宅謀殺案》的編劇後﹐我便老是覺得對不起JULIAN FELLOWES。始終﹐我們那天的行為是很沒有禮貌罷。我總希望能夠補償一點什麼的。雖然﹐我知道﹐我這樣的想法有點傻。不過﹐每次在報上碰上了他的訪問﹐我都會讀一讀。我會儘量教自己多知道這一位英國人一點﹐多認識這一位英國人一點。

我記得﹐張愛玲那一句名言「成名要趁早」。我希望能夠讓這位老人家都享點成名的好處。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還記得看這戲時戲院很少人, 進場時是抱著一般偵探片來看, 我想這戲集中描述不同人對這宗謀殺的態度, 發覺當中的人物描述很細緻及有趣。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

ryan,

my friends and i did think that it's a detective movie. obviously we were all wrong.

honestly, can't recollect the movie now. (though i watched it once in DVD some years ago.) it's upstair people and downstair people.

it's not a bad movie. just we were in a bad state.

Snowdrops said...

Well Gosford Park was a classic whodunnit movie, so in that sense it was an example of the detective movie genre. So you weren't wrong there at all.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n acutely-observed movie about class differences in English society and master-servant relationships (upstairs and downstairs people as you've mentioned), and that's what brings it above the level of your average common or garden variety detective thrillers. I quite enjoyed it myself I have to say, although now I can't quite remember the plot either, just Helen Mirren's mesmerising performance in the final sc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