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8, 2009

這個聖誕﹐到了兩次劇院﹐看了兩套音樂劇。在紐約﹐看了《YOUNG FRANKENSTEIN》﹔在倫敦﹐則苦候多時﹐終於看了《HAIRSPRAY》。都很出色﹐都讓我開懷地笑足了整個晚上。

本來想多去一﹑兩趟﹐奈何時間所限﹐不得不遷就一下。當然﹐最可惜的還是無法欣賞到NO MAN'S LAND。愛爾蘭﹑英國兩地的評論都說﹐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製作。去年秋天﹐在都柏林公演的時候﹐我已經因為演期太短關係﹐錯過了一次﹔料不到﹐當他們搬到倫敦上演三個月時﹐我還是錯過了。遺憾未能藉此紀念那位英國近代最偉大的劇作家﹕HAROLD PINTER。我是在奧蘭多渡假的時候﹐知道他的死訊。

由於只在五光十色的紐約逗留四個夜晚﹐便是如何愛跑劇院﹐也實在不可能每天晚上都欣賞一套製作。這個大蘋果實在有太多教人興奮的事情要做﹑太多教人興奮的地方要去。百老匯不過是其中一個。所以﹐錯過的舞台製作也更多。像《WHITE CHRISTMAS》﹑《IN THE HEIGHT》和《SOUTH PACIFIC》這三套音樂劇。還有《SEAGULL》和《AUGUST》兩套舞台劇。(在倫敦﹐國家劇院也在上演《AUGUST》﹐不過﹐每個晚上也滿座。)

在紐約小住了四個夜晚後﹐我發現﹐百老匯的製作的確比倫敦西區的多﹐劇院也比較集中﹐也較大。難怪去年年初的時候﹐《時代雜誌》說﹐百老匯是華爾街後﹐紐約的最大僱主。

不過﹐買門票方面﹐則是倫敦比較方便。當然是針對我這類喜歡跑劇院﹐可是銀包卻不是很能夠應付得來的人而言。

在倫敦﹐單就是李詩特廣場﹐便只少有十間店售賣那些打了折扣的劇院門票。現在﹐連HMV也加入了戰團。況且﹐我對倫敦比較熟悉﹐我曉得那些劇院每天早上開始公開廉價售賣當晚首排座位的門票。我就只花了二十五鎊便買到《HAIRSPRAY》首排座位的票。所以﹐要不大花費去欣賞舞台製作﹐實在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在紐約﹐售賣那些打了折扣的劇院門票的店﹐就只有一間。在時代廣場中央的第四十六街。(在DOWNTOWN也有一間分店。)而且﹐只售賣當晚的票。沒有預售。他們是每天三時開始售票。於是﹐每天都擠滿了長長的人龍。那天﹐在寒冷的空氣裡﹐我便要從第五十街開始鑽進那團團轉的圓圈裡排隊。超過了個半小時後﹐方輪得到我。他們也已經沒有剩餘太多選擇。那張《YOUNG FRANKENSTEIN》的票﹐要六十七美金。坐前排旁邊第十四行。經濟不景氣﹐似乎對百老匯沒有太大的影響。

可是﹐回到倫敦後﹐發現許多舞台製作都快要落畫。包括我很喜歡的《AVENUE Q》和《SOUND OF MUSIC》。

看著地鐵裡面那張《AVENUE Q》的廣告﹐知道三月二十八日會上演最後一場。妹妹提議要多看一次。我很同意。那是我在倫敦西區的第二最愛。(第一當然是LES MIS。那是百看不厭的。也得說清楚﹐我還未欣賞過《LION KING》和《MAMA MIA》。)只是﹐我就怕找不到時間。二月的時候﹐我會返香港兩個星期。三月的時候﹐無疑我已經訂了機票到倫敦渡一個週末。不過﹐我卻打算乘火車北上利物浦﹐入場支持愛華頓。

實在有點兩難。

2 comments:

Haricot 微豆 said...

>> ... 那張《YOUNG FRANKENSTEIN》的票﹐要六十七美金。

Holy smoke, that's fairly steep !!! But I suppose that's a "reasonable" price in NYNY.

Wish you a nice trip back to HK :)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

Yes. When a pound means two dollars, it's ver cheap. But it's no longer the case now.

However, I think it's worth the value.

Thanks. Still, three weeks to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