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07, 2008

每天離家上班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便是買份報紙。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自小學開始﹐直至高中預科畢業﹐父親每天都會親自駕車送我上學﹐我就在後排座位裡翻著當天的報紙。如此翻著翻著﹐我便一直在每個早上都要讀一讀報紙。大學時候如此。出來社會﹐在香港工作時候如此。搬到了歐洲生活後﹐當然也不能改變。

就因為有著這個超過二十年的習慣﹐我知道﹐我是不可能駕車上班的。上課之前﹑工作之前﹐不讓我讀讀報紙﹐我總會渾身不自在﹐整天提不起勁的。如像癮君子忘記了嚐嚐毒品一樣。我同意﹐我是上了讀報紙的癮。是很深的癮。

曾經有朋友道﹐駕車上班﹐早點回到公司﹐到互聯網上跑跑﹐不就可以解決問題嗎﹖

不﹗那的確不能解決得了我的問題。在讀報紙這一方面﹐我絕對是上一代的人。甚至是上兩代。還記得﹐祖父在生的時候﹐每天都要讀四份報紙。兩份早報﹐兩份晚報。

我當然不是一個科技白痴。當然可以在網上得悉許多消息。不過﹐無論如何﹐互聯網是不可能取代報紙在我心中的地位。我想﹐就正如美沙桐始終不能替代毒品一樣。或者﹐我需要的﹐是報紙那實實在在的質感。沒有了那些黑字白紙﹐那些新聞故事都有點虛幻﹐不能盡信似的。

早陣子﹐上了一個教管理的課。講者說﹕「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我們寫信的時候﹐總會小心翼翼的。在信紙上簽名前﹐總會重複多看一遍又一遍。唯恐錯過了一些錯漏的地方。可是﹐當今社會﹐我們都會很輕易地便發送一個電郵出去。按鈕之前﹐都不會像寫信般謹慎小心。於是﹐在這個互聯網的世代﹐我們總比以前容易出錯﹑容易得罪人。都因為發電郵太過輕易。」我以為﹐她講的﹐也是黑字白紙這一個道理。

在都柏林﹐我每天都要買一份《泰晤士報》﹐才乘火車上班。翻著這份歷史悠久英國的報紙﹐我都會很興奮。我想﹐在解決了癮起的問題的同時﹐我是能夠找回小時候讀報紙的樂趣。能夠知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發生著什麼事情﹐怎能不教人興奮﹖

有時候﹐我都會很同情現在香港的小孩子。他們都已經不能在本地的報紙裡找到那一種獨特的興奮感覺。許多年前﹐香港的華文報紙已經放棄了國際版。便是有﹐那所謂的國際版﹐其實都是以前的國際花粹。也就是那些無關痛癢﹐大可以不知的新聞。

在公司裡﹐給一位印度同事﹐發了個電郵﹐問候一下他的家人和朋友的安全後﹐我似乎發現了香港華文報紙放棄國際版的原因。那天﹐印度遭到恐怖襲擊。發生的城市﹐就是那位同事的家鄉。

我想﹐都因為大多數香港人都不用關心世界在發生什麼事情。他們只需要知道香港和中國便成。因為九七年後﹐在那個國際大都會裡﹐許多公司裡頭都只有香港人和中國人。都再沒有其他國籍的人。於是﹐大家在公司裡﹐都不用談談香港和中國以外的事情。

他們不用跟來自印度的同事﹐談談印度的最新市面狀況﹔他們不用跟來自馬來西亞的同事﹐談談安華再次被捕後政局的動蕩﹔他們不用跟來自巴基斯坦的同事﹐談談阿富汗和塔里班﹔他們不用跟來自法國的同事﹐談談薩歌齊。也再沒有英國人和美國人。更沒有來自非洲大陸。

在供求定律底下﹐香港的華文報紙又怎樣需要報導那些全球矚目的大事﹖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我會同來自美國的友人談談大選的看法;
亦會同馬來西亞的朋友談談安華的事情;
如以前所說也會談談津巴布韋的前途;

全因為現今發達的科技,
互聯網使我每天也可收到BBC的新聞電郵.

接觸外界的途徑多得是,
只在乎現今青年人的質素...

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

no. it depends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f you live in a community comprised only of chinese, you can talk to nobody about the things that are happening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because, apart from yourself, no one cares. to them, china is the focal point; china is the only focal point of the world. unfortunately, later, one will lose his interest in the world affairs. because of this.

perhaps i'm wrong. but i do feel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