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香港的時候﹐每錯過了愛華頓的比賽﹐或直播或錄影精華﹐我都會跑上YOU TUBE看看別人上載去的那些片段。可是﹐搬到歐洲生活後﹐這個方法有點行不通。因為版權問題﹐YOU TUBE不容許我在網上看英國聯賽的片段。當然﹐也就包括了愛華頓那一些。
縱然如此﹐我倒還是喜歡到YOU TUBE去。我會找尋那些久違了的港產片﹑電視劇集。正如林海峰在其一個TALK SHOW裡所言﹐有時候YOU TUBE的確比正版的DVD還要齊全。早陣子﹐我便重溫了《足球小將》﹑《香港八二》和《雙聲報喜》。
當然﹐也不是只有港產片和香港電視劇集。許多荷李活經典電影﹐你也可以在YOU TUBE裡找到。不過﹐你倒要逐個片段來看﹐總不能一氣呵成。我是一個CHEAP精。我實在不大介意這樣細小的麻煩。於是﹐我重溫了一部我很喜歡的老電影﹕《猜猜誰來進晚餐》。我也看了一部份《戰爭與和平》。
最近﹐我在YOU TUBE裡找到了一些以前香港的錄像。我想﹐很珍貴的罷。是二次大戰前的香港。
很想跟大家分享。
Friday, January 30, 2009
前言﹕這是一個叫「兩週一聚」的活動。是網友米雪兒發起。每月十五日﹑三十日﹐一班住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香港人都會一起寫同一個題目。今天是第七次相聚。主題定為「旅行」。乃是石先生的心思。
已經是第三天。我已經三天沒有離開過這一間房間。我的辦公室。
本來﹐這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每月﹐就總有兩三次。我更曾經連續五天沒有踏出過這一間房半步。都是公司非常繁忙的時候。我甚至可以忙得忘掉肚餓﹐只管一心一意地工作。雖然﹐我這間辦公室裡有一個廚房﹐廚房裡面經常放滿了新鮮的蔬菜和肉類﹐以至微波爐食物﹐我也可以隨時叫喚公司食堂那個廚師上來給我弄點吃的﹐可是﹐除了偶爾在睡房裡小睡醒來﹐跑去拿來兩個蘋果外﹐那間廚房其實是多餘的。
我早知道。
我的辦公室裡面﹐其實只要在辦公位置外面﹐多加一個套房便成。讓我可以洗一個熱水澡﹐換一換身上的衣服﹐或者躺下來休息片刻。廚房﹐對我來說﹐是完全沒有用途。況且﹐除了即食麵和那些微波爐食物外﹐我根本不懂得煮東西。
那是漪碧的主意。
那時候﹐我們快要結婚。我便給自己送了一份賀禮。我命人趁我們渡蜜月旅行的時候﹐替我的辦公室來一次大裝修。在衣帽間外﹐我要多闢一個位置來做睡房和浴室。漪碧就硬要我另添一個廚房。我不依。她便借用了我那句口頭禪﹐蠻有道理地語帶雙關道﹕「你不是老是投訴﹕做老闆的壞處﹐便是只要一上班﹐就永遠沒有下班的時候嗎﹖你這間辦公室多了一個廚房後﹐我才有藉口跑上來﹐燒點菜給你吃﹐好讓我多見你一面。我遲遲不答應嫁給你﹐就是怕做了你老婆後﹐我更少機會見得到你。我懂得你的心。對於未得到的事情﹐你會儘一切方法爭過來﹔可是﹐得到後﹐你便會只顧得新的挑戰﹐忘記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或者﹐在商場上﹐我真如其他人所言﹐是一隻不擇手段﹑沒有一點人性的豺狼。不過﹐在那背後﹐我其實還有半丁點溫柔。都是全送贈給漪碧的。於是﹐那天﹐聽罷她的說話﹐我望著那迷人的酒窩﹐一手撥著她那頭柔軟的烏髮﹐一手摟著她的腰﹐把嘴脣湊到她的耳邊﹐輕輕地道﹕「那麼﹐做了趙太太以後﹐你便要記緊好好看管我的秘書﹐要她經常在那個廚房裡﹐放滿一切你需要的東西﹐好讓你能夠隨時給我燒菜。」我沒有讓她答話。我把我的嘴脣放到她那兩片上面。然後﹐我們把舌頭互相交疊一起﹐來肯定那一個沾上了蜜糖的承諾。這就是我那些些少的溫柔。根本不能多擠半點來分給其他多餘的人。所以﹐從來﹐我都只得漪碧一個女人。
我樂意在我這間辦公室裡渡過二十四小時。四十八小時。七十二小時。以至更長更長的時候。因為這是我的企業王國的中心。唯有坐在這間倘大的辦公室裡﹐俯瞰外面那狹小的維多利亞港﹐我方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忙過不可開支﹐爭分奪秒地指揮著所有交易進行﹐我方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更何況﹐在一個只有金錢方是衡量成功的標準的社會裡﹐我更加需要樂于困在這一間房間裡去渡過一分一秒。
他們說﹐一個老闆能夠成功﹐就是懂得下放權力。只是﹐這一句話並不適合我這一間企業。我以為﹐我能夠成功是因為我沒有碰上一個我可以信賴的人﹐而公司裡面則實在有許多只得我才能過目的事。那些決定我成和敗的事。早陣子﹐我接受報紙訪問。其中一個剛出道的記者一進入我的辦公室﹐便脫口說﹕「果然﹐像傳聞般﹐是一個裝修得比家更像一個家的辦公室。是為了應付公司裡面那些需要你每天花上二十四小時的事情嗎﹖」我望著那位小妮子﹐也瞥見了她身後邊那個廚房。我想起了待在家裡的漪碧。我努力擠出一點笑容道﹕「我不介意你說這兒是一個家。老實說﹐一年裡面﹐我待在這兒的時間比在家還要多。」
可是﹐這三天跟以往很不一樣。
整整三天裡﹐我只是坐在寫字檯背後﹐沒有做過一些什麼來。因為我想了又想﹐始終想不到還能夠做些什麼。我再次重讀著檯面上那三份淡橘色的報紙。除了替報社擬好了明天﹐又或者後天那個頭條標題外﹐我已經做不到什麼。這個世界上面﹐終於有一件事情的發展﹐是我控制不了。始終﹐紙包不著火。那兩個記者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不知道從那裡得到點頭緒﹐開始知道那些只得我才能過目的事。
望著西邊那個快要沉入大海的火球﹐我終於決定把整件事情用我自己的文字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楚。事到如今﹐這是我唯一能夠控制得了的部份罷。我不希望傳媒把這件醜聞越描越黑﹐添加了許多煽情的材料。我從抽屜裡拿出一疊印有「趙氏企業」四個金漆大字的雪白信紙﹐替墨水筆注滿墨水後﹐便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記憶化成一個又一個黑色的方塊字。
我明白﹐當登上我這篇故事時﹐那間報社總會遺失了一點點我的真正意思。那是中文和英文根本上的差別。不過﹐假如用上英文﹐就明顯是刻意寫給那一份英國報紙﹐就明顯代表我認輸。我沒有輸給任何人。除了我自己外﹐沒有人能夠打敗我。
這是我三天以來﹐第一件能夠做的事情﹐所以﹐我很努力地做﹐很努力地寫。或者﹐在我心深處﹐我還天真地相信我可以靠著這一篇文字扭轉乾坤。可是﹐我其實很清楚眼前的一切。我真的已經差不多走投無路。除了走上這一條路。
我繼續努力地寫。突然﹐辦公室的大門打開了。我沒有抬起頭來。我以為是商業調查科的人來取走我那份證供。不過﹐我只聽得到一個人的腳步聲。一個女人的腳步聲。
竟然是漪碧。從來﹐她都知道要在什麼時候在我眼前出現。她穿了一件麻紗旗袍﹐黑底子﹐蠻大蠻大的紅花﹐兩耳佩著金色的耳墮子。
「你已經三天沒有回到家裡來。」漪碧站著寫字檯前道﹐仿彿這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她的雙頰依然有著迷人的酒窩﹐只是﹐雙眼下面亦多了兩個黑袋子。我知道﹐她也讀了那份亞洲版英國報紙的獨家故事。那一個她其實三年前已經知道的故事。
「你也有三年沒有來過這間辦公室。」我有點語無倫次。看到她兩手攜著兩個行李袋﹐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來。我不會意外她最終選擇離開。我只是想不到﹐她離開的時候﹐還會跟我道別。畢竟﹐我們都做了四年夫妻罷﹖我當然知道她是愛我的﹐否則﹐早在三年前漪碧那份報紙已經刊登了這三天裡面那份英國報紙的獨家故事。只有深深愛上了﹐才會不介意他底子是如何的壞﹔只有深深愛上了﹐才會懂得如何避開看見他的壞。我記得﹐漪碧那天是這樣跟我說的。
「那天以後﹐我的確已經決定不再踏入這間房半步。因為唯有這樣﹐我才能看不見這房間裡面的文件﹐我才能教自己做你的一個好妻子﹐」漪碧嘆道﹕「我曉得﹐只有無知才能帶來幸福。所以﹐一個幸福的社會不應該有多管閑事的記者。他們只懂得破壞幸福和諧。」她頓了一頓﹐從其中一個行李袋裡取出了一個信封﹐遞到我的跟前。我接了過去﹐還未及答話﹐她便幽幽地道﹕「只是﹐我不能不上來一趟﹖我突然好想你帶我去旅行。可是﹐你已經三天沒有回到家裡來了。所以﹐自行買了兩張去印尼的單程機票後﹐便立即跑上來拿給你。是今晚上機的。」
我望著漪碧傻笑﹐問道﹕「我還能夠離開嗎﹖」
這是一個我早知道答案的問題。我當然還能夠名正言順地離開香港﹐然後遠走高飛。因為直到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三天﹐警察方面明顯地還未能正式跟進得到報社呈上去的那些證據。不過﹐我能夠跑到哪兒去﹖難道要我隱姓埋名地過以後的日子﹖在這三天裡﹐我已想得很清楚。我已經沒有其他路可以走。
漪碧沒有立即回答。她放下那兩個行李袋﹐走到我身邊﹐雙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道﹕「我只想你帶我去旅行。去一個沒有歸期的旅行。自渡蜜月後﹐我們已經沒有一起去過旅行。這次算是補償罷。是我自己出錢的。因為我只要你和你的時間。我不要你的錢。你是有錢﹐還是沒有錢﹐都不重要。我又不是要你的錢。我只想跟你一起。我答應嫁給你﹐就因為要和你一起。四年前如此﹐四年後依然如此。帶我去旅行﹐永遠不回來﹐好嗎﹖」
我抬起頭來﹐觸碰到她那幽怨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開始抽搐。我放下了那個信封。我把頭放到她的胸脯﹐雙手摟著她的腰。
「不要做這樣的傻事。我不要你捱苦。我娶你﹐是因為我要給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那個女人幸福﹐要她享盡世間的榮華與富貴﹐要她永遠再不用受苦。假如跟我一起將代表要你捱苦﹐我們分開好了。我不能讓你永遠不可以歸來﹔我不能讓你過著那些流離失所的生活。犯錯的人﹐是我﹐不是你﹐我不能要你一起承受這個懲罰。去一個沒有歸期的旅行﹖請打消這個念頭罷。」
「難道不跟你一起﹐就不是受苦嗎﹖」漪碧搶著道。
「至少﹐還能夠嚐到榮華富貴帶給人的快樂。」我苦笑說。
漪碧推開了我﹐後退兩步狠狠地問道﹕「你到底還不明白﹖......金錢真的對你如此重要﹖」
「難道你以為一個沒有歸期的旅行不用花錢﹖」我轉過臉道。我希望逃避得過漪碧那對眼睛。我沒有勇氣面對她。拾起檯面上的那支墨水筆﹐我繼續寫那一個故事。漪碧沒有再說其他話﹐只是靜靜站在一旁凝望著。
突然﹐她向我衝過來﹐摟著我。我正想避開﹐只覺得背後一陣冰冷﹐痛楚慢慢從背部蔓延全身。我沒有一點力氣。我倒了在地上。我嘗試伸手到背後去。原來﹐漪碧在我背後插了一把刀。
「我知道你已經打算自己一個人到那條不歸的路旅行﹐留下我在這兒獨自生活。為什麼你總是要自己一個解決所有困難﹖為什麼你總只是在享福的時候方想起我﹖為什麼你總不會在碰上困難的時候想起我﹖我不是旁人﹐我是你的妻子啊﹗」在完全失去知覺前﹐我聽到漪碧哭著道﹕「你沒有打算跟我去一趟沒有歸期的旅行。可是﹐我早就決定跟你去一趟沒有歸期的旅行。」
[按﹕其他報名參加派對的﹐請留意石先生。]
已經是第三天。我已經三天沒有離開過這一間房間。我的辦公室。
本來﹐這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每月﹐就總有兩三次。我更曾經連續五天沒有踏出過這一間房半步。都是公司非常繁忙的時候。我甚至可以忙得忘掉肚餓﹐只管一心一意地工作。雖然﹐我這間辦公室裡有一個廚房﹐廚房裡面經常放滿了新鮮的蔬菜和肉類﹐以至微波爐食物﹐我也可以隨時叫喚公司食堂那個廚師上來給我弄點吃的﹐可是﹐除了偶爾在睡房裡小睡醒來﹐跑去拿來兩個蘋果外﹐那間廚房其實是多餘的。
我早知道。
我的辦公室裡面﹐其實只要在辦公位置外面﹐多加一個套房便成。讓我可以洗一個熱水澡﹐換一換身上的衣服﹐或者躺下來休息片刻。廚房﹐對我來說﹐是完全沒有用途。況且﹐除了即食麵和那些微波爐食物外﹐我根本不懂得煮東西。
那是漪碧的主意。
那時候﹐我們快要結婚。我便給自己送了一份賀禮。我命人趁我們渡蜜月旅行的時候﹐替我的辦公室來一次大裝修。在衣帽間外﹐我要多闢一個位置來做睡房和浴室。漪碧就硬要我另添一個廚房。我不依。她便借用了我那句口頭禪﹐蠻有道理地語帶雙關道﹕「你不是老是投訴﹕做老闆的壞處﹐便是只要一上班﹐就永遠沒有下班的時候嗎﹖你這間辦公室多了一個廚房後﹐我才有藉口跑上來﹐燒點菜給你吃﹐好讓我多見你一面。我遲遲不答應嫁給你﹐就是怕做了你老婆後﹐我更少機會見得到你。我懂得你的心。對於未得到的事情﹐你會儘一切方法爭過來﹔可是﹐得到後﹐你便會只顧得新的挑戰﹐忘記了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或者﹐在商場上﹐我真如其他人所言﹐是一隻不擇手段﹑沒有一點人性的豺狼。不過﹐在那背後﹐我其實還有半丁點溫柔。都是全送贈給漪碧的。於是﹐那天﹐聽罷她的說話﹐我望著那迷人的酒窩﹐一手撥著她那頭柔軟的烏髮﹐一手摟著她的腰﹐把嘴脣湊到她的耳邊﹐輕輕地道﹕「那麼﹐做了趙太太以後﹐你便要記緊好好看管我的秘書﹐要她經常在那個廚房裡﹐放滿一切你需要的東西﹐好讓你能夠隨時給我燒菜。」我沒有讓她答話。我把我的嘴脣放到她那兩片上面。然後﹐我們把舌頭互相交疊一起﹐來肯定那一個沾上了蜜糖的承諾。這就是我那些些少的溫柔。根本不能多擠半點來分給其他多餘的人。所以﹐從來﹐我都只得漪碧一個女人。
我樂意在我這間辦公室裡渡過二十四小時。四十八小時。七十二小時。以至更長更長的時候。因為這是我的企業王國的中心。唯有坐在這間倘大的辦公室裡﹐俯瞰外面那狹小的維多利亞港﹐我方能感到自己的存在﹔只有忙過不可開支﹐爭分奪秒地指揮著所有交易進行﹐我方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更何況﹐在一個只有金錢方是衡量成功的標準的社會裡﹐我更加需要樂于困在這一間房間裡去渡過一分一秒。
他們說﹐一個老闆能夠成功﹐就是懂得下放權力。只是﹐這一句話並不適合我這一間企業。我以為﹐我能夠成功是因為我沒有碰上一個我可以信賴的人﹐而公司裡面則實在有許多只得我才能過目的事。那些決定我成和敗的事。早陣子﹐我接受報紙訪問。其中一個剛出道的記者一進入我的辦公室﹐便脫口說﹕「果然﹐像傳聞般﹐是一個裝修得比家更像一個家的辦公室。是為了應付公司裡面那些需要你每天花上二十四小時的事情嗎﹖」我望著那位小妮子﹐也瞥見了她身後邊那個廚房。我想起了待在家裡的漪碧。我努力擠出一點笑容道﹕「我不介意你說這兒是一個家。老實說﹐一年裡面﹐我待在這兒的時間比在家還要多。」
可是﹐這三天跟以往很不一樣。
整整三天裡﹐我只是坐在寫字檯背後﹐沒有做過一些什麼來。因為我想了又想﹐始終想不到還能夠做些什麼。我再次重讀著檯面上那三份淡橘色的報紙。除了替報社擬好了明天﹐又或者後天那個頭條標題外﹐我已經做不到什麼。這個世界上面﹐終於有一件事情的發展﹐是我控制不了。始終﹐紙包不著火。那兩個記者是有備而來的。他們不知道從那裡得到點頭緒﹐開始知道那些只得我才能過目的事。
望著西邊那個快要沉入大海的火球﹐我終於決定把整件事情用我自己的文字一五一十地交代清楚。事到如今﹐這是我唯一能夠控制得了的部份罷。我不希望傳媒把這件醜聞越描越黑﹐添加了許多煽情的材料。我從抽屜裡拿出一疊印有「趙氏企業」四個金漆大字的雪白信紙﹐替墨水筆注滿墨水後﹐便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記憶化成一個又一個黑色的方塊字。
我明白﹐當登上我這篇故事時﹐那間報社總會遺失了一點點我的真正意思。那是中文和英文根本上的差別。不過﹐假如用上英文﹐就明顯是刻意寫給那一份英國報紙﹐就明顯代表我認輸。我沒有輸給任何人。除了我自己外﹐沒有人能夠打敗我。
這是我三天以來﹐第一件能夠做的事情﹐所以﹐我很努力地做﹐很努力地寫。或者﹐在我心深處﹐我還天真地相信我可以靠著這一篇文字扭轉乾坤。可是﹐我其實很清楚眼前的一切。我真的已經差不多走投無路。除了走上這一條路。
我繼續努力地寫。突然﹐辦公室的大門打開了。我沒有抬起頭來。我以為是商業調查科的人來取走我那份證供。不過﹐我只聽得到一個人的腳步聲。一個女人的腳步聲。
竟然是漪碧。從來﹐她都知道要在什麼時候在我眼前出現。她穿了一件麻紗旗袍﹐黑底子﹐蠻大蠻大的紅花﹐兩耳佩著金色的耳墮子。
「你已經三天沒有回到家裡來。」漪碧站著寫字檯前道﹐仿彿這是一件很意外的事情。她的雙頰依然有著迷人的酒窩﹐只是﹐雙眼下面亦多了兩個黑袋子。我知道﹐她也讀了那份亞洲版英國報紙的獨家故事。那一個她其實三年前已經知道的故事。
「你也有三年沒有來過這間辦公室。」我有點語無倫次。看到她兩手攜著兩個行李袋﹐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話來。我不會意外她最終選擇離開。我只是想不到﹐她離開的時候﹐還會跟我道別。畢竟﹐我們都做了四年夫妻罷﹖我當然知道她是愛我的﹐否則﹐早在三年前漪碧那份報紙已經刊登了這三天裡面那份英國報紙的獨家故事。只有深深愛上了﹐才會不介意他底子是如何的壞﹔只有深深愛上了﹐才會懂得如何避開看見他的壞。我記得﹐漪碧那天是這樣跟我說的。
「那天以後﹐我的確已經決定不再踏入這間房半步。因為唯有這樣﹐我才能看不見這房間裡面的文件﹐我才能教自己做你的一個好妻子﹐」漪碧嘆道﹕「我曉得﹐只有無知才能帶來幸福。所以﹐一個幸福的社會不應該有多管閑事的記者。他們只懂得破壞幸福和諧。」她頓了一頓﹐從其中一個行李袋裡取出了一個信封﹐遞到我的跟前。我接了過去﹐還未及答話﹐她便幽幽地道﹕「只是﹐我不能不上來一趟﹖我突然好想你帶我去旅行。可是﹐你已經三天沒有回到家裡來了。所以﹐自行買了兩張去印尼的單程機票後﹐便立即跑上來拿給你。是今晚上機的。」
我望著漪碧傻笑﹐問道﹕「我還能夠離開嗎﹖」
這是一個我早知道答案的問題。我當然還能夠名正言順地離開香港﹐然後遠走高飛。因為直到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三天﹐警察方面明顯地還未能正式跟進得到報社呈上去的那些證據。不過﹐我能夠跑到哪兒去﹖難道要我隱姓埋名地過以後的日子﹖在這三天裡﹐我已想得很清楚。我已經沒有其他路可以走。
漪碧沒有立即回答。她放下那兩個行李袋﹐走到我身邊﹐雙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道﹕「我只想你帶我去旅行。去一個沒有歸期的旅行。自渡蜜月後﹐我們已經沒有一起去過旅行。這次算是補償罷。是我自己出錢的。因為我只要你和你的時間。我不要你的錢。你是有錢﹐還是沒有錢﹐都不重要。我又不是要你的錢。我只想跟你一起。我答應嫁給你﹐就因為要和你一起。四年前如此﹐四年後依然如此。帶我去旅行﹐永遠不回來﹐好嗎﹖」
我抬起頭來﹐觸碰到她那幽怨失望的眼神。我的心開始抽搐。我放下了那個信封。我把頭放到她的胸脯﹐雙手摟著她的腰。
「不要做這樣的傻事。我不要你捱苦。我娶你﹐是因為我要給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那個女人幸福﹐要她享盡世間的榮華與富貴﹐要她永遠再不用受苦。假如跟我一起將代表要你捱苦﹐我們分開好了。我不能讓你永遠不可以歸來﹔我不能讓你過著那些流離失所的生活。犯錯的人﹐是我﹐不是你﹐我不能要你一起承受這個懲罰。去一個沒有歸期的旅行﹖請打消這個念頭罷。」
「難道不跟你一起﹐就不是受苦嗎﹖」漪碧搶著道。
「至少﹐還能夠嚐到榮華富貴帶給人的快樂。」我苦笑說。
漪碧推開了我﹐後退兩步狠狠地問道﹕「你到底還不明白﹖......金錢真的對你如此重要﹖」
「難道你以為一個沒有歸期的旅行不用花錢﹖」我轉過臉道。我希望逃避得過漪碧那對眼睛。我沒有勇氣面對她。拾起檯面上的那支墨水筆﹐我繼續寫那一個故事。漪碧沒有再說其他話﹐只是靜靜站在一旁凝望著。
突然﹐她向我衝過來﹐摟著我。我正想避開﹐只覺得背後一陣冰冷﹐痛楚慢慢從背部蔓延全身。我沒有一點力氣。我倒了在地上。我嘗試伸手到背後去。原來﹐漪碧在我背後插了一把刀。
「我知道你已經打算自己一個人到那條不歸的路旅行﹐留下我在這兒獨自生活。為什麼你總是要自己一個解決所有困難﹖為什麼你總只是在享福的時候方想起我﹖為什麼你總不會在碰上困難的時候想起我﹖我不是旁人﹐我是你的妻子啊﹗」在完全失去知覺前﹐我聽到漪碧哭著道﹕「你沒有打算跟我去一趟沒有歸期的旅行。可是﹐我早就決定跟你去一趟沒有歸期的旅行。」
[按﹕其他報名參加派對的﹐請留意石先生。]
Thursday, January 29, 2009
月初﹐在倫敦。正想從查寧十字路越過泰晤士河﹐到彼岸的滑鐵盧吃中飯。途經水石堂書店。原來﹐他們正在減價﹐許多剛出版的小說都半價發售﹐便抵著肚餓﹐跑了進去看看能夠找到一些什麼。
我從書架找來了JULIAN FELLOWES的新作《PAST IMPERFECT》。
記得﹐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很明顯﹐這一句話十分不適合那位英國作家。又或者﹐很合適。因為「JULIAN FELLOWES」這個名字得到了許多人認識﹐JULIAN FELLOWES這個人已經超過了四十歲。
認識JULIAN FELLOWES﹐全靠林在山。是零四年的一個週末罷。她在父親那份報紙的副刊裡寫書評﹐談到了兩本她早前出差英國時買下來的兩本新出版的小說﹕《PREP》和《SNOBS》。早已不記得她怎樣評論那兩本小說。不過﹐也就是因為讀過了她那篇書評﹐那天碰巧經過北京道時﹐便立即到晨衝買下了JULIAN FELLOWES的首部小說《SNOBS》。是一個很地道的《VANITY FAIR》式的故事﹐細膩地勾劃出英國人那些虛偽和造作。
因為是才女的推介﹐回家途中﹐我急不及待地在地鐵裡拿出了那本新書來讀。讀著扉頁上的作著介紹﹐我方知道﹐原來這個英國人就是電影《高詩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的編劇。JULIAN FELLOWES就是憑這部電影給奧斯卡評選為最佳編劇。
我當然記得那一部電影。因為那是一部我差不多從開始直到結尾都在夢鄉裡渡過的電影。
那時候﹐電影剛上畫。有一天﹐一眾同事吃中飯時﹐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談起了偵探電影。大家都聽說﹐《高詩福大宅謀殺案》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於是﹐便同意在星期六下班後﹐一起到電影院去欣賞。因為我們一行十多人﹐便預先訂好座位﹐好讓大家能夠坐在一起。我記得﹐我們霸佔了中間兩排座位。是《午夜凶鈴》後﹐我第一次跟這麼多朋友一起到戲院看電影。(十多人一起觀看那部日本恐怖電影﹐完全不是因為大家都有點害怕﹐而是為了慶祝大學畢業試完結。遞交了試卷後﹐便立即飛奔到銅鑼灣買戲票。)
那部講述英國上流社會生活的電影其實不是很悶蛋的。後來﹐我買了張影碟回家「重看」﹐倒覺得很有趣。現在﹐對英國更多了解後﹐我想會有多一層的體會。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看電影前的一個晚上﹐也就是一個星期五夜晚。我們一班同事(其實﹐也是朋友)下班後﹐有點如常地跑到了酒館去。碰上了一些朋友的朋友﹐大家都很投契﹐於是﹐一杯又一杯後﹐我們便在那間酒館裡渡過了整個夜晚﹐直至天亮。(這是香港其中一個可愛的地方。酒館賣酒可以賣到天亮。)回家匆匆洗澡換過衣服後﹐便又上班去。那時候﹐大家還年青。居然沒有一個人遲到﹐大家也可以很勤力用心地在公司裡工作。直至一點鐘下班。
或者﹐我該說﹐直至戲院調暗了燈﹐開始放映那一部電影。因為電影一開始﹐我們便慢慢地一個接一個地一起墮進夢鄉。我想﹐那該是一個奇景罷。整個電影院裡﹐中間兩排觀眾一起抱頭大睡﹐怎能夠不是一個奇景﹖
因此﹐當知道《SNOBS》的作者便是《高詩福大宅謀殺案》的編劇後﹐我便老是覺得對不起JULIAN FELLOWES。始終﹐我們那天的行為是很沒有禮貌罷。我總希望能夠補償一點什麼的。雖然﹐我知道﹐我這樣的想法有點傻。不過﹐每次在報上碰上了他的訪問﹐我都會讀一讀。我會儘量教自己多知道這一位英國人一點﹐多認識這一位英國人一點。
我記得﹐張愛玲那一句名言「成名要趁早」。我希望能夠讓這位老人家都享點成名的好處。
我從書架找來了JULIAN FELLOWES的新作《PAST IMPERFECT》。
記得﹐張愛玲說過﹐成名要趁早。很明顯﹐這一句話十分不適合那位英國作家。又或者﹐很合適。因為「JULIAN FELLOWES」這個名字得到了許多人認識﹐JULIAN FELLOWES這個人已經超過了四十歲。
認識JULIAN FELLOWES﹐全靠林在山。是零四年的一個週末罷。她在父親那份報紙的副刊裡寫書評﹐談到了兩本她早前出差英國時買下來的兩本新出版的小說﹕《PREP》和《SNOBS》。早已不記得她怎樣評論那兩本小說。不過﹐也就是因為讀過了她那篇書評﹐那天碰巧經過北京道時﹐便立即到晨衝買下了JULIAN FELLOWES的首部小說《SNOBS》。是一個很地道的《VANITY FAIR》式的故事﹐細膩地勾劃出英國人那些虛偽和造作。
因為是才女的推介﹐回家途中﹐我急不及待地在地鐵裡拿出了那本新書來讀。讀著扉頁上的作著介紹﹐我方知道﹐原來這個英國人就是電影《高詩福大宅謀殺案》(GOSFORD)的編劇。JULIAN FELLOWES就是憑這部電影給奧斯卡評選為最佳編劇。
我當然記得那一部電影。因為那是一部我差不多從開始直到結尾都在夢鄉裡渡過的電影。
那時候﹐電影剛上畫。有一天﹐一眾同事吃中飯時﹐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談起了偵探電影。大家都聽說﹐《高詩福大宅謀殺案》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於是﹐便同意在星期六下班後﹐一起到電影院去欣賞。因為我們一行十多人﹐便預先訂好座位﹐好讓大家能夠坐在一起。我記得﹐我們霸佔了中間兩排座位。是《午夜凶鈴》後﹐我第一次跟這麼多朋友一起到戲院看電影。(十多人一起觀看那部日本恐怖電影﹐完全不是因為大家都有點害怕﹐而是為了慶祝大學畢業試完結。遞交了試卷後﹐便立即飛奔到銅鑼灣買戲票。)
那部講述英國上流社會生活的電影其實不是很悶蛋的。後來﹐我買了張影碟回家「重看」﹐倒覺得很有趣。現在﹐對英國更多了解後﹐我想會有多一層的體會。不過﹐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了。
看電影前的一個晚上﹐也就是一個星期五夜晚。我們一班同事(其實﹐也是朋友)下班後﹐有點如常地跑到了酒館去。碰上了一些朋友的朋友﹐大家都很投契﹐於是﹐一杯又一杯後﹐我們便在那間酒館裡渡過了整個夜晚﹐直至天亮。(這是香港其中一個可愛的地方。酒館賣酒可以賣到天亮。)回家匆匆洗澡換過衣服後﹐便又上班去。那時候﹐大家還年青。居然沒有一個人遲到﹐大家也可以很勤力用心地在公司裡工作。直至一點鐘下班。
或者﹐我該說﹐直至戲院調暗了燈﹐開始放映那一部電影。因為電影一開始﹐我們便慢慢地一個接一個地一起墮進夢鄉。我想﹐那該是一個奇景罷。整個電影院裡﹐中間兩排觀眾一起抱頭大睡﹐怎能夠不是一個奇景﹖
因此﹐當知道《SNOBS》的作者便是《高詩福大宅謀殺案》的編劇後﹐我便老是覺得對不起JULIAN FELLOWES。始終﹐我們那天的行為是很沒有禮貌罷。我總希望能夠補償一點什麼的。雖然﹐我知道﹐我這樣的想法有點傻。不過﹐每次在報上碰上了他的訪問﹐我都會讀一讀。我會儘量教自己多知道這一位英國人一點﹐多認識這一位英國人一點。
我記得﹐張愛玲那一句名言「成名要趁早」。我希望能夠讓這位老人家都享點成名的好處。
Saturday, January 24, 2009
上期的「兩周一聚」﹐我按著《泰晤士報》記者在加沙和以色列邊界幾天的報導﹐寫了一個母親在戰爭裡面的故事。
故事裡﹐從開始到結尾﹐我都不斷提到外面白矇矇一片的濃霧。甚至可以說﹐那才是故事的主角。沒有了那白矇矇一片﹐掩蓋了所有色彩的濃霧﹐不能把黛璃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串連起來。
我解釋道﹐那是煙幕彈的關係。是故事裡那個軍事強過為了掩護地面部隊進攻﹐發射出來的煙幕彈。
那其實是以色列軍方單方面的講法。至於﹐有沒有人相信﹐則是另外一回事。
聖誕假期完畢﹐首天上班的日子﹐我如常買了份報紙才跳上火車。這是自小養成的習慣。我要靠讀報紙來讓自己的腦袋從睡夢中清醒過來。我是不能自行駕車上班。因為收音機﹐以至電視﹐都不可以如報紙般﹐教我的腦袋跟身體一起返回現實的生活。我是不可能一天不讀報紙的。
那天﹐《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便是質疑以色列軍隊非法地使用那些會發出白矇矇一片濃霧的「煙幕彈」。「煙幕彈」只是以色列軍方使用的名詞。那一種武器的名稱叫做「WHITE PHOSPHORUS」。假如給這種砲彈打中﹐該處皮膚會立即向身體裡面燃燒起來﹐直入骨頭。傷者會痛苦得生不如死﹐很不人道。所以﹐一九八零年的時候﹐世界各國簽了一條日內瓦公約﹐禁止使用「WHITE PHOSPHORUS」來做攻擊武器。至於﹐利用其所產生的濃霧來做掩護﹐倒是合法的。
我老是以為﹐在戰爭裡頭講合法與不合法﹐實在很反智。戰爭本身就是一件不合法的事情。在一件不合法的事情基礎上﹐討論裡面什麼是合法﹐什麼是不合法﹐不是很反智嗎﹖這就等於界定用刀殺人是不合法的﹐不過用槍殺人則屬合法。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荒謬的。既然我們定下了如此規矩﹐我們以後殺人就要按著這些規矩來辦。
莫以為沒有人知道自己不按規矩辦事。蒐集了一輪證據後﹐《泰晤士報》的記者開始懷疑以色列軍隊非法地使用那些「WHITE PHOSPHORUS」來攻擊加沙。他們跑了去質問以色列的軍官。那些以色列人一口否認﹐只說他們不過用「WHITE PHOSPHORUS」來做煙幕彈罷了﹐跟美軍﹑英軍的用法一樣。
望著自己手上的證據﹐《泰晤士報》的記者完全有理由相信以色列軍方開眼說謊。於是﹐繼續不斷追查﹐繼續不斷蒐集更多的證據﹐務求揭穿以色列人那一個謊言。他們跑到戰場上﹐收集那些空罐彈殼﹔他們跑到醫院﹐探望那些傷者﹐了解他們受傷的情況。然後﹐每天在報上大字標題抨擊以色列在戰場上的非法行為。
在那份歷史悠久的英國報紙不斷無火轟炸下﹐以色列軍方開始改變口供。當聯合國的辦事處也給那些「煙幕彈」炸毀後﹐以色列軍方知道不能再堅持下去。他們開始指責哈馬思組織經常利用平民百姓來做掩護。他們說﹐哈馬思的人經常在加沙平民區裡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就是把那些無辜的巴勒斯坦人送上戰場。所有錯都是哈馬思的錯。他們發射「WHITE PHOSPHORUS」﹐的確是為了做掩護的。
《泰晤士報》記者不接受這種不合理的解釋。於是﹐繼續每天向以色列開火。
到了一月二十一日﹐以色列軍方終於宣佈﹐會調查何解那些「WHITE PHOSPHORUS」會給射到加沙的平民區裡面去。
每天讀著《泰晤士報》的報導﹐我感到很驕傲。我竟然有幸成為這份報紙的讀者。
[按﹕私人關係﹐兼農曆新年﹐此欄暫停四天。二十九日再續。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故事裡﹐從開始到結尾﹐我都不斷提到外面白矇矇一片的濃霧。甚至可以說﹐那才是故事的主角。沒有了那白矇矇一片﹐掩蓋了所有色彩的濃霧﹐不能把黛璃那些零零碎碎的想法串連起來。
我解釋道﹐那是煙幕彈的關係。是故事裡那個軍事強過為了掩護地面部隊進攻﹐發射出來的煙幕彈。
那其實是以色列軍方單方面的講法。至於﹐有沒有人相信﹐則是另外一回事。
聖誕假期完畢﹐首天上班的日子﹐我如常買了份報紙才跳上火車。這是自小養成的習慣。我要靠讀報紙來讓自己的腦袋從睡夢中清醒過來。我是不能自行駕車上班。因為收音機﹐以至電視﹐都不可以如報紙般﹐教我的腦袋跟身體一起返回現實的生活。我是不可能一天不讀報紙的。
那天﹐《泰晤士報》的頭條新聞﹐便是質疑以色列軍隊非法地使用那些會發出白矇矇一片濃霧的「煙幕彈」。「煙幕彈」只是以色列軍方使用的名詞。那一種武器的名稱叫做「WHITE PHOSPHORUS」。假如給這種砲彈打中﹐該處皮膚會立即向身體裡面燃燒起來﹐直入骨頭。傷者會痛苦得生不如死﹐很不人道。所以﹐一九八零年的時候﹐世界各國簽了一條日內瓦公約﹐禁止使用「WHITE PHOSPHORUS」來做攻擊武器。至於﹐利用其所產生的濃霧來做掩護﹐倒是合法的。
我老是以為﹐在戰爭裡頭講合法與不合法﹐實在很反智。戰爭本身就是一件不合法的事情。在一件不合法的事情基礎上﹐討論裡面什麼是合法﹐什麼是不合法﹐不是很反智嗎﹖這就等於界定用刀殺人是不合法的﹐不過用槍殺人則屬合法。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荒謬的。既然我們定下了如此規矩﹐我們以後殺人就要按著這些規矩來辦。
莫以為沒有人知道自己不按規矩辦事。蒐集了一輪證據後﹐《泰晤士報》的記者開始懷疑以色列軍隊非法地使用那些「WHITE PHOSPHORUS」來攻擊加沙。他們跑了去質問以色列的軍官。那些以色列人一口否認﹐只說他們不過用「WHITE PHOSPHORUS」來做煙幕彈罷了﹐跟美軍﹑英軍的用法一樣。
望著自己手上的證據﹐《泰晤士報》的記者完全有理由相信以色列軍方開眼說謊。於是﹐繼續不斷追查﹐繼續不斷蒐集更多的證據﹐務求揭穿以色列人那一個謊言。他們跑到戰場上﹐收集那些空罐彈殼﹔他們跑到醫院﹐探望那些傷者﹐了解他們受傷的情況。然後﹐每天在報上大字標題抨擊以色列在戰場上的非法行為。
在那份歷史悠久的英國報紙不斷無火轟炸下﹐以色列軍方開始改變口供。當聯合國的辦事處也給那些「煙幕彈」炸毀後﹐以色列軍方知道不能再堅持下去。他們開始指責哈馬思組織經常利用平民百姓來做掩護。他們說﹐哈馬思的人經常在加沙平民區裡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就是把那些無辜的巴勒斯坦人送上戰場。所有錯都是哈馬思的錯。他們發射「WHITE PHOSPHORUS」﹐的確是為了做掩護的。
《泰晤士報》記者不接受這種不合理的解釋。於是﹐繼續每天向以色列開火。
到了一月二十一日﹐以色列軍方終於宣佈﹐會調查何解那些「WHITE PHOSPHORUS」會給射到加沙的平民區裡面去。
每天讀著《泰晤士報》的報導﹐我感到很驕傲。我竟然有幸成為這份報紙的讀者。
[按﹕私人關係﹐兼農曆新年﹐此欄暫停四天。二十九日再續。恭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Friday, January 23, 2009
一月二十日(美國時間)﹐奧巴馬終於正式成為美國總統。他那位小女兒也正式成為自甘乃迪總統那一家人後﹐歷史上白宮裡面最年輕的住客。
翌日(英國時間)﹐《泰晤士報》當然大幅報導這位第四十四任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正聞版裡﹐不算社評﹐共八大版篇幅﹔副刊裡﹐不算專欄作家的文章﹐則更佔上了十二版。即整份報紙裡﹐至少三分一的版面都是奧巴馬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的新聞。畢竟﹐美國是英國最親密的夥伴。
早前﹐朋友悲嘆道﹐香港報紙的質素已經淪落到「章子怡跟男友在海灘調情」能夠成為頭條新聞的地步。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壞事。莫忘記那一句老掉了大牙的說話﹕「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可是﹐當全世界都關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加沙的戰爭的時候﹐當所有人都在談論津巴布韋疫症的發展的時候﹐當大家都關心零九年全球經濟狀況的時候﹐用上「章子怡跟男友在海灘調情」這樣的大事來做報紙的頭條﹐假如不是太幸福的話﹐香港人實在是無知得很可憐。
不過﹐縱然如此﹐「奧巴馬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應該如無意外會是那些華文報紙的頭條罷。始終﹐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是否繼續能夠「健康地」生存下去﹐實在有賴美國這個市場是否能夠撐下去。這位第四十四任美國總統當然是關鍵。
話雖如此﹐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究竟對以後世界發展有什麼影響呢﹖典禮裡﹐還不是有人唱歌﹑有人宣誓﹑有人慶祝﹐以至所有儀式﹖談到對世界的影響﹐還要看上任後的政策。所以﹐假如有香港華文報紙沒有選上了「奧巴馬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做頭條﹐也算是合情和合理的。在雅虎香港的網頁裡﹐頭條就是香港今年推行什麼國民教育﹐二條則是「第一夫人通過衣著測試﹐大家一致讚好」。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真的只是有人唱歌﹑有人宣誓﹑有人慶祝等儀式嗎﹖
這一些﹐《泰晤士報》當然有報導﹔甚至連「第一夫人的衣著測試」﹐一樣有專人撰文。只是﹐放在副刊裡面罷了。畢竟﹐只是軟性的東西。
報社最看重的﹐佔了最大的篇幅﹐就是分析那一篇就職演辭。這份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邀請了三個不同的人﹐藉著奧巴馬那篇演講辭﹐在正聞版裡撰文﹐嘗試了解一下這位黑人總統以後的政策方向。一位是報社的美國總編輯﹐一位是以前替貝理雅撰寫演辭的人﹐一位是報社的外交事務專員。
這其實沒有什麼意外。每當有什麼重要演講﹐《泰晤士報》都會找一些人來分析一下那份講辭。像黨魁在政黨會議裡的開幕辭﹔像奧巴馬十一月勝出選舉後的演講。
我很喜歡讀那些文章。因為至少能夠學習到別人如何寫一篇有力的演講辭。有幸在外國生活﹐當然要學習一些只能夠在外國學習得到的事情。
只是﹐整份《泰晤士報》裡﹐我最喜歡的其實是布殊兩個女兒的那一篇文章。我不敢說那是《泰晤士報》獨家刊載﹐不過﹐它就是刊登在專欄作家那些版面裡。應該是報社邀稿。我不相信﹐兩個美國少女會主動投稿一份英國報紙。
文章裡頭﹐布殊那兩個女兒向奧巴馬那兩個女兒提供了一些在白宮生活的提議和忠告。老實說﹐整篇文章可讀的地方實在沒有幾多。可是﹐那唯一可讀之處﹐就觸動了我的心靈。我甚至覺得眼眶裡有點眼淚在蕩漾。
那是結尾的部份。BARBARA AND JENNA BUSH如此寫道﹕
「Our dad, like yours, is a man of great integrity and love; a man who always put us first. We still see him now as we did when we were 7: as our loving daddy. Our dad, who read to us nightly, taught us how to score tedious baseball games. He is our father, not the sketch in a paper or part of a skit on TV.
Many will think they know your father, but they have no idea how he felt on the day you were born, the pride he felt on your first day of school or how much you both love being his daughters. So here is our most important piece of advice - remember who your dad really is.」
當想到布殊八年裡面的一切種種﹐讀著這兩段文字﹐能夠沒有一點感動嗎﹖
翌日(英國時間)﹐《泰晤士報》當然大幅報導這位第四十四任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正聞版裡﹐不算社評﹐共八大版篇幅﹔副刊裡﹐不算專欄作家的文章﹐則更佔上了十二版。即整份報紙裡﹐至少三分一的版面都是奧巴馬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的新聞。畢竟﹐美國是英國最親密的夥伴。
早前﹐朋友悲嘆道﹐香港報紙的質素已經淪落到「章子怡跟男友在海灘調情」能夠成為頭條新聞的地步。其實﹐這未必是一件壞事。莫忘記那一句老掉了大牙的說話﹕「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可是﹐當全世界都關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加沙的戰爭的時候﹐當所有人都在談論津巴布韋疫症的發展的時候﹐當大家都關心零九年全球經濟狀況的時候﹐用上「章子怡跟男友在海灘調情」這樣的大事來做報紙的頭條﹐假如不是太幸福的話﹐香港人實在是無知得很可憐。
不過﹐縱然如此﹐「奧巴馬正式成為美國總統」應該如無意外會是那些華文報紙的頭條罷。始終﹐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是否繼續能夠「健康地」生存下去﹐實在有賴美國這個市場是否能夠撐下去。這位第四十四任美國總統當然是關鍵。
話雖如此﹐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究竟對以後世界發展有什麼影響呢﹖典禮裡﹐還不是有人唱歌﹑有人宣誓﹑有人慶祝﹐以至所有儀式﹖談到對世界的影響﹐還要看上任後的政策。所以﹐假如有香港華文報紙沒有選上了「奧巴馬正式成為美國總統」做頭條﹐也算是合情和合理的。在雅虎香港的網頁裡﹐頭條就是香港今年推行什麼國民教育﹐二條則是「第一夫人通過衣著測試﹐大家一致讚好」。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真的只是有人唱歌﹑有人宣誓﹑有人慶祝等儀式嗎﹖
這一些﹐《泰晤士報》當然有報導﹔甚至連「第一夫人的衣著測試」﹐一樣有專人撰文。只是﹐放在副刊裡面罷了。畢竟﹐只是軟性的東西。
報社最看重的﹐佔了最大的篇幅﹐就是分析那一篇就職演辭。這份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報紙邀請了三個不同的人﹐藉著奧巴馬那篇演講辭﹐在正聞版裡撰文﹐嘗試了解一下這位黑人總統以後的政策方向。一位是報社的美國總編輯﹐一位是以前替貝理雅撰寫演辭的人﹐一位是報社的外交事務專員。
這其實沒有什麼意外。每當有什麼重要演講﹐《泰晤士報》都會找一些人來分析一下那份講辭。像黨魁在政黨會議裡的開幕辭﹔像奧巴馬十一月勝出選舉後的演講。
我很喜歡讀那些文章。因為至少能夠學習到別人如何寫一篇有力的演講辭。有幸在外國生活﹐當然要學習一些只能夠在外國學習得到的事情。
只是﹐整份《泰晤士報》裡﹐我最喜歡的其實是布殊兩個女兒的那一篇文章。我不敢說那是《泰晤士報》獨家刊載﹐不過﹐它就是刊登在專欄作家那些版面裡。應該是報社邀稿。我不相信﹐兩個美國少女會主動投稿一份英國報紙。
文章裡頭﹐布殊那兩個女兒向奧巴馬那兩個女兒提供了一些在白宮生活的提議和忠告。老實說﹐整篇文章可讀的地方實在沒有幾多。可是﹐那唯一可讀之處﹐就觸動了我的心靈。我甚至覺得眼眶裡有點眼淚在蕩漾。
那是結尾的部份。BARBARA AND JENNA BUSH如此寫道﹕
「Our dad, like yours, is a man of great integrity and love; a man who always put us first. We still see him now as we did when we were 7: as our loving daddy. Our dad, who read to us nightly, taught us how to score tedious baseball games. He is our father, not the sketch in a paper or part of a skit on TV.
Many will think they know your father, but they have no idea how he felt on the day you were born, the pride he felt on your first day of school or how much you both love being his daughters. So here is our most important piece of advice - remember who your dad really is.」
當想到布殊八年裡面的一切種種﹐讀著這兩段文字﹐能夠沒有一點感動嗎﹖
Thursday, January 22, 2009
上餐館去﹐可以選擇的話﹐我喜歡選那些小的。尤其是那些小規模家庭式經營的。我喜歡裡面那親切和溫暖的感覺。因為座位不多﹐餐廳員工跟顧客總是能打成一片﹐經常喜氣洋洋﹐教人吃得很愉快。
那是許多許多年前在紐西蘭領略得到的道理。
那天﹐是我們在奧克蘭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冒著雨﹐按著旅遊書《孤獨星球》介紹﹐跑到了一個著名當地人消遣娛樂的地方吃晚飯。(名字是實在記不起來了。因為的確是許多年前的事情。那時候﹐我還喜歡帶著《孤獨星球》去旅行。)
星期五關係﹐許多餐廳都滿了座。當然﹐包括旅遊書介紹的那一些。我們邊走邊找。最後﹐我們碰上了一間才剛開門營業的小店子。裡面才大約十多個座位。老闆和老闆娘兩人還在整理店裡面一切﹐來迎接那天晚上的生意。本來﹐跟其他餐廳一樣﹐也是給人客訂滿了。不過﹐可能見我們濕著的身子實在有點狼狽﹐不忍見我們又要在雨中繼續尋找餐廳﹐於是﹐商量了一會兒後﹐便在一角多加了一張桌子給我們四個人。
老闆和老闆娘同時也是那間餐廳的廚師和侍應。廚房是開放式的。食客可以輕易地看到他們如何炮製那一道又一道可口味美的菜式。他們也很好客﹐經常跑來看我們需要些什麼。可能時候還早﹐許多訂了座位的食客還沒有來﹐他們便會跑過來跟我們聊一聊天﹔不過﹐同時候﹐他們也懂得不打擾我們用膳。我喜歡跟餐廳老闆聊天﹐聽聽他們的介紹﹐知道他們的一些小故事﹔只是﹐我亦很怕遇上那些很喜歡跟人聊天的餐廳老闆﹐我不知道該應酬他們﹐還是一口一口吃著面前那些菜。
晚了點﹐客人開始魚貫而來。雖然很忙碌﹐他們兩夫婦依然笑臉迎人地照顧所有客人﹐也不忘跟客人談天說地。當然﹐也沒有忘記不打擾客人用膳。跟他們菜式的火候一樣﹐對於應酬和打擾中間的位置﹐他們實在拿捏得很準確。望著所有食客開懷的笑容﹐望著他們兩夫婦如此合拍﹐我實在十分享受那一頓晚飯。直到現在﹐縱然是許多許多年後﹐我還是不能忘掉那頓晚飯裡面的開心和歡愉。
我愛上紐西蘭﹐這一間小餐廳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該是黃昏揚帆出海﹐在那小小的帆船上吃一頓海鮮晚飯的經歷。無獨有偶﹐帆船上亦只得船主兩夫婦和我們四人。)
那間店子雖然不大﹐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單靠他們兩個人既是廚師又是侍應地便打點得如此井井有條﹐讓所有客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實在有點不能想像。我懷疑過自己是否記錯了一點點小細節。不過﹐我知道﹐我的記憶力雖然有點衰退(餐廳名字﹑地址是統統記不起來了)﹐可是﹐烙印在心裡面的事情﹐便是患上了老人痴呆症﹐也是永遠不能忘掉的。
老友結婚在即﹐會到紐西蘭渡蜜月。他知道我喜歡紐西蘭﹐便問我是否有些介紹。老實說﹐除了這一點點外﹐我已經講不出紐西蘭的什麼來。畢竟﹐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情。我只記得﹐那是一次很愉快的旅行。一次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旅行。
我相信﹐我那位老友將會很明白我這個想法。
(按﹕我知道下期「兩周一聚」的題目就是《旅行》。不過﹐這一篇從來都不是為了參加那個聚會而寫的。所以﹐不是早到了。只是﹐旅行這個題材實在很難避免不去接觸。)
那是許多許多年前在紐西蘭領略得到的道理。
那天﹐是我們在奧克蘭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冒著雨﹐按著旅遊書《孤獨星球》介紹﹐跑到了一個著名當地人消遣娛樂的地方吃晚飯。(名字是實在記不起來了。因為的確是許多年前的事情。那時候﹐我還喜歡帶著《孤獨星球》去旅行。)
星期五關係﹐許多餐廳都滿了座。當然﹐包括旅遊書介紹的那一些。我們邊走邊找。最後﹐我們碰上了一間才剛開門營業的小店子。裡面才大約十多個座位。老闆和老闆娘兩人還在整理店裡面一切﹐來迎接那天晚上的生意。本來﹐跟其他餐廳一樣﹐也是給人客訂滿了。不過﹐可能見我們濕著的身子實在有點狼狽﹐不忍見我們又要在雨中繼續尋找餐廳﹐於是﹐商量了一會兒後﹐便在一角多加了一張桌子給我們四個人。
老闆和老闆娘同時也是那間餐廳的廚師和侍應。廚房是開放式的。食客可以輕易地看到他們如何炮製那一道又一道可口味美的菜式。他們也很好客﹐經常跑來看我們需要些什麼。可能時候還早﹐許多訂了座位的食客還沒有來﹐他們便會跑過來跟我們聊一聊天﹔不過﹐同時候﹐他們也懂得不打擾我們用膳。我喜歡跟餐廳老闆聊天﹐聽聽他們的介紹﹐知道他們的一些小故事﹔只是﹐我亦很怕遇上那些很喜歡跟人聊天的餐廳老闆﹐我不知道該應酬他們﹐還是一口一口吃著面前那些菜。
晚了點﹐客人開始魚貫而來。雖然很忙碌﹐他們兩夫婦依然笑臉迎人地照顧所有客人﹐也不忘跟客人談天說地。當然﹐也沒有忘記不打擾客人用膳。跟他們菜式的火候一樣﹐對於應酬和打擾中間的位置﹐他們實在拿捏得很準確。望著所有食客開懷的笑容﹐望著他們兩夫婦如此合拍﹐我實在十分享受那一頓晚飯。直到現在﹐縱然是許多許多年後﹐我還是不能忘掉那頓晚飯裡面的開心和歡愉。
我愛上紐西蘭﹐這一間小餐廳是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該是黃昏揚帆出海﹐在那小小的帆船上吃一頓海鮮晚飯的經歷。無獨有偶﹐帆船上亦只得船主兩夫婦和我們四人。)
那間店子雖然不大﹐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單靠他們兩個人既是廚師又是侍應地便打點得如此井井有條﹐讓所有客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實在有點不能想像。我懷疑過自己是否記錯了一點點小細節。不過﹐我知道﹐我的記憶力雖然有點衰退(餐廳名字﹑地址是統統記不起來了)﹐可是﹐烙印在心裡面的事情﹐便是患上了老人痴呆症﹐也是永遠不能忘掉的。
老友結婚在即﹐會到紐西蘭渡蜜月。他知道我喜歡紐西蘭﹐便問我是否有些介紹。老實說﹐除了這一點點外﹐我已經講不出紐西蘭的什麼來。畢竟﹐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情。我只記得﹐那是一次很愉快的旅行。一次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旅行。
我相信﹐我那位老友將會很明白我這個想法。
(按﹕我知道下期「兩周一聚」的題目就是《旅行》。不過﹐這一篇從來都不是為了參加那個聚會而寫的。所以﹐不是早到了。只是﹐旅行這個題材實在很難避免不去接觸。)
Wednesday, January 21, 2009
那天﹐《明報》裡面有這樣的一段新聞稿﹕「一名男子晚上八時許走出銅鑼灣維園道行人天橋並跨出欄杆,抗議的士『短加長減』方案,他其後被捕。現場消息指出,該名男子自稱是的士司機,他在晚上8時許,跨出行人橋欄杆,舉起反對的士『短加長減』方案標語。警察一直勸他下來但不成功,於是封鎖三條行車線,以便消防員鋪設救生氣墊。他在擾攘約半小時後返回地面,警方以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把他拘捕。」
我想﹐《的士司機公開示威被捕》這個標題會比報社那一個什麼《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好一點。至少﹐只看標題﹐我這一個在歐洲生活的香港人會比較容易理解得到那是一件什麼事情。「反短加長減」和「危坐」都不是中國人會共同使用的中文詞語。自稱知識分子的報紙尚且充斥著這種只局限在那個前英國殖民地得到理解的詞語﹐難怪香港華文報紙許多年來也不能加一點價。它們面對的市場﹐根本就不容許它們加價。
越來越少人讀報紙﹐那是不爭的事實。是全球所有報社都在面對的問題。還沒有人想得到真正解決的方法。在年輕即食麵一代都因為天生惰性﹐不喜歡在文字裡頭多發揮想像底下﹐互聯網和影像媒體的確是越來越難以給擊敗。畢竟﹐用文字去了解一件事情﹐比用圖畫影像困難。那是因為閱讀需要腦袋多做些功夫﹐我們才能接收得到裡面的意思。圖畫和影像﹐則直接得多了﹐可以免卻那一種叫做「想像」的轉化過程。現在﹐大家都講求速度﹐越來越少人讀報紙﹐實在合情﹐也合理。
在這樣的環境裡頭﹐加上全球經濟大衰退﹐無疑﹐經營報社只會越來越艱難。在一代比一代更不喜歡用腦袋想像底下﹐我的確相信﹐報紙和一切文字傳媒會最終逃不過絕種的命運。在一個真正解決方法來面對那日益險峻的挑戰出爐前﹐大家談的所謂生存之道﹐也不過是嘗試把絕種的日子儘量拖延罷了。
在這方面﹐華文文字媒體應該有點優勢。因為中國人的數目實在很多﹐而且分佈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你可能終於找不到一間愛爾蘭酒館﹐不過﹐你就是不可能找不到一間中國外賣店﹐以至中國餐館。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中國人。
那就是市場。那才是華文報社應該要面對的市場。一件商品﹐最重要的還是市場。
要爭奪這個全球中國人的讀者市場﹐報社就需要用上中國人都會共同使用的中文詞彙﹐要讓任何一個地方的中國人都能夠讀得懂報紙裡面的文字。畢竟要人家買自己那一份報紙來讀﹐就首先要讓人家讀得懂自己這份報紙。
在共產黨的統治底下﹐中國大陸的語文已經爛得只有中國語文的外殼﹐而沒有中國語文的實體。可能﹐那些海外的中國大陸人會接受得了那些紅色漢語﹐不過﹐只要有些讀起來啖啖肉﹐沒有膽固醇的中文出現﹐他們還會選擇中國大陸的報紙嗎﹖況且﹐加上那些嚴格的審查制度﹐中國大陸的報紙是不可能跟香港和台灣的華文報社爭奪那一個全球中國人的讀者市場。至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他們的中文水平本身就差﹐完全可以不用理會。
於是﹐香港報社要生存下來﹐那一個唯一的辦法其實也不是什麼困難的辦法。因為能夠跟我們爭奪的﹐其實就只有沒有一點國際視野的台灣。也因為台灣沒有一丁點的國際視野﹐所以其實也不用太過顧慮。雖然台灣人的中文可能會寫得比香港人流暢﹐少一點膽固醇﹐少一點生硬地從英文翻譯過來的詞語。
可是﹐在越來越接近中國大陸的時候﹐香港的記者已經開始沾染了中國大陸那些爛得不能再爛的語文﹐開始習慣把一些詞語強行生吞地自我刪減﹐如什麼「反短加長減」和「危坐」﹐讓自己的文章只能夠在自己的地方通行。這是很不智的。
記者身為語文先鋒﹐卻不以身作則﹐不但不抗衛我們中國人越來越脆弱的語文﹐反而助紂為虐﹐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嗎﹖
我想﹐《的士司機公開示威被捕》這個標題會比報社那一個什麼《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好一點。至少﹐只看標題﹐我這一個在歐洲生活的香港人會比較容易理解得到那是一件什麼事情。「反短加長減」和「危坐」都不是中國人會共同使用的中文詞語。自稱知識分子的報紙尚且充斥著這種只局限在那個前英國殖民地得到理解的詞語﹐難怪香港華文報紙許多年來也不能加一點價。它們面對的市場﹐根本就不容許它們加價。
越來越少人讀報紙﹐那是不爭的事實。是全球所有報社都在面對的問題。還沒有人想得到真正解決的方法。在年輕即食麵一代都因為天生惰性﹐不喜歡在文字裡頭多發揮想像底下﹐互聯網和影像媒體的確是越來越難以給擊敗。畢竟﹐用文字去了解一件事情﹐比用圖畫影像困難。那是因為閱讀需要腦袋多做些功夫﹐我們才能接收得到裡面的意思。圖畫和影像﹐則直接得多了﹐可以免卻那一種叫做「想像」的轉化過程。現在﹐大家都講求速度﹐越來越少人讀報紙﹐實在合情﹐也合理。
在這樣的環境裡頭﹐加上全球經濟大衰退﹐無疑﹐經營報社只會越來越艱難。在一代比一代更不喜歡用腦袋想像底下﹐我的確相信﹐報紙和一切文字傳媒會最終逃不過絕種的命運。在一個真正解決方法來面對那日益險峻的挑戰出爐前﹐大家談的所謂生存之道﹐也不過是嘗試把絕種的日子儘量拖延罷了。
在這方面﹐華文文字媒體應該有點優勢。因為中國人的數目實在很多﹐而且分佈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你可能終於找不到一間愛爾蘭酒館﹐不過﹐你就是不可能找不到一間中國外賣店﹐以至中國餐館。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中國人。
那就是市場。那才是華文報社應該要面對的市場。一件商品﹐最重要的還是市場。
要爭奪這個全球中國人的讀者市場﹐報社就需要用上中國人都會共同使用的中文詞彙﹐要讓任何一個地方的中國人都能夠讀得懂報紙裡面的文字。畢竟要人家買自己那一份報紙來讀﹐就首先要讓人家讀得懂自己這份報紙。
在共產黨的統治底下﹐中國大陸的語文已經爛得只有中國語文的外殼﹐而沒有中國語文的實體。可能﹐那些海外的中國大陸人會接受得了那些紅色漢語﹐不過﹐只要有些讀起來啖啖肉﹐沒有膽固醇的中文出現﹐他們還會選擇中國大陸的報紙嗎﹖況且﹐加上那些嚴格的審查制度﹐中國大陸的報紙是不可能跟香港和台灣的華文報社爭奪那一個全球中國人的讀者市場。至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他們的中文水平本身就差﹐完全可以不用理會。
於是﹐香港報社要生存下來﹐那一個唯一的辦法其實也不是什麼困難的辦法。因為能夠跟我們爭奪的﹐其實就只有沒有一點國際視野的台灣。也因為台灣沒有一丁點的國際視野﹐所以其實也不用太過顧慮。雖然台灣人的中文可能會寫得比香港人流暢﹐少一點膽固醇﹐少一點生硬地從英文翻譯過來的詞語。
可是﹐在越來越接近中國大陸的時候﹐香港的記者已經開始沾染了中國大陸那些爛得不能再爛的語文﹐開始習慣把一些詞語強行生吞地自我刪減﹐如什麼「反短加長減」和「危坐」﹐讓自己的文章只能夠在自己的地方通行。這是很不智的。
記者身為語文先鋒﹐卻不以身作則﹐不但不抗衛我們中國人越來越脆弱的語文﹐反而助紂為虐﹐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嗎﹖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今天﹐我當然要準時離開公司。因為是愛華頓作客利物浦的日子。球賽晚上八時開始。電視會現場直播。當然﹐我指的是這兒的有線電視。星期一的比賽﹐直播的那一間有線電視是SETANTA。
其實﹐那一間有線電視臺會直播這場比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我只需要知道有電視臺直播便成。因為我的住所裡面﹐那部電視就祇接收得到那幾個最普通的電視臺。無論如何﹐要看球賽直播﹐我是要到附近的酒館去。匆匆煮了點吃的後﹐便冒著有點寒冷的空氣﹐跑到外面去。我要親眼見證愛華頓能夠在一個星期內連續兩次擊敗利物浦。今天是我們七天裡面首次碰面﹐是聯賽的比賽﹔星期天的那一場﹐則是足總杯淘汰賽。都是愛華頓作客。
我其實是一個很迷信的人。本來﹐選擇酒館觀看球賽有點難度。因為我不會選擇那些我每次去到觀看球賽﹐愛華頓都會敗北的酒館﹔我只會選擇那些我每次去到觀看球賽﹐愛華頓都能夠贏球﹐至少不會輸掉球賽的酒館。不過﹐今天晚上﹐這個問題沒有一點困難的地方。
附近四間酒館裡﹐三間會有電視足球直播。有一間﹐雖然三年內每次去看愛華頓晚上的球賽﹐都能夠興奮地離開(除了去年聯賽杯四強比賽對車路士)﹐可是﹐那是利物浦擁躉的酒館﹐所以﹐根本不在選擇之列﹔另一間﹐是去年才發現的﹐除了對利物浦那一場外﹐我們是未敗過一場﹐不過﹐那都是去年的事情﹐這一季﹐我該去了四次﹐每一次都輸波收場﹐所以﹐也不會在考慮之列。
於是﹐就只剩下一間。每天上班也會經過﹐不過﹐就從來沒有入過裡面喝一杯酒。
畢竟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酒館裡﹐沒有太多的人。疏疏落落地﹐每一檯就只有一位人客﹐一邊喝著酒﹐一邊看著電視足球直播。看著他們的舉手投足﹐聽著他們的說話﹐原來﹐都是利物浦的擁躉。
我們最終還是未能自九九年以後﹐首次在利物浦主場贏得比賽。我們只能賽和。失掉了很寶貴的兩分﹐給阿仙奴和阿士東維拉拋開了聯賽榜的距離。
我當然有點失望。不過﹐總好過輸掉了球賽罷。我們表現得那麼好﹐全失掉三分是太殘忍了。當然﹐又要多謝TIM CAHILL。誰都知道他總能夠在關鍵時候替愛華頓入球。除了利物浦。慢鏡重播時﹐旁述問道﹕「究竟是誰看管TIM CAHILL﹖」我高舉雙臂﹐興奮地大聲回答道﹕「沒有一個人。」雖然酒館裡不是很多人﹐不過也是所有人都望著我。
我沒有覺得異樣。我習慣了。
完場後﹐坐在旁邊的一個老頭竟然問我道﹕「你支持哪一隊的﹖」我很意外。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問題。我答道﹕「五分鐘前﹐你總看到我振臂高呼罷﹖」
老頭說﹕「我從來不認識一個支持愛華頓的人。我是支持曼聯的﹐所以﹐很興奮利物浦再次失分。」
我一口喝下剩餘的啤酒後﹐道﹕「今天﹐你終於碰上了一個人民球會的人。很高興認識你。」然後﹐我便轉身離開酒館。
(P.S. It's nice to hear that Kaka is staying at Milan. Finally we have something, other than Everton, to prove tha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in football.)
其實﹐那一間有線電視臺會直播這場比賽﹐跟我沒有什麼關係。我只需要知道有電視臺直播便成。因為我的住所裡面﹐那部電視就祇接收得到那幾個最普通的電視臺。無論如何﹐要看球賽直播﹐我是要到附近的酒館去。匆匆煮了點吃的後﹐便冒著有點寒冷的空氣﹐跑到外面去。我要親眼見證愛華頓能夠在一個星期內連續兩次擊敗利物浦。今天是我們七天裡面首次碰面﹐是聯賽的比賽﹔星期天的那一場﹐則是足總杯淘汰賽。都是愛華頓作客。
我其實是一個很迷信的人。本來﹐選擇酒館觀看球賽有點難度。因為我不會選擇那些我每次去到觀看球賽﹐愛華頓都會敗北的酒館﹔我只會選擇那些我每次去到觀看球賽﹐愛華頓都能夠贏球﹐至少不會輸掉球賽的酒館。不過﹐今天晚上﹐這個問題沒有一點困難的地方。
附近四間酒館裡﹐三間會有電視足球直播。有一間﹐雖然三年內每次去看愛華頓晚上的球賽﹐都能夠興奮地離開(除了去年聯賽杯四強比賽對車路士)﹐可是﹐那是利物浦擁躉的酒館﹐所以﹐根本不在選擇之列﹔另一間﹐是去年才發現的﹐除了對利物浦那一場外﹐我們是未敗過一場﹐不過﹐那都是去年的事情﹐這一季﹐我該去了四次﹐每一次都輸波收場﹐所以﹐也不會在考慮之列。
於是﹐就只剩下一間。每天上班也會經過﹐不過﹐就從來沒有入過裡面喝一杯酒。
畢竟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酒館裡﹐沒有太多的人。疏疏落落地﹐每一檯就只有一位人客﹐一邊喝著酒﹐一邊看著電視足球直播。看著他們的舉手投足﹐聽著他們的說話﹐原來﹐都是利物浦的擁躉。
我們最終還是未能自九九年以後﹐首次在利物浦主場贏得比賽。我們只能賽和。失掉了很寶貴的兩分﹐給阿仙奴和阿士東維拉拋開了聯賽榜的距離。
我當然有點失望。不過﹐總好過輸掉了球賽罷。我們表現得那麼好﹐全失掉三分是太殘忍了。當然﹐又要多謝TIM CAHILL。誰都知道他總能夠在關鍵時候替愛華頓入球。除了利物浦。慢鏡重播時﹐旁述問道﹕「究竟是誰看管TIM CAHILL﹖」我高舉雙臂﹐興奮地大聲回答道﹕「沒有一個人。」雖然酒館裡不是很多人﹐不過也是所有人都望著我。
我沒有覺得異樣。我習慣了。
完場後﹐坐在旁邊的一個老頭竟然問我道﹕「你支持哪一隊的﹖」我很意外。我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問題。我答道﹕「五分鐘前﹐你總看到我振臂高呼罷﹖」
老頭說﹕「我從來不認識一個支持愛華頓的人。我是支持曼聯的﹐所以﹐很興奮利物浦再次失分。」
我一口喝下剩餘的啤酒後﹐道﹕「今天﹐你終於碰上了一個人民球會的人。很高興認識你。」然後﹐我便轉身離開酒館。
(P.S. It's nice to hear that Kaka is staying at Milan. Finally we have something, other than Everton, to prove tha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in football.)
Monday, January 19, 2009
是聖誕前。有天﹐在住所裡到了雅虎香港的網頁遊逛﹐看看自己的出生地有些什麼事情發生。
我讀了一個標題後﹐百思不得其解﹐完全猜不到那是一件什麼事情。無疑﹐搬到歐洲生活後﹐我的中文有點退步。不過﹐標題裡面的每一個中文字﹐我還是認識的﹐也知道每一個字的意思。只是﹐當它們拼在一起合成那一個標題後﹐我就像完全不懂得中文一樣。
那是一段來自《明報》的消息。標題為﹕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
我承認﹐說完全猜不到那是一件什麼事情﹐是有點魯莽。因為辛苦地讀罷那道標題後﹐我是猜得到﹐有一個男子被警察拘捕了。不過﹐這個男人究竟犯了什麼事給警察拘捕﹐又值得那一份自稱知識分子的報紙報導﹐則沒有一點頭緒。
真的一點也沒有。
從前﹐標題就是一段新聞報導的靈魂。可是﹐在中國大陸的辦報文化影響下﹐在中國大陸紅色漢語染污下﹐似乎這已經是一個過了時的理論。我一邊努力猜想那個標題究竟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一邊跟父親發表這一個又有點政治不正確的想法。
母親在廚房聽到後﹐也不待父親開口﹐便立即道﹕「我看還不是你待在歐洲太久﹐自己的中文理解能力差了﹐便找個堂會冠冕的藉口來為自己開脫罷。從來﹐你都是這樣偏激的。」
我當然聽得到說話裡面的另一層意思。不過﹐我不希望另闢戰場﹐所以﹐裝作不曉得母親其實最想表達的那個意思。我道﹕「那麼﹐你們看看是否知道那位記者說什麼好了。」
我便艱辛地喊了那個標題出來。的確有點艱辛﹐因為那道標題有點不好讀的同時﹐我也不知道該在哪兒稍為停頓。究竟是「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還是「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又或者是另外的一些更教我意外的組合。
聽罷我的說話後﹐父親好像有點頭緒地說﹕「是否關於的士的﹖」
於是﹐我便跑了進去那道標題裡看看。果然﹐是一名的士司機因為公開示威﹐反對政府一項的士收費政策﹐而給警察拘捕。
《明報》記者是這樣寫的﹕「一名男子晚上八時許走出銅鑼灣維園道行人天橋並跨出欄杆,抗議的士『短加長減』方案,他其後被捕。現場消息指出,該名男子自稱是的士司機,他在晚上8時許,跨出行人橋欄杆,舉起反對的士『短加長減』方案標語。警察一直勸他下來但不成功,於是封鎖三條行車線,以便消防員鋪設救生氣墊。他在擾攘約半小時後返回地面,警方以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把他拘捕。」原來﹐那道標題該是如此讀的﹕「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
知道答案後﹐我當然要繼續發表我的理論。我跟父親和母親道﹕「假如標題為『的士司機公開示威被捕』﹐不是更教人容易理解﹐也能讓更多人理解嗎﹖不在香港生活的中國人﹐如何能夠知道你在講什麼﹖香港報社的眼光就是這樣狹窄的嗎﹖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一間報社難道就只要照顧得了香港那七百萬名香港人﹐就能夠生存下去嗎﹖在互聯網的世代﹐假如我是報社社長﹐我的目標讀者﹐應該要是全球的中國人。」
當然﹐還有﹕那什麼『短加長減』不就正是給中國大陸紅色漢語嚴重污染了的產物來嗎﹖
我讀了一個標題後﹐百思不得其解﹐完全猜不到那是一件什麼事情。無疑﹐搬到歐洲生活後﹐我的中文有點退步。不過﹐標題裡面的每一個中文字﹐我還是認識的﹐也知道每一個字的意思。只是﹐當它們拼在一起合成那一個標題後﹐我就像完全不懂得中文一樣。
那是一段來自《明報》的消息。標題為﹕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
我承認﹐說完全猜不到那是一件什麼事情﹐是有點魯莽。因為辛苦地讀罷那道標題後﹐我是猜得到﹐有一個男子被警察拘捕了。不過﹐這個男人究竟犯了什麼事給警察拘捕﹐又值得那一份自稱知識分子的報紙報導﹐則沒有一點頭緒。
真的一點也沒有。
從前﹐標題就是一段新聞報導的靈魂。可是﹐在中國大陸的辦報文化影響下﹐在中國大陸紅色漢語染污下﹐似乎這已經是一個過了時的理論。我一邊努力猜想那個標題究竟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一邊跟父親發表這一個又有點政治不正確的想法。
母親在廚房聽到後﹐也不待父親開口﹐便立即道﹕「我看還不是你待在歐洲太久﹐自己的中文理解能力差了﹐便找個堂會冠冕的藉口來為自己開脫罷。從來﹐你都是這樣偏激的。」
我當然聽得到說話裡面的另一層意思。不過﹐我不希望另闢戰場﹐所以﹐裝作不曉得母親其實最想表達的那個意思。我道﹕「那麼﹐你們看看是否知道那位記者說什麼好了。」
我便艱辛地喊了那個標題出來。的確有點艱辛﹐因為那道標題有點不好讀的同時﹐我也不知道該在哪兒稍為停頓。究竟是「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還是「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又或者是另外的一些更教我意外的組合。
聽罷我的說話後﹐父親好像有點頭緒地說﹕「是否關於的士的﹖」
於是﹐我便跑了進去那道標題裡看看。果然﹐是一名的士司機因為公開示威﹐反對政府一項的士收費政策﹐而給警察拘捕。
《明報》記者是這樣寫的﹕「一名男子晚上八時許走出銅鑼灣維園道行人天橋並跨出欄杆,抗議的士『短加長減』方案,他其後被捕。現場消息指出,該名男子自稱是的士司機,他在晚上8時許,跨出行人橋欄杆,舉起反對的士『短加長減』方案標語。警察一直勸他下來但不成功,於是封鎖三條行車線,以便消防員鋪設救生氣墊。他在擾攘約半小時後返回地面,警方以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把他拘捕。」原來﹐那道標題該是如此讀的﹕「男子﹑反短加長減﹑危坐﹑被捕」。
知道答案後﹐我當然要繼續發表我的理論。我跟父親和母親道﹕「假如標題為『的士司機公開示威被捕』﹐不是更教人容易理解﹐也能讓更多人理解嗎﹖不在香港生活的中國人﹐如何能夠知道你在講什麼﹖香港報社的眼光就是這樣狹窄的嗎﹖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一間報社難道就只要照顧得了香港那七百萬名香港人﹐就能夠生存下去嗎﹖在互聯網的世代﹐假如我是報社社長﹐我的目標讀者﹐應該要是全球的中國人。」
當然﹐還有﹕那什麼『短加長減』不就正是給中國大陸紅色漢語嚴重污染了的產物來嗎﹖
Sunday, January 18, 2009
這個聖誕﹐到了兩次劇院﹐看了兩套音樂劇。在紐約﹐看了《YOUNG FRANKENSTEIN》﹔在倫敦﹐則苦候多時﹐終於看了《HAIRSPRAY》。都很出色﹐都讓我開懷地笑足了整個晚上。
本來想多去一﹑兩趟﹐奈何時間所限﹐不得不遷就一下。當然﹐最可惜的還是無法欣賞到NO MAN'S LAND。愛爾蘭﹑英國兩地的評論都說﹐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製作。去年秋天﹐在都柏林公演的時候﹐我已經因為演期太短關係﹐錯過了一次﹔料不到﹐當他們搬到倫敦上演三個月時﹐我還是錯過了。遺憾未能藉此紀念那位英國近代最偉大的劇作家﹕HAROLD PINTER。我是在奧蘭多渡假的時候﹐知道他的死訊。
由於只在五光十色的紐約逗留四個夜晚﹐便是如何愛跑劇院﹐也實在不可能每天晚上都欣賞一套製作。這個大蘋果實在有太多教人興奮的事情要做﹑太多教人興奮的地方要去。百老匯不過是其中一個。所以﹐錯過的舞台製作也更多。像《WHITE CHRISTMAS》﹑《IN THE HEIGHT》和《SOUTH PACIFIC》這三套音樂劇。還有《SEAGULL》和《AUGUST》兩套舞台劇。(在倫敦﹐國家劇院也在上演《AUGUST》﹐不過﹐每個晚上也滿座。)
在紐約小住了四個夜晚後﹐我發現﹐百老匯的製作的確比倫敦西區的多﹐劇院也比較集中﹐也較大。難怪去年年初的時候﹐《時代雜誌》說﹐百老匯是華爾街後﹐紐約的最大僱主。
不過﹐買門票方面﹐則是倫敦比較方便。當然是針對我這類喜歡跑劇院﹐可是銀包卻不是很能夠應付得來的人而言。
在倫敦﹐單就是李詩特廣場﹐便只少有十間店售賣那些打了折扣的劇院門票。現在﹐連HMV也加入了戰團。況且﹐我對倫敦比較熟悉﹐我曉得那些劇院每天早上開始公開廉價售賣當晚首排座位的門票。我就只花了二十五鎊便買到《HAIRSPRAY》首排座位的票。所以﹐要不大花費去欣賞舞台製作﹐實在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在紐約﹐售賣那些打了折扣的劇院門票的店﹐就只有一間。在時代廣場中央的第四十六街。(在DOWNTOWN也有一間分店。)而且﹐只售賣當晚的票。沒有預售。他們是每天三時開始售票。於是﹐每天都擠滿了長長的人龍。那天﹐在寒冷的空氣裡﹐我便要從第五十街開始鑽進那團團轉的圓圈裡排隊。超過了個半小時後﹐方輪得到我。他們也已經沒有剩餘太多選擇。那張《YOUNG FRANKENSTEIN》的票﹐要六十七美金。坐前排旁邊第十四行。經濟不景氣﹐似乎對百老匯沒有太大的影響。
可是﹐回到倫敦後﹐發現許多舞台製作都快要落畫。包括我很喜歡的《AVENUE Q》和《SOUND OF MUSIC》。
看著地鐵裡面那張《AVENUE Q》的廣告﹐知道三月二十八日會上演最後一場。妹妹提議要多看一次。我很同意。那是我在倫敦西區的第二最愛。(第一當然是LES MIS。那是百看不厭的。也得說清楚﹐我還未欣賞過《LION KING》和《MAMA MIA》。)只是﹐我就怕找不到時間。二月的時候﹐我會返香港兩個星期。三月的時候﹐無疑我已經訂了機票到倫敦渡一個週末。不過﹐我卻打算乘火車北上利物浦﹐入場支持愛華頓。
實在有點兩難。
本來想多去一﹑兩趟﹐奈何時間所限﹐不得不遷就一下。當然﹐最可惜的還是無法欣賞到NO MAN'S LAND。愛爾蘭﹑英國兩地的評論都說﹐這是一次近乎完美的製作。去年秋天﹐在都柏林公演的時候﹐我已經因為演期太短關係﹐錯過了一次﹔料不到﹐當他們搬到倫敦上演三個月時﹐我還是錯過了。遺憾未能藉此紀念那位英國近代最偉大的劇作家﹕HAROLD PINTER。我是在奧蘭多渡假的時候﹐知道他的死訊。
由於只在五光十色的紐約逗留四個夜晚﹐便是如何愛跑劇院﹐也實在不可能每天晚上都欣賞一套製作。這個大蘋果實在有太多教人興奮的事情要做﹑太多教人興奮的地方要去。百老匯不過是其中一個。所以﹐錯過的舞台製作也更多。像《WHITE CHRISTMAS》﹑《IN THE HEIGHT》和《SOUTH PACIFIC》這三套音樂劇。還有《SEAGULL》和《AUGUST》兩套舞台劇。(在倫敦﹐國家劇院也在上演《AUGUST》﹐不過﹐每個晚上也滿座。)
在紐約小住了四個夜晚後﹐我發現﹐百老匯的製作的確比倫敦西區的多﹐劇院也比較集中﹐也較大。難怪去年年初的時候﹐《時代雜誌》說﹐百老匯是華爾街後﹐紐約的最大僱主。
不過﹐買門票方面﹐則是倫敦比較方便。當然是針對我這類喜歡跑劇院﹐可是銀包卻不是很能夠應付得來的人而言。
在倫敦﹐單就是李詩特廣場﹐便只少有十間店售賣那些打了折扣的劇院門票。現在﹐連HMV也加入了戰團。況且﹐我對倫敦比較熟悉﹐我曉得那些劇院每天早上開始公開廉價售賣當晚首排座位的門票。我就只花了二十五鎊便買到《HAIRSPRAY》首排座位的票。所以﹐要不大花費去欣賞舞台製作﹐實在不是一件難事。
可是﹐在紐約﹐售賣那些打了折扣的劇院門票的店﹐就只有一間。在時代廣場中央的第四十六街。(在DOWNTOWN也有一間分店。)而且﹐只售賣當晚的票。沒有預售。他們是每天三時開始售票。於是﹐每天都擠滿了長長的人龍。那天﹐在寒冷的空氣裡﹐我便要從第五十街開始鑽進那團團轉的圓圈裡排隊。超過了個半小時後﹐方輪得到我。他們也已經沒有剩餘太多選擇。那張《YOUNG FRANKENSTEIN》的票﹐要六十七美金。坐前排旁邊第十四行。經濟不景氣﹐似乎對百老匯沒有太大的影響。
可是﹐回到倫敦後﹐發現許多舞台製作都快要落畫。包括我很喜歡的《AVENUE Q》和《SOUND OF MUSIC》。
看著地鐵裡面那張《AVENUE Q》的廣告﹐知道三月二十八日會上演最後一場。妹妹提議要多看一次。我很同意。那是我在倫敦西區的第二最愛。(第一當然是LES MIS。那是百看不厭的。也得說清楚﹐我還未欣賞過《LION KING》和《MAMA MIA》。)只是﹐我就怕找不到時間。二月的時候﹐我會返香港兩個星期。三月的時候﹐無疑我已經訂了機票到倫敦渡一個週末。不過﹐我卻打算乘火車北上利物浦﹐入場支持愛華頓。
實在有點兩難。
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新年前﹐我也不發覺我是畏高的。
聖誕節﹐到了美國渡假。在紐約的時候﹐為了探望那一棵聖誕樹﹐和看看別人在那個廣場上溜冰﹐我們便選擇了去爬洛克菲勒大廈。在最高的瞭望塔上向下望﹐縱然是寒風凜冽﹐我也沒有一點畏懼的感覺。只想面對著那個倘大的中央公園﹐擺起連儂當年的姿勢﹐學著法蘭仙納杜拉的口吻﹐高唱一句「NEW YORK NEW YORK」。
畏高﹖那不是一個我能夠體驗的名詞。因為我在香港長大。我不能相信在這個石屎森林裡長大的人會畏高。一個自小便住在高樓大廈裡面的人怎麼可能會畏高﹖
當然﹐也得講清楚。不畏高﹐不代表有勇氣去玩笨豬跳﹑跳樓機。因為夠膽量跑去玩那些刺激玩意兒的﹐是不怕死﹐不是不畏高。
家族裡面﹐有些在外國長大的﹐回到香港的時候﹐他們的確很怕站在住所窗口旁。那高高在上的感覺教他們感到有點恐懼。因為仿彿是踏不著實地似的。
不過﹐放假完畢﹐重新上班後﹐我開始發覺我有點畏高。
新的一年﹐我終於可以參預公司那個每月一次的權利核心會議。上司說﹕「我看不到我們有拒你於門外的理由。也應該是時候讓你多知道公司內部的運作。」於是﹐我便加入了那一個俱樂部。
首次參預那個「俱樂部的聚會」﹐心情確實有點緊張。甚至是有點怕。因為在座裡面﹐我是最年輕的一個﹐亦即是最沒有經驗的一個﹔同時候﹐也是唯一一個非愛爾蘭人。我不知道其他會員會如何看待我。讀著他們上次的會議記錄﹐我唯有儘量做些準備。畢竟﹐在這個俱樂部裡面﹐大家關心的﹐只是錢和銀。是花了幾多錢和賺了幾多銀﹐以及還要花幾多錢和還能夠賺幾多銀。於是﹐我便立即為手頭上那兩個項目做一些財政預算﹐免得大老闆問到的時候﹐手忙腳亂地口啞啞﹐答不出話來。我知道﹐「不知道」不能夠是那個「俱樂部聚會」裡的答案。
或者﹐是因為連續幾個月填寫給大老闆參考的每月匯報報告裡﹐我都寫得很詳盡﹐大老闆是沒有問及我一些什麼。我按著那份會議記錄準備了的那些數字﹐算是用不上。
可是﹐我也發現﹐原來在那個「俱樂部聚會」裡﹐有些東西是不會落在會議記錄裡面的。講得清楚一點﹐是不會落在秘書謄寫後給會員傳閱的會議記錄裡面﹐不過﹐卻是會落在大老闆自己親自記錄讓他自己一個人閱讀的那份會議記錄裡面。他們談到資源分配﹑員工表現。誰很忙﹑誰很清閑﹑誰放了許多假﹑許放了許多病假等等。當中﹐他們提及了一些我熟悉的名字。當然﹐還有一些公司的秘密資料。
我不斷偷望參預聚會的所有人。便是平常時候會談談足球的那幾個﹐突然也感到一陣陌生。從前﹐我以為愛爾蘭人比香港人簡單﹐以至單純。不過﹐我似乎要收回那一句說話。因為我錯了。單純的那一個﹐原來是我。我猜不到他們心裡面在想什麼。我甚至以為自己看到了一隻又一隻的豺狼。
會議結束後﹐離開會議室﹐我走到那塊向海的落地玻璃前向下望。雖然公司不過在二樓﹐我發現自己開始有點畏高。
同時候﹐我也感到有點寒意。那或者是因為有人打開了那塊落地玻璃上的一扇窗罷。
聖誕節﹐到了美國渡假。在紐約的時候﹐為了探望那一棵聖誕樹﹐和看看別人在那個廣場上溜冰﹐我們便選擇了去爬洛克菲勒大廈。在最高的瞭望塔上向下望﹐縱然是寒風凜冽﹐我也沒有一點畏懼的感覺。只想面對著那個倘大的中央公園﹐擺起連儂當年的姿勢﹐學著法蘭仙納杜拉的口吻﹐高唱一句「NEW YORK NEW YORK」。
畏高﹖那不是一個我能夠體驗的名詞。因為我在香港長大。我不能相信在這個石屎森林裡長大的人會畏高。一個自小便住在高樓大廈裡面的人怎麼可能會畏高﹖
當然﹐也得講清楚。不畏高﹐不代表有勇氣去玩笨豬跳﹑跳樓機。因為夠膽量跑去玩那些刺激玩意兒的﹐是不怕死﹐不是不畏高。
家族裡面﹐有些在外國長大的﹐回到香港的時候﹐他們的確很怕站在住所窗口旁。那高高在上的感覺教他們感到有點恐懼。因為仿彿是踏不著實地似的。
不過﹐放假完畢﹐重新上班後﹐我開始發覺我有點畏高。
新的一年﹐我終於可以參預公司那個每月一次的權利核心會議。上司說﹕「我看不到我們有拒你於門外的理由。也應該是時候讓你多知道公司內部的運作。」於是﹐我便加入了那一個俱樂部。
首次參預那個「俱樂部的聚會」﹐心情確實有點緊張。甚至是有點怕。因為在座裡面﹐我是最年輕的一個﹐亦即是最沒有經驗的一個﹔同時候﹐也是唯一一個非愛爾蘭人。我不知道其他會員會如何看待我。讀著他們上次的會議記錄﹐我唯有儘量做些準備。畢竟﹐在這個俱樂部裡面﹐大家關心的﹐只是錢和銀。是花了幾多錢和賺了幾多銀﹐以及還要花幾多錢和還能夠賺幾多銀。於是﹐我便立即為手頭上那兩個項目做一些財政預算﹐免得大老闆問到的時候﹐手忙腳亂地口啞啞﹐答不出話來。我知道﹐「不知道」不能夠是那個「俱樂部聚會」裡的答案。
或者﹐是因為連續幾個月填寫給大老闆參考的每月匯報報告裡﹐我都寫得很詳盡﹐大老闆是沒有問及我一些什麼。我按著那份會議記錄準備了的那些數字﹐算是用不上。
可是﹐我也發現﹐原來在那個「俱樂部聚會」裡﹐有些東西是不會落在會議記錄裡面的。講得清楚一點﹐是不會落在秘書謄寫後給會員傳閱的會議記錄裡面﹐不過﹐卻是會落在大老闆自己親自記錄讓他自己一個人閱讀的那份會議記錄裡面。他們談到資源分配﹑員工表現。誰很忙﹑誰很清閑﹑誰放了許多假﹑許放了許多病假等等。當中﹐他們提及了一些我熟悉的名字。當然﹐還有一些公司的秘密資料。
我不斷偷望參預聚會的所有人。便是平常時候會談談足球的那幾個﹐突然也感到一陣陌生。從前﹐我以為愛爾蘭人比香港人簡單﹐以至單純。不過﹐我似乎要收回那一句說話。因為我錯了。單純的那一個﹐原來是我。我猜不到他們心裡面在想什麼。我甚至以為自己看到了一隻又一隻的豺狼。
會議結束後﹐離開會議室﹐我走到那塊向海的落地玻璃前向下望。雖然公司不過在二樓﹐我發現自己開始有點畏高。
同時候﹐我也感到有點寒意。那或者是因為有人打開了那塊落地玻璃上的一扇窗罷。
Friday, January 16, 2009
這次「兩周一聚」的故事﹐寫得有點差。
我記得﹐陶傑在課堂裡說過這樣的一句說話﹕「要知道自己那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文章寫好後﹐先擱在一旁﹐讓自己的腦袋休息休息﹐或看電視﹐或讀讀書﹐總之要讓自己忘掉那一篇文章。當自己真的忘掉那篇文章後﹐便拿回來重讀一篇。假如還能夠從頭到尾讀一遍﹐那篇文章不會差得到哪兒去﹔假如還能夠讀得津津有味﹐有欲罷不能的感覺﹐那篇文章一定可以得到別人喜愛。這個說法﹐或許大家會都有點意外。可是﹐的而且確﹐寫文章的人自己從來就是一位不偏不倚的評判。假如自己讀後也感覺到毫無趣味可言﹐怎能妄想別人會喜歡﹖」
老實說﹐早前那幾次在「兩周一聚」寫的故事﹐我是能夠來回讀幾遍﹐也沒有一點悶的感覺。不過﹐這一次﹐是有點辛苦地方能重讀一遍。所以﹐也沒有興致花點心思修改一番。因為我知道﹐便是用著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夠把一個失敗的短故事化成神奇。一起筆就失敗了。
我想過﹐是這次題目太有點難度罷﹖我完全不知道「色彩」會是些什麼﹔也未能夠替「色彩」下一個定義。想了良久﹐亦不能夠把「色彩」聯繫到另外一些事物上。因此﹐實在沒有靈感來用「色彩」做一個故事。這是我說這次題目有點難度的解釋。
想來想去﹐也沒有頭緒下﹐我便重翻那些報紙。因為報紙裡面經常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揮。
在這個時候﹐最大的新聞當然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每天﹐除了一定佔上了頭版外﹐《泰晤士報》至少還有三版篇幅來報導那加沙的戰事。讀著讀著﹐我不能不同情起住在加沙裡面的那些巴勒斯坦人。上星期四﹐在報上讀了一篇很有IRONY的新聞後﹐在毫無頭緒寫「兩周一聚」的故事下﹐我決定改篇那一個真人真事。在JEFFREY ARCHER的短篇小說裡﹐也有一些是真人真事來的。
這就是那個故事的來源。當然﹐為了遷就故事的發展﹐背景是完全脫離了現實。完全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拉不上任何關係。
或者﹐不限定篇幅﹐這個故事會寫得好一點。因為我的野心太大了﹐的確有許多東西想表達出來。在自限的篇幅底下﹐有幾條線開了﹐可是沒有發展下去。不過﹐我暫時沒有打算開始寫一些長篇故事。始終這是一件很花精神的事情。
於是﹐這次「兩周一聚」的故事就寫得很不好。
寫了這篇東西出來﹐其實是希望大家多關心一下加沙戰事的發展。因為我怕沒有人能夠完成那一篇故事﹔因為我怕故事裡面的反戰意識不是太強。至於那個煙幕彈﹐大家可以留意《泰晤士報》上星期兩天的報導。那其實是一種被禁止用作攻擊的武器﹐只能作掩護。
我記得﹐陶傑在課堂裡說過這樣的一句說話﹕「要知道自己那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文章寫好後﹐先擱在一旁﹐讓自己的腦袋休息休息﹐或看電視﹐或讀讀書﹐總之要讓自己忘掉那一篇文章。當自己真的忘掉那篇文章後﹐便拿回來重讀一篇。假如還能夠從頭到尾讀一遍﹐那篇文章不會差得到哪兒去﹔假如還能夠讀得津津有味﹐有欲罷不能的感覺﹐那篇文章一定可以得到別人喜愛。這個說法﹐或許大家會都有點意外。可是﹐的而且確﹐寫文章的人自己從來就是一位不偏不倚的評判。假如自己讀後也感覺到毫無趣味可言﹐怎能妄想別人會喜歡﹖」
老實說﹐早前那幾次在「兩周一聚」寫的故事﹐我是能夠來回讀幾遍﹐也沒有一點悶的感覺。不過﹐這一次﹐是有點辛苦地方能重讀一遍。所以﹐也沒有興致花點心思修改一番。因為我知道﹐便是用著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能夠把一個失敗的短故事化成神奇。一起筆就失敗了。
我想過﹐是這次題目太有點難度罷﹖我完全不知道「色彩」會是些什麼﹔也未能夠替「色彩」下一個定義。想了良久﹐亦不能夠把「色彩」聯繫到另外一些事物上。因此﹐實在沒有靈感來用「色彩」做一個故事。這是我說這次題目有點難度的解釋。
想來想去﹐也沒有頭緒下﹐我便重翻那些報紙。因為報紙裡面經常有許多有趣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揮。
在這個時候﹐最大的新聞當然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每天﹐除了一定佔上了頭版外﹐《泰晤士報》至少還有三版篇幅來報導那加沙的戰事。讀著讀著﹐我不能不同情起住在加沙裡面的那些巴勒斯坦人。上星期四﹐在報上讀了一篇很有IRONY的新聞後﹐在毫無頭緒寫「兩周一聚」的故事下﹐我決定改篇那一個真人真事。在JEFFREY ARCHER的短篇小說裡﹐也有一些是真人真事來的。
這就是那個故事的來源。當然﹐為了遷就故事的發展﹐背景是完全脫離了現實。完全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拉不上任何關係。
或者﹐不限定篇幅﹐這個故事會寫得好一點。因為我的野心太大了﹐的確有許多東西想表達出來。在自限的篇幅底下﹐有幾條線開了﹐可是沒有發展下去。不過﹐我暫時沒有打算開始寫一些長篇故事。始終這是一件很花精神的事情。
於是﹐這次「兩周一聚」的故事就寫得很不好。
寫了這篇東西出來﹐其實是希望大家多關心一下加沙戰事的發展。因為我怕沒有人能夠完成那一篇故事﹔因為我怕故事裡面的反戰意識不是太強。至於那個煙幕彈﹐大家可以留意《泰晤士報》上星期兩天的報導。那其實是一種被禁止用作攻擊的武器﹐只能作掩護。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前言﹕這是一個叫「兩週一聚」的活動。是網友米雪兒發起。每月十五日﹑三十日﹐一班住在世界不同角落的香港人都會一起寫同一個題目。今天是第六次相聚。主題定為「色彩」。乃是MADDOG的心思。
(一)
兩個相鄰國家因邊界問題﹐再次開火。是三年裡的第十八次。其中一個因為得到世界軍事強國支持﹐本應很迅速地便可以拿下他們希望拿下的十個城鎮﹐早早結束這場本來就不應該開始的戰爭﹔可是﹐另外一個雖然戰略上和軍事設施上都遠遠不及﹐卻憑著民眾那道熾熱的愛國之情﹑那顆願意犧牲自己保衛國家之心﹐戰況竟然呈膠著狀態。三年來﹐那個軍事上比較先進的國家勉強算佔得著點甜頭﹐也只不過是因為在戰爭開始初期﹐在聯合國介入下﹐逼令得到鄰國同意割讓北部那個本來就有點爭議的城鎮出來罷了。在這種不勝不敗的情形底下﹐戰爭是不可能有停下來的一天﹐苦了的就完全是兩個國家的民眾。尤其是住在邊境城鎮那一些。
(二)
這故事﹐發生在該先進國家裡面一個接壤那北部淪陷區的城鎮。說是「淪陷區」﹐因為故事的主角來自那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假如主角是那個比較先進的國家的人﹐那就不會是「淪陷區」﹐而是「佔領區」﹔又或者﹐跟隨那個先進國家的政府文件﹐用上「一個熱切期待回歸祖國的新城鎮」這樣的一個古怪名詞。
(三)
躺在病榻上﹐黛璃努力睜開疲憊的雙眼望出窗外﹐只見白矇矇一片。她知道﹐從這個窗望出去﹐應該可以看到自己出生的那一個城鎮--那一個北部淪陷區。
應該可以。
春天已經來到﹐滿山都應該鋪滿了斑斕的色彩。因為這是萬花爭妍鬥麗的時候。要成功開支散葉﹐就要努力吸引蜜蜂和蝴蝶鑽進來﹐好讓她們把花粉傳播開去。不過﹐這都是黛璃孩童時的回憶。現在﹐滿眼所見﹐就只有那霸道非常的白色﹐其他顏色都給橫蠻地驅走了。黛璃知道﹐那是煙幕彈的關係。是用來掩護地面部隊進攻。那些顏色美艷的鮮花當然也就給煙幕彈放出來的濃霧遮蓋了。可是﹐在這烽火連天的日子﹐山上究竟還剩下幾多朵花﹖便是有幸殘存﹐都給採下﹐放到了那些英勇士兵的墓前罷。何況﹐那裡還有蜜蜂和蝴蝶替自己傳播花粉﹖自己也不希望下一代跟自己一起受著這樣的苦難。有著砲火轟隆做背景襯托﹐傳宗接代原來是一幕又一幕的悲劇創作。春天﹖還不過是冬天的延續。換個名字罷了。
悲劇。誰不曉得這是一場集體悲劇﹖只不過同時候﹐大家也相信在這場集體悲劇裡面﹐別人的才是悲劇的中心﹐自己飾演的那一幕其實有點喜劇成份。於是﹐黛璃週圍也不是沒有一點春天生氣勃勃的氣息。原來﹐也不是所有鮮花都給送到了士兵的墓前。在黛璃住進的那間鬧哄哄的產房裡面﹐就放滿了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鮮花﹐弄得那間住上了十個產婦的房間香氣洋溢。都是送給那些新做母親的女生的。丈夫送來的﹐父母親送來的﹐老爺奶奶送來的﹐其他親戚送來的﹐鄰居送來的﹐朋友送來的。不過﹐沒有一朵是屬於黛璃的。因為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朋友知道她和她的孩子就困在鄰國這一邊。
鄰國﹖這是不能喊出口的。法律上﹐三年前﹐這個國家已經再不是別人的國家﹐而是自己的國家。可是﹐三年了﹐跟身邊的人一樣﹐黛璃依然未能接受得到「自己的國家其實是別人的國家﹐別人的國家則是自己的國家」這種荒謬的改變。
這實在不能怪她們。無疑﹐在合法得到那個北部城鎮後﹐那個先進國家已經大力投放資源去改善城鎮裡面十分落後的基本設施﹐來爭取民心﹐以求贏得民眾支持。包括其餘九個要拿下的城鎮。不過﹐這三年來﹐黛璃她們其實生活在一個孤獨的圍城裡面。一個在兩個國家中間﹐給二十四小時接通上高壓電的鐵絲網團團圍繞著的圍城裡面。那個鐵絲網就是那個新定的邊界。可是﹐為了防止那個落後國家的人藉著「佔領區」之便﹐混入來搗亂﹐破壞軍事設施﹐以至偷取軍方資料﹐雖然法律上已經是自己的領土﹐那個先進國家還是把那接壤的地方封鎖了﹐派遣士兵把守﹐嚴格監管進出的人。在這樣處處防範下﹐他們不但贏不到太多的人心﹐反而助燃起了「淪陷區」的人的反抗之情。這一次﹐兩國再度開火﹐近因便是「淪陷區」地下反對組織的人刺殺了「佔領區」的首長。
(四)
窗外一片白矇矇﹐根本不能看得見什麼。不過﹐無論多困倦﹐黛璃依然努力地凝望著那一大片白色﹐像等到什麼似的﹐仿彿只要多花點心機﹐便能夠看得穿那煙幕彈的濃霧﹐看得到家裡面的兩個小孩子﹐看得到丈夫世民﹐看得到老爺和奶奶。他們應該都跟自己一樣擔心著對方。外面給濃霧緊緊鎖著﹐快接近七十二小時﹐還是沒有一點會退去的跡象。黛璃知道﹐只有這次駁火完結﹐那些煙霧才會散去﹔也只有那些煙霧散去﹐關卡才會重開﹐她才可以返回「淪陷區」。可是﹐看著週邊那些來探望的人的神色﹐這應該不是一個星期內會發生的事情。
黛璃的確很累了。自三天前醒過來後﹐她才合共睡了不夠十個小時。醫生護士都要她多休息﹐要她養足精神照顧那新生的女孩。因為這間在戰事前線的醫院已經沒有足夠人手照料那些傷兵﹐所以﹐照顧新生嬰孩的責任都要全部落在母親身上﹐沒有護士能夠幫忙。可是﹐在這別人的地方﹐在這個正跟自己國家交戰的地方裡面﹐她始終不能睡得甜。她有點怕。雖然﹐大家也沒有把她看作外人﹔雖然﹐大家也沒有把她看作殺害自己同胞的一份子。記得鄰床的那個少婦昨天便跟她說過﹐在戰爭裡頭﹐除了掌權的那幾個人外﹐大家還有什麼國籍的分別﹖都是受害的一群。
(五)
都是受害的一群。
黛璃躺在床上﹐望著身旁睡得正甜的女兒﹐心裡重複著那個少婦的說話。
這完全是一個意外。在這樣的局勢底下﹐她和世民都沒有打算多要一個孩子。家裡面已經有三個。他們不希望多製造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受苦受難。可是﹐那天晚上﹐當世民射精那一刻﹐她也覺得有點異樣。果然﹐抽出來後﹐他們發現原來那個國產的避孕袋穿了個洞。打仗時候﹐百物騰貴﹐大家都偷工減料。當證實有了身孕後﹐他們曾經想過把胎兒打掉。不過﹐這始終是上天的恩賜﹐他們不敢不接受。況且﹐家裡面的那三兄弟早就想要一個妹妹。世民當醫生的工錢﹐也應該可以多養一個小孩。
想到這裡﹐黛璃記起了那個今年才四歲的三弟。他上洗手間洗澡﹐也去了近一個小時﹐怎麼還未有回來﹖該不會發生了什麼事情罷﹖黛璃很擔心﹐於是便立即站起身來﹐抱起初生女兒﹐走去洗手間看過究竟。她怕三弟又再昏倒在地上。
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病﹐她才腹大便便一個人拖著他跑到鄰國來。這是世民提議的。他說﹐唯有這兒方有設備檢查一下三弟的腦袋﹐查看究竟為什麼他會突然昏倒。因為法律上都已經是同一個國家的人﹐而且為了贏得民眾支持﹐先進國家政府是容許「佔領區」的人過來醫病﹐所以﹐帶三弟過去檢查﹐完全不是一個問題。本來﹐世民打算親自帶三弟去。可是﹐臨出門時﹐卻給地下反對組織的人脅持了去﹐要他立即為一個首領開刀﹐取走身體裡面那些子彈。因此﹐黛璃唯有自己拖著三弟過關。也因此﹐碰上了兩國再度開火﹐關卡上鎖﹐她和三弟就此要滯留在這個別人的地方。
抱著初生的女兒﹐黛璃拖著沒有一點力氣的步伐﹐心急如焚地直奔洗手間。週邊色彩斑斕的鮮花一下子都突然變了顏色。是外面的煙幕彈的濃霧闖了進來產房嗎﹖
(六)
窗外依然白矇矇一片。沒有其他一點色彩。
[按﹕其他報名參加派對的﹐請留意MAD DOG。]
(一)
兩個相鄰國家因邊界問題﹐再次開火。是三年裡的第十八次。其中一個因為得到世界軍事強國支持﹐本應很迅速地便可以拿下他們希望拿下的十個城鎮﹐早早結束這場本來就不應該開始的戰爭﹔可是﹐另外一個雖然戰略上和軍事設施上都遠遠不及﹐卻憑著民眾那道熾熱的愛國之情﹑那顆願意犧牲自己保衛國家之心﹐戰況竟然呈膠著狀態。三年來﹐那個軍事上比較先進的國家勉強算佔得著點甜頭﹐也只不過是因為在戰爭開始初期﹐在聯合國介入下﹐逼令得到鄰國同意割讓北部那個本來就有點爭議的城鎮出來罷了。在這種不勝不敗的情形底下﹐戰爭是不可能有停下來的一天﹐苦了的就完全是兩個國家的民眾。尤其是住在邊境城鎮那一些。
(二)
這故事﹐發生在該先進國家裡面一個接壤那北部淪陷區的城鎮。說是「淪陷區」﹐因為故事的主角來自那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假如主角是那個比較先進的國家的人﹐那就不會是「淪陷區」﹐而是「佔領區」﹔又或者﹐跟隨那個先進國家的政府文件﹐用上「一個熱切期待回歸祖國的新城鎮」這樣的一個古怪名詞。
(三)
躺在病榻上﹐黛璃努力睜開疲憊的雙眼望出窗外﹐只見白矇矇一片。她知道﹐從這個窗望出去﹐應該可以看到自己出生的那一個城鎮--那一個北部淪陷區。
應該可以。
春天已經來到﹐滿山都應該鋪滿了斑斕的色彩。因為這是萬花爭妍鬥麗的時候。要成功開支散葉﹐就要努力吸引蜜蜂和蝴蝶鑽進來﹐好讓她們把花粉傳播開去。不過﹐這都是黛璃孩童時的回憶。現在﹐滿眼所見﹐就只有那霸道非常的白色﹐其他顏色都給橫蠻地驅走了。黛璃知道﹐那是煙幕彈的關係。是用來掩護地面部隊進攻。那些顏色美艷的鮮花當然也就給煙幕彈放出來的濃霧遮蓋了。可是﹐在這烽火連天的日子﹐山上究竟還剩下幾多朵花﹖便是有幸殘存﹐都給採下﹐放到了那些英勇士兵的墓前罷。何況﹐那裡還有蜜蜂和蝴蝶替自己傳播花粉﹖自己也不希望下一代跟自己一起受著這樣的苦難。有著砲火轟隆做背景襯托﹐傳宗接代原來是一幕又一幕的悲劇創作。春天﹖還不過是冬天的延續。換個名字罷了。
悲劇。誰不曉得這是一場集體悲劇﹖只不過同時候﹐大家也相信在這場集體悲劇裡面﹐別人的才是悲劇的中心﹐自己飾演的那一幕其實有點喜劇成份。於是﹐黛璃週圍也不是沒有一點春天生氣勃勃的氣息。原來﹐也不是所有鮮花都給送到了士兵的墓前。在黛璃住進的那間鬧哄哄的產房裡面﹐就放滿了各式各樣色彩斑斕的鮮花﹐弄得那間住上了十個產婦的房間香氣洋溢。都是送給那些新做母親的女生的。丈夫送來的﹐父母親送來的﹐老爺奶奶送來的﹐其他親戚送來的﹐鄰居送來的﹐朋友送來的。不過﹐沒有一朵是屬於黛璃的。因為沒有一個親人﹑沒有一個朋友知道她和她的孩子就困在鄰國這一邊。
鄰國﹖這是不能喊出口的。法律上﹐三年前﹐這個國家已經再不是別人的國家﹐而是自己的國家。可是﹐三年了﹐跟身邊的人一樣﹐黛璃依然未能接受得到「自己的國家其實是別人的國家﹐別人的國家則是自己的國家」這種荒謬的改變。
這實在不能怪她們。無疑﹐在合法得到那個北部城鎮後﹐那個先進國家已經大力投放資源去改善城鎮裡面十分落後的基本設施﹐來爭取民心﹐以求贏得民眾支持。包括其餘九個要拿下的城鎮。不過﹐這三年來﹐黛璃她們其實生活在一個孤獨的圍城裡面。一個在兩個國家中間﹐給二十四小時接通上高壓電的鐵絲網團團圍繞著的圍城裡面。那個鐵絲網就是那個新定的邊界。可是﹐為了防止那個落後國家的人藉著「佔領區」之便﹐混入來搗亂﹐破壞軍事設施﹐以至偷取軍方資料﹐雖然法律上已經是自己的領土﹐那個先進國家還是把那接壤的地方封鎖了﹐派遣士兵把守﹐嚴格監管進出的人。在這樣處處防範下﹐他們不但贏不到太多的人心﹐反而助燃起了「淪陷區」的人的反抗之情。這一次﹐兩國再度開火﹐近因便是「淪陷區」地下反對組織的人刺殺了「佔領區」的首長。
(四)
窗外一片白矇矇﹐根本不能看得見什麼。不過﹐無論多困倦﹐黛璃依然努力地凝望著那一大片白色﹐像等到什麼似的﹐仿彿只要多花點心機﹐便能夠看得穿那煙幕彈的濃霧﹐看得到家裡面的兩個小孩子﹐看得到丈夫世民﹐看得到老爺和奶奶。他們應該都跟自己一樣擔心著對方。外面給濃霧緊緊鎖著﹐快接近七十二小時﹐還是沒有一點會退去的跡象。黛璃知道﹐只有這次駁火完結﹐那些煙霧才會散去﹔也只有那些煙霧散去﹐關卡才會重開﹐她才可以返回「淪陷區」。可是﹐看著週邊那些來探望的人的神色﹐這應該不是一個星期內會發生的事情。
黛璃的確很累了。自三天前醒過來後﹐她才合共睡了不夠十個小時。醫生護士都要她多休息﹐要她養足精神照顧那新生的女孩。因為這間在戰事前線的醫院已經沒有足夠人手照料那些傷兵﹐所以﹐照顧新生嬰孩的責任都要全部落在母親身上﹐沒有護士能夠幫忙。可是﹐在這別人的地方﹐在這個正跟自己國家交戰的地方裡面﹐她始終不能睡得甜。她有點怕。雖然﹐大家也沒有把她看作外人﹔雖然﹐大家也沒有把她看作殺害自己同胞的一份子。記得鄰床的那個少婦昨天便跟她說過﹐在戰爭裡頭﹐除了掌權的那幾個人外﹐大家還有什麼國籍的分別﹖都是受害的一群。
(五)
都是受害的一群。
黛璃躺在床上﹐望著身旁睡得正甜的女兒﹐心裡重複著那個少婦的說話。
這完全是一個意外。在這樣的局勢底下﹐她和世民都沒有打算多要一個孩子。家裡面已經有三個。他們不希望多製造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受苦受難。可是﹐那天晚上﹐當世民射精那一刻﹐她也覺得有點異樣。果然﹐抽出來後﹐他們發現原來那個國產的避孕袋穿了個洞。打仗時候﹐百物騰貴﹐大家都偷工減料。當證實有了身孕後﹐他們曾經想過把胎兒打掉。不過﹐這始終是上天的恩賜﹐他們不敢不接受。況且﹐家裡面的那三兄弟早就想要一個妹妹。世民當醫生的工錢﹐也應該可以多養一個小孩。
想到這裡﹐黛璃記起了那個今年才四歲的三弟。他上洗手間洗澡﹐也去了近一個小時﹐怎麼還未有回來﹖該不會發生了什麼事情罷﹖黛璃很擔心﹐於是便立即站起身來﹐抱起初生女兒﹐走去洗手間看過究竟。她怕三弟又再昏倒在地上。
就是因為這個孩子的病﹐她才腹大便便一個人拖著他跑到鄰國來。這是世民提議的。他說﹐唯有這兒方有設備檢查一下三弟的腦袋﹐查看究竟為什麼他會突然昏倒。因為法律上都已經是同一個國家的人﹐而且為了贏得民眾支持﹐先進國家政府是容許「佔領區」的人過來醫病﹐所以﹐帶三弟過去檢查﹐完全不是一個問題。本來﹐世民打算親自帶三弟去。可是﹐臨出門時﹐卻給地下反對組織的人脅持了去﹐要他立即為一個首領開刀﹐取走身體裡面那些子彈。因此﹐黛璃唯有自己拖著三弟過關。也因此﹐碰上了兩國再度開火﹐關卡上鎖﹐她和三弟就此要滯留在這個別人的地方。
抱著初生的女兒﹐黛璃拖著沒有一點力氣的步伐﹐心急如焚地直奔洗手間。週邊色彩斑斕的鮮花一下子都突然變了顏色。是外面的煙幕彈的濃霧闖了進來產房嗎﹖
(六)
窗外依然白矇矇一片。沒有其他一點色彩。
[按﹕其他報名參加派對的﹐請留意MAD DOG。]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上班途中﹐在火車上碰上了一位同事。閒談間﹐赫然發現原來一月也差不多過了一半。時間溜走的速度﹐實在快得有點教人害怕。不經不覺間﹐新的一年已經耗了十多天﹐似乎實在是時候認真落實一下早前為今年定下的一些大計。
我跟自己說過﹐這一年﹐我不能讓自己有太多的遺憾。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個不能裝載太多新的遺憾的年紀。
那是讀過老友在聖誕卡上的話後﹐我跟自己許下的承諾。老友寫道﹕「很記得某部電影談到新年的一句說話﹕『EVERONE DESERVES A SECOND CHANCE』。我想﹐每個人在過去一年﹐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遺憾。新年的來臨總帶給人一點希望。期待新的一年能把遺憾變成滿足。」這個老友的確很懂得我的心事。縱然相隔了八個小時的時差﹐竟然不用開口﹐也能夠讀得到我的心。有友如此﹐夫復可求﹖
在這個一月中旬的時候﹐再次翻開那張聖誕卡﹐不能說沒有一點感動。因為﹐我相信﹐那是我今年收到的唯一一張聖誕卡。
那天﹐放假完畢﹐從倫敦返回都柏林。回到住所﹐滿以為信箱裡面有一大堆信件﹐畢竟﹐到美國渡聖誕前﹐我今年還未有收到一封聖誕卡﹔可是﹐一打開來﹐除了幾封銀行信和一些外賣傳單外﹐就只有一封信是來自香港的。我認得信封上的字。就是那位老友上月初跟我提及﹐錯過了截郵日期的那張聖誕卡。
我打開床頭櫃的抽屜﹐把那張聖誕卡跟早兩年收到的那一堆放在一起。我突然感到有點諷刺。或者﹐是活該的。
搬到歐洲生活後﹐這是我的第三個聖誕。上兩年﹐我都趁公司聖誕休息兩個星期之便﹐返回香港一趟。明明知道我會在香港跟大家一起渡聖誕﹐我還是收到一張又一張的聖誕卡。兩年聖誕﹐我都想過帶回公司去﹐貼到自己那張寫字檯旁的壁報板上﹐弄一棵聖誕樹的形狀出來﹐算是一點裝飾。不過﹐因為數量有點多﹐我怕招人妒忌﹐所以﹐只有想像的份兒。始終沒有行動。跟許多我打算做的事情的命運一樣。
想不到﹐今年不回香港渡聖誕﹐反而就只收到一張聖誕卡。不是很諷刺嗎﹖
我本來就是一個古怪的人。來到彼邦生活後﹐在多樣不同文化的衝擊下﹐我的思想變得更加古怪。我喜歡每天下班回家﹐打開信箱的時候﹐會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我需要一些觸摸得到的東西﹐來證實自己的存在。所以﹐每次旅行﹐我都會寫許多明信片給朋友﹔我也喜歡跟一些老友寫信。我希望他們也能受我感染﹐會給我寫明信片﹐會給我寫信。我承認﹐我不斷地寫的出發點﹐其實是很自私的。
或者﹐大家也看透了我。知道收到我的聖誕卡﹐其實不是收到我那遙遠的祝福﹐而是我溫馨的提示﹐要大家記緊也好給我寄上一張。於是﹐今年﹐我就只收得到一張。
失望﹐固然是有點。不過﹐也可以換過角度來看這件事情。至少﹐我還有一個對我不離不棄的老友。縱然我是如此的自私﹐縱然我是如此的狂妄自大﹐縱然是如此不值得跟我交個朋友。這個老友還是明白到﹐我這一個獨自在海外生活的人﹐是如此看重每個朋友的親筆簽名。
Do I deserve a second chance? 希望大家的答案不是「PROBABLY NOT」。
我跟自己說過﹐這一年﹐我不能讓自己有太多的遺憾。因為我已經到了一個不能裝載太多新的遺憾的年紀。
那是讀過老友在聖誕卡上的話後﹐我跟自己許下的承諾。老友寫道﹕「很記得某部電影談到新年的一句說話﹕『EVERONE DESERVES A SECOND CHANCE』。我想﹐每個人在過去一年﹐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遺憾。新年的來臨總帶給人一點希望。期待新的一年能把遺憾變成滿足。」這個老友的確很懂得我的心事。縱然相隔了八個小時的時差﹐竟然不用開口﹐也能夠讀得到我的心。有友如此﹐夫復可求﹖
在這個一月中旬的時候﹐再次翻開那張聖誕卡﹐不能說沒有一點感動。因為﹐我相信﹐那是我今年收到的唯一一張聖誕卡。
那天﹐放假完畢﹐從倫敦返回都柏林。回到住所﹐滿以為信箱裡面有一大堆信件﹐畢竟﹐到美國渡聖誕前﹐我今年還未有收到一封聖誕卡﹔可是﹐一打開來﹐除了幾封銀行信和一些外賣傳單外﹐就只有一封信是來自香港的。我認得信封上的字。就是那位老友上月初跟我提及﹐錯過了截郵日期的那張聖誕卡。
我打開床頭櫃的抽屜﹐把那張聖誕卡跟早兩年收到的那一堆放在一起。我突然感到有點諷刺。或者﹐是活該的。
搬到歐洲生活後﹐這是我的第三個聖誕。上兩年﹐我都趁公司聖誕休息兩個星期之便﹐返回香港一趟。明明知道我會在香港跟大家一起渡聖誕﹐我還是收到一張又一張的聖誕卡。兩年聖誕﹐我都想過帶回公司去﹐貼到自己那張寫字檯旁的壁報板上﹐弄一棵聖誕樹的形狀出來﹐算是一點裝飾。不過﹐因為數量有點多﹐我怕招人妒忌﹐所以﹐只有想像的份兒。始終沒有行動。跟許多我打算做的事情的命運一樣。
想不到﹐今年不回香港渡聖誕﹐反而就只收到一張聖誕卡。不是很諷刺嗎﹖
我本來就是一個古怪的人。來到彼邦生活後﹐在多樣不同文化的衝擊下﹐我的思想變得更加古怪。我喜歡每天下班回家﹐打開信箱的時候﹐會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因為我需要一些觸摸得到的東西﹐來證實自己的存在。所以﹐每次旅行﹐我都會寫許多明信片給朋友﹔我也喜歡跟一些老友寫信。我希望他們也能受我感染﹐會給我寫明信片﹐會給我寫信。我承認﹐我不斷地寫的出發點﹐其實是很自私的。
或者﹐大家也看透了我。知道收到我的聖誕卡﹐其實不是收到我那遙遠的祝福﹐而是我溫馨的提示﹐要大家記緊也好給我寄上一張。於是﹐今年﹐我就只收得到一張。
失望﹐固然是有點。不過﹐也可以換過角度來看這件事情。至少﹐我還有一個對我不離不棄的老友。縱然我是如此的自私﹐縱然我是如此的狂妄自大﹐縱然是如此不值得跟我交個朋友。這個老友還是明白到﹐我這一個獨自在海外生活的人﹐是如此看重每個朋友的親筆簽名。
Do I deserve a second chance? 希望大家的答案不是「PROBABLY NOT」。
Tuesday, January 13, 2009
那天﹐跟朋友到餐廳吃過晚飯後﹐便來一回WINDOW SHOPPING。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日子﹐這該是最有益自己身心(因為多走路)﹐也有益銀包健康(因為只看不買)的活動。
在這方面﹐都柏林當然是值得一讚。除了星期四那天﹐店鋪會晚一點關門外﹐其他日子(當然包括星期六及星期天)﹐假如過了晚上六點鐘﹐要SHOPPING的話﹐也唯有WINDOW SHOPPING。所以﹐我喜歡在愛爾蘭生活。在倫敦﹑在紐約﹑在香港﹐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在街上走﹐總能夠遇上機會花錢購物﹔要多儲一點錢﹐不會是一件輕易的事情﹐因為外面就是有太多誘惑。在愛爾蘭﹐到了夜晚﹐只要不流連酒館﹑夜總會﹐要花錢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便是戲院﹐八時許的場次﹐已經是當天放映的最後一場。吃晚飯吃晚了點﹐隨時連這樣的娛樂也錯過掉。落後的城市就是有其落後的好處。(話雖這樣說﹐我也不是沒有困難去儲錢。因為一有空﹐我總會跑到其他國家去。當然﹐倫敦是我的首選。我不能相像自己整個月都留在都柏林。我始終是一個香港人。)
我和朋友沿著河畔漫走。經過一間旅行社﹐櫥窗外寫滿了許多到英國觀看足球賽的旅行團。價錢都不多於五百塊。假如是包機票﹑住宿﹑接送和球票﹐我認為是一個合理的價錢。因為寫出來的球賽裡面﹐有一些平常人實在是很困難才找到一張票子的。像默西塞郡打比﹕愛華頓對利物浦。沒有多一點到現場觀看球賽的證據﹐根本就沒有資格排隊買門票。
下次默西塞郡打比是星期一夜晚﹐我是不可能到現場支持愛華頓的了。因為二月的時候﹐我將要放假兩個星期﹐返回香港。總不好意思放假放得太密罷﹖
我繼續在那大堆球賽中尋找﹐終於給我找到一場我也有興趣的比賽﹕愛華頓作客曼聯。我當然想去奧脫福球場﹐親眼目睹叛徒榮亂妮(WAYNE ROONEY)如何遭愛華頓教訓一頓﹑羞辱一餐。望著那個價錢﹐我禁不住大喊起來。才不過一百九十九塊。我跟朋友道﹕「明天早上﹐我要到這裡查看一下。」
才說畢﹐朋友便指著那櫥窗說﹕「那個時候你不是返了香港嗎﹖」
我按著朋友所指﹐再望望那塊櫥窗﹐赫然發覺那個比賽日子是二月九日。
我喊道﹕「不可能的。早兩天﹐我才到愛華頓的網頁逛過一逛﹐查看一下餘下來的賽程﹐好讓我安排飛到利物浦看一場比賽。我肯定愛華頓作客曼聯是二月第一個星期。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會對利物浦兩次﹐然後主場迎戰阿仙奴﹐跟著就是曼聯。我記得﹐我跟自己這樣說﹐只要我們全贏這四場比賽﹐我們應該再次可以挑戰參賽歐洲冠軍球會杯的資格。所以﹐不可能是二月九日。......啊﹗一百九十九塊實在太吸引人了......」我發現朋友已經沒有理會我﹐獨自一人走開﹐於是﹐便急步走上前去。
「怎麼走得這樣快﹖你不打算跟我一起去嗎﹖」我問道。
「要看你如何全球投入地去擁護愛華頓﹑如何瘋癲地去咒罵榮亂妮﹐在酒館點杯啤酒便成﹐實在不用多花一些無謂金錢。」朋友扮作很有道理般回答說。
我意識到﹐這個話題應該是時候結束。於是﹐便不答話﹐繼續我們的WINDOW SHOPPING好了。
在這方面﹐都柏林當然是值得一讚。除了星期四那天﹐店鋪會晚一點關門外﹐其他日子(當然包括星期六及星期天)﹐假如過了晚上六點鐘﹐要SHOPPING的話﹐也唯有WINDOW SHOPPING。所以﹐我喜歡在愛爾蘭生活。在倫敦﹑在紐約﹑在香港﹐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在街上走﹐總能夠遇上機會花錢購物﹔要多儲一點錢﹐不會是一件輕易的事情﹐因為外面就是有太多誘惑。在愛爾蘭﹐到了夜晚﹐只要不流連酒館﹑夜總會﹐要花錢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便是戲院﹐八時許的場次﹐已經是當天放映的最後一場。吃晚飯吃晚了點﹐隨時連這樣的娛樂也錯過掉。落後的城市就是有其落後的好處。(話雖這樣說﹐我也不是沒有困難去儲錢。因為一有空﹐我總會跑到其他國家去。當然﹐倫敦是我的首選。我不能相像自己整個月都留在都柏林。我始終是一個香港人。)
我和朋友沿著河畔漫走。經過一間旅行社﹐櫥窗外寫滿了許多到英國觀看足球賽的旅行團。價錢都不多於五百塊。假如是包機票﹑住宿﹑接送和球票﹐我認為是一個合理的價錢。因為寫出來的球賽裡面﹐有一些平常人實在是很困難才找到一張票子的。像默西塞郡打比﹕愛華頓對利物浦。沒有多一點到現場觀看球賽的證據﹐根本就沒有資格排隊買門票。
下次默西塞郡打比是星期一夜晚﹐我是不可能到現場支持愛華頓的了。因為二月的時候﹐我將要放假兩個星期﹐返回香港。總不好意思放假放得太密罷﹖
我繼續在那大堆球賽中尋找﹐終於給我找到一場我也有興趣的比賽﹕愛華頓作客曼聯。我當然想去奧脫福球場﹐親眼目睹叛徒榮亂妮(WAYNE ROONEY)如何遭愛華頓教訓一頓﹑羞辱一餐。望著那個價錢﹐我禁不住大喊起來。才不過一百九十九塊。我跟朋友道﹕「明天早上﹐我要到這裡查看一下。」
才說畢﹐朋友便指著那櫥窗說﹕「那個時候你不是返了香港嗎﹖」
我按著朋友所指﹐再望望那塊櫥窗﹐赫然發覺那個比賽日子是二月九日。
我喊道﹕「不可能的。早兩天﹐我才到愛華頓的網頁逛過一逛﹐查看一下餘下來的賽程﹐好讓我安排飛到利物浦看一場比賽。我肯定愛華頓作客曼聯是二月第一個星期。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們會對利物浦兩次﹐然後主場迎戰阿仙奴﹐跟著就是曼聯。我記得﹐我跟自己這樣說﹐只要我們全贏這四場比賽﹐我們應該再次可以挑戰參賽歐洲冠軍球會杯的資格。所以﹐不可能是二月九日。......啊﹗一百九十九塊實在太吸引人了......」我發現朋友已經沒有理會我﹐獨自一人走開﹐於是﹐便急步走上前去。
「怎麼走得這樣快﹖你不打算跟我一起去嗎﹖」我問道。
「要看你如何全球投入地去擁護愛華頓﹑如何瘋癲地去咒罵榮亂妮﹐在酒館點杯啤酒便成﹐實在不用多花一些無謂金錢。」朋友扮作很有道理般回答說。
我意識到﹐這個話題應該是時候結束。於是﹐便不答話﹐繼續我們的WINDOW SHOPPING好了。
Monday, January 12, 2009
兩年前﹐朋友知道我去了巴塞羅那和馬德里旅行後﹐都猜我這個足球迷一定參觀過魯營球場和班納貝球場。或者﹐至少到了其中一個。不過﹐當知道我兩個球場也沒有去過時﹐他們都很詫異﹐有點不大相信。
有人猜﹐是因為我跟兩個女生同行的關係。其實不然。我從來就沒有打算參觀球場。因為球場不是給人參觀的﹐球場是給人觀看球賽的。既然我在巴塞羅那的那幾天﹐巴塞羅那到了其他城市作客﹔在馬德里的日子﹐皇家馬德里甚至去了另外一個國家踢歐洲冠軍球會杯的比賽﹐我還有什麼到那兩個著名球場去的理由﹖倒不如留在市裡﹐陪陪那兩個美少女到處遊逛。
同樣原因﹐這次到紐約去﹐縱然知道紐約市兩大棒球會﹕洋基(YANKEES)和大都會(METS)﹐都因為同時會在新一屆球季起﹐在新落成的球場比賽﹐他們那兩個著名棒球場(尤其是有百年歷史的洋基球場)都要關門大吉﹐我還是沒有打算去遊一遊。這是冬天的時候﹐棒球球季早已結束。
或者﹐的確是有點可惜。可惜﹐始終未能在舊洋基球場看過一場比賽。未能近距離感受一下DIMAGGIO和BABE RUTH曾經呼吸過的空氣。無論洋基班主如何稱讚那個新洋基球場﹐在我看來﹐新球場欠缺的就是那傳奇般的歷史味道。以後的洋基比賽﹐跟以往的不再一樣。
說沒有到過那兩個棒球場去﹐其實也不大正確。
這次紐約之行﹐我們在曼克頓租了一間房子。屋主見我們乘早機返回倫敦﹐便托她的朋友駕車送我們到機場去。途中﹐我們便經過了那兩個球場。
那位屋主的朋友是個黑人﹐來自BRONX。當知道我們三天裡面都只在MIDTOWN和DOWNTOWN出沒後﹐縱然太陽還沒有爬出頭來﹐他還是很努力地沿途不斷介紹第五十五街以北那些地方給我們認識。
「那邊就是新澤西了。那一條便是通往新澤西的佐治華盛頓橋。」他指著左邊隔岸那黑漆漆的一團東西道﹔「這些大廈都是DONALD TRUMP的產業。」他又指著右邊那堆建築群道。
可能是我敏感﹐當駛過洋基球場時﹐這位來自BRONX的黑人確實有點興奮。他指著那兩座發光的山道﹕「洋基球場。一新一舊。很宏偉罷﹖」剛巧﹐電臺廣播提及洋基隊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依然大花金錢增兵﹐希望重溫十年前奪冠的美夢﹐ 我便扮作有點認識地﹐跟那位黑人談談那兩位剛加盟的投手﹕CC SABATHIA和AJ BURNETT。我說﹕「CC其實很不穩定﹔AJ則太容易受傷了。都不該是洋基為慶祝新球場落成﹐要簽下的球員。」他沒有說些什麼。可能知道我其實有點外行﹐根本犯不著跟我討論。
路過QUEENS的時候﹐那位黑人沒有偏心﹐也指了一指遠處兩座黑沉沉的山﹐介紹道﹕「大都會隊的球場。也是一新一舊。不過﹐為了省回些金錢來簽球員﹐他們不得不關掉球場所有的燈。交得了電費﹐便買不到球員。」我輕輕笑了一笑﹐並沒有說些什麼。因為我知道他對足球沒有一點認識﹐跟他談愛華頓﹐就如對牛彈琴一樣。我只默默希望大都會隊在新一屆球季的成績會比只懂花錢的洋基出色。
有人猜﹐是因為我跟兩個女生同行的關係。其實不然。我從來就沒有打算參觀球場。因為球場不是給人參觀的﹐球場是給人觀看球賽的。既然我在巴塞羅那的那幾天﹐巴塞羅那到了其他城市作客﹔在馬德里的日子﹐皇家馬德里甚至去了另外一個國家踢歐洲冠軍球會杯的比賽﹐我還有什麼到那兩個著名球場去的理由﹖倒不如留在市裡﹐陪陪那兩個美少女到處遊逛。
同樣原因﹐這次到紐約去﹐縱然知道紐約市兩大棒球會﹕洋基(YANKEES)和大都會(METS)﹐都因為同時會在新一屆球季起﹐在新落成的球場比賽﹐他們那兩個著名棒球場(尤其是有百年歷史的洋基球場)都要關門大吉﹐我還是沒有打算去遊一遊。這是冬天的時候﹐棒球球季早已結束。
或者﹐的確是有點可惜。可惜﹐始終未能在舊洋基球場看過一場比賽。未能近距離感受一下DIMAGGIO和BABE RUTH曾經呼吸過的空氣。無論洋基班主如何稱讚那個新洋基球場﹐在我看來﹐新球場欠缺的就是那傳奇般的歷史味道。以後的洋基比賽﹐跟以往的不再一樣。
說沒有到過那兩個棒球場去﹐其實也不大正確。
這次紐約之行﹐我們在曼克頓租了一間房子。屋主見我們乘早機返回倫敦﹐便托她的朋友駕車送我們到機場去。途中﹐我們便經過了那兩個球場。
那位屋主的朋友是個黑人﹐來自BRONX。當知道我們三天裡面都只在MIDTOWN和DOWNTOWN出沒後﹐縱然太陽還沒有爬出頭來﹐他還是很努力地沿途不斷介紹第五十五街以北那些地方給我們認識。
「那邊就是新澤西了。那一條便是通往新澤西的佐治華盛頓橋。」他指著左邊隔岸那黑漆漆的一團東西道﹔「這些大廈都是DONALD TRUMP的產業。」他又指著右邊那堆建築群道。
可能是我敏感﹐當駛過洋基球場時﹐這位來自BRONX的黑人確實有點興奮。他指著那兩座發光的山道﹕「洋基球場。一新一舊。很宏偉罷﹖」剛巧﹐電臺廣播提及洋基隊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依然大花金錢增兵﹐希望重溫十年前奪冠的美夢﹐ 我便扮作有點認識地﹐跟那位黑人談談那兩位剛加盟的投手﹕CC SABATHIA和AJ BURNETT。我說﹕「CC其實很不穩定﹔AJ則太容易受傷了。都不該是洋基為慶祝新球場落成﹐要簽下的球員。」他沒有說些什麼。可能知道我其實有點外行﹐根本犯不著跟我討論。
路過QUEENS的時候﹐那位黑人沒有偏心﹐也指了一指遠處兩座黑沉沉的山﹐介紹道﹕「大都會隊的球場。也是一新一舊。不過﹐為了省回些金錢來簽球員﹐他們不得不關掉球場所有的燈。交得了電費﹐便買不到球員。」我輕輕笑了一笑﹐並沒有說些什麼。因為我知道他對足球沒有一點認識﹐跟他談愛華頓﹐就如對牛彈琴一樣。我只默默希望大都會隊在新一屆球季的成績會比只懂花錢的洋基出色。
Sunday, January 11, 2009
從前﹐海港城那兒有一間賣洋娃娃和擺設的店子。名字是記不起來了。每次經過的時候﹐我都要走入店裡面逛逛。因為我很喜歡他們售賣的一種木刻人物造型擺設。
那其實是一個給人放零錢的木筒。筒外面寫上了這些零錢的用途﹐如﹕PUB MONEY﹔木筒上面﹐則是一個按照那個預定用途而彫刻出來的公仔。我記得﹐PUB MONEY就是一個雙手捧著酒杯大口大口飲著啤酒的大漢。造型很生動﹐很傳神的。有三種尺碼。最大的那個可有半個人那麼高。
有一年﹐有位老友生日﹐我便在他男朋友面前送了一個WEDDING MONEY給她﹐要她每天放些零錢入內﹐好好的儲錢﹐為將來嫁人準備一下。一年復一年﹐今年她也終於儲夠了錢﹐好教她那位也是我老友的男朋友答應迎娶她過門。
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MONEY TO BURN。是一個英國紳士頭頂高帽﹐執著手仗﹐用紙幣替自己燃點雪卡。
我當然很愛那個彫刻。唯妙唯肖的﹐很愛不釋手。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三個英文字﹕MONEY TO BURN。我以為﹐那是我們在陳俗世界裡的最高境界。說白點﹐我們努力工作﹐無非也是為了替自己多掙點可以作點火用的錢。
每次走入店裡面﹐我都要看一看那一個MONEY TO BURN。每次也很想買一個回家放。那個有半個人那麼高的回家裡放。尤其在灣仔自置業之後。可惜﹐銀包裡面就總是沒有一點可以作點火用的錢﹐所以﹐每一次也只有想像的份兒。
至於﹐那一間店是否還在。我亦不知曉。兩年前聖誕回港渡假的首個星期一﹐本來打算到海洋中心的晨衝買份《泰晤士報》。可是﹐在商場裡轉來轉去﹐始終找不著。問問管理員﹐方知道原來為了迎合那些自由行的旅客﹐這間書店早已關門大吉。沒有了英國人﹐SWIRE竟然決定留只有售貨員的PAGE ONE,而棄BOOK SELLERS晨衝﹐實在很教我失望。於是﹐我也決定不再在這個自小便經常進出的商場多留連一會兒。
突然想起了那個我很喜歡的木刻人物造型擺設﹐都因BANK OF ENGLAND跟隨美國之後又再宣佈減息。雖然未至差不多相等於零的利率﹐不過﹐也是一百三十四年歷史裡面最低的一次。才只有1.5%。《泰晤士報》有記者便很抵死地寫了一篇短文﹐題為﹕GOT GBP100 TO BURN﹖PUT IT ON DEPOSIT AND WATCH IT SHRINK。
在經濟這樣不景氣的時候﹐燒銀紙最「潮」的方法﹐原來就是放進銀行裡面。
那其實是一個給人放零錢的木筒。筒外面寫上了這些零錢的用途﹐如﹕PUB MONEY﹔木筒上面﹐則是一個按照那個預定用途而彫刻出來的公仔。我記得﹐PUB MONEY就是一個雙手捧著酒杯大口大口飲著啤酒的大漢。造型很生動﹐很傳神的。有三種尺碼。最大的那個可有半個人那麼高。
有一年﹐有位老友生日﹐我便在他男朋友面前送了一個WEDDING MONEY給她﹐要她每天放些零錢入內﹐好好的儲錢﹐為將來嫁人準備一下。一年復一年﹐今年她也終於儲夠了錢﹐好教她那位也是我老友的男朋友答應迎娶她過門。
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MONEY TO BURN。是一個英國紳士頭頂高帽﹐執著手仗﹐用紙幣替自己燃點雪卡。
我當然很愛那個彫刻。唯妙唯肖的﹐很愛不釋手。不過﹐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三個英文字﹕MONEY TO BURN。我以為﹐那是我們在陳俗世界裡的最高境界。說白點﹐我們努力工作﹐無非也是為了替自己多掙點可以作點火用的錢。
每次走入店裡面﹐我都要看一看那一個MONEY TO BURN。每次也很想買一個回家放。那個有半個人那麼高的回家裡放。尤其在灣仔自置業之後。可惜﹐銀包裡面就總是沒有一點可以作點火用的錢﹐所以﹐每一次也只有想像的份兒。
至於﹐那一間店是否還在。我亦不知曉。兩年前聖誕回港渡假的首個星期一﹐本來打算到海洋中心的晨衝買份《泰晤士報》。可是﹐在商場裡轉來轉去﹐始終找不著。問問管理員﹐方知道原來為了迎合那些自由行的旅客﹐這間書店早已關門大吉。沒有了英國人﹐SWIRE竟然決定留只有售貨員的PAGE ONE,而棄BOOK SELLERS晨衝﹐實在很教我失望。於是﹐我也決定不再在這個自小便經常進出的商場多留連一會兒。
突然想起了那個我很喜歡的木刻人物造型擺設﹐都因BANK OF ENGLAND跟隨美國之後又再宣佈減息。雖然未至差不多相等於零的利率﹐不過﹐也是一百三十四年歷史裡面最低的一次。才只有1.5%。《泰晤士報》有記者便很抵死地寫了一篇短文﹐題為﹕GOT GBP100 TO BURN﹖PUT IT ON DEPOSIT AND WATCH IT SHRINK。
在經濟這樣不景氣的時候﹐燒銀紙最「潮」的方法﹐原來就是放進銀行裡面。
Saturday, January 10, 2009
早前﹐《泰晤士報》在副刊裡刊登了一篇劇作家JOHN CLEESE的訪問。他說﹐他花上了畢生時間去了解女人。不過﹐當他跟第三任妻子離婚後﹐他發現﹐做一個六十八歲的單身男人的確是一件賞心樂事。
假如他確實曾經花上畢生時間去了解女人﹐我明白何解他會發現﹐他樂于做一個單身男人。因為女人不是給男人研究的。跟男人這一種動物不一樣﹐女人是一種不可以給人了解的動物。跑去研究女人﹑跑去了解女人﹐就是自尋煩惱﹐怎能夠得到快樂﹖
當然﹐我不是在推廣獨身主義。因為我不是一個獨身主義者。假如獨身是一件合乎常理的事﹐那麼﹐這個世界就應該只得男人。又或者祇得女人。(明顯地﹐我也認為同性戀不是一件合乎常理的事情。同理。)
我不過是說﹐男人根本就不應該去研究女人。也不應該嘗試去了解女人。唯有這樣﹐大家才能夠在男女關係上得到快樂。這個男女關係倒是泛指所有男性動物跟女性動物的關係。像父女﹑母子﹑姊弟等等。
教我有這樣的想法﹐皆因我有一個女上司。
從前的經驗告訴我﹐一個過了四十的獨身女人﹐其心理總是有點問題。很多時候﹐那個心理問題甚至大得教人討厭﹐很難相處。不過﹐自碰上這一個上司後﹐我這個理論不攻自破。
她是一個過了四十依然樂于助人﹑依然跟人容易相處的獨身女人。
在香港生活的時候﹐我見過一個四十開外的獨身女人。她總是喜歡拿公司裡面那些年輕女生來折磨。又經常喜歡對其他男生拋媚眼。我在都柏林碰上的這個獨身上司﹐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她倒很願意提拔那些年輕女生﹐對其他男生也一視同仁。
我跟她也算很合拍罷。
因為我曉得不去研究﹐也不去嘗試了解一下她。因為我知道﹐女人是不能了解的。
早陣子﹐承建商遲遲未能遞上設計圖給我們審閱。直到開會前的兩個小時﹐我們才陸續收到他們用電郵傳送過來的資料。上司說﹕「一會兒開會的時候﹐我決定扮作什麼也未收到﹐繼續向他們發炮。」不過﹐到跟承建商開會的時候﹐人家還未提及那些設計圖﹐上司已經趕著提出她對那些圖則的意見。幸好﹐我早料到此。於是﹐立即把那些新鮮熱辣的圖則放上會議桌。也緊接著上司﹐開口講出我的想法。
這不是第一次。
在短篇故事集《戀愛習慣》裡頭﹐DORIS LESSING寫過這樣的一句﹕「Sometimes boys say a thing, and they don't mean it the way we think. They feel they have to say it. It's not they don't mean it, but they mean it different.」那是一個母親教導女兒的說話。
這確實是一個很透徹的見解。
假如他確實曾經花上畢生時間去了解女人﹐我明白何解他會發現﹐他樂于做一個單身男人。因為女人不是給男人研究的。跟男人這一種動物不一樣﹐女人是一種不可以給人了解的動物。跑去研究女人﹑跑去了解女人﹐就是自尋煩惱﹐怎能夠得到快樂﹖
當然﹐我不是在推廣獨身主義。因為我不是一個獨身主義者。假如獨身是一件合乎常理的事﹐那麼﹐這個世界就應該只得男人。又或者祇得女人。(明顯地﹐我也認為同性戀不是一件合乎常理的事情。同理。)
我不過是說﹐男人根本就不應該去研究女人。也不應該嘗試去了解女人。唯有這樣﹐大家才能夠在男女關係上得到快樂。這個男女關係倒是泛指所有男性動物跟女性動物的關係。像父女﹑母子﹑姊弟等等。
教我有這樣的想法﹐皆因我有一個女上司。
從前的經驗告訴我﹐一個過了四十的獨身女人﹐其心理總是有點問題。很多時候﹐那個心理問題甚至大得教人討厭﹐很難相處。不過﹐自碰上這一個上司後﹐我這個理論不攻自破。
她是一個過了四十依然樂于助人﹑依然跟人容易相處的獨身女人。
在香港生活的時候﹐我見過一個四十開外的獨身女人。她總是喜歡拿公司裡面那些年輕女生來折磨。又經常喜歡對其他男生拋媚眼。我在都柏林碰上的這個獨身上司﹐卻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她倒很願意提拔那些年輕女生﹐對其他男生也一視同仁。
我跟她也算很合拍罷。
因為我曉得不去研究﹐也不去嘗試了解一下她。因為我知道﹐女人是不能了解的。
早陣子﹐承建商遲遲未能遞上設計圖給我們審閱。直到開會前的兩個小時﹐我們才陸續收到他們用電郵傳送過來的資料。上司說﹕「一會兒開會的時候﹐我決定扮作什麼也未收到﹐繼續向他們發炮。」不過﹐到跟承建商開會的時候﹐人家還未提及那些設計圖﹐上司已經趕著提出她對那些圖則的意見。幸好﹐我早料到此。於是﹐立即把那些新鮮熱辣的圖則放上會議桌。也緊接著上司﹐開口講出我的想法。
這不是第一次。
在短篇故事集《戀愛習慣》裡頭﹐DORIS LESSING寫過這樣的一句﹕「Sometimes boys say a thing, and they don't mean it the way we think. They feel they have to say it. It's not they don't mean it, but they mean it different.」那是一個母親教導女兒的說話。
這確實是一個很透徹的見解。
Friday, January 09, 2009
也不好說不同國家。就是同一個國家不同的地方﹐都有其不同的口音。也就是因為這種說話的口音﹐所以只要我們一開口說話﹐別人便能夠猜得到我們來自何地。是騙不倒人的。
所以﹐上週末在BAYSWATER那邊的皇朝裡面﹐那幾個一邊吃飯﹐一邊不理會旁人感受﹐只管高聲闊論的星加坡人﹐一開口講英語﹐便立即露出馬腳﹐原形畢露。原來﹐只是一些能夠講流利港式粵語的星加坡人。(我相信﹐香港人不曉得﹐也不會模仿講星加坡英語。畢竟﹐便是回歸中國超過十載﹐香港人依然有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雖然﹐偶爾也有些媚共媚過了頭的人會TRY-HIS-BEST地TRY HIS BREAST來娛樂大家。)
也有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聖誕假期﹐在奧蘭多渡過了一個星期後﹐我們便飛往紐約去。
我們在曼克頓租了一間房子。屋主本來打算托她的朋友到甘乃迪機場接我們。可是﹐碰上大霧關係﹐許多甘乃迪機場的飛機都未能如常起飛或降落。為免要過份延遲航班﹐航空公司決定轉飛紐約另一個機場LA GUARDIA﹐然後安排旅遊巴士接送要在JFK轉機的乘客到甘乃迪機場。因為我們的目的地就是紐約﹐我們當然舉腳贊成航空公司這樣的安排。至少﹐不用在奧蘭多機場浪費時間。我們留在紐約的時間本來已經不多。才得整整的三天。
可是﹐也因此﹐屋主要我們自行乘搭的士到曼克頓去。因為她突然聯絡不上她那位朋友﹐要他駕車轉去LA GUARDIA。這當然也不是什麼的大問題。因為我們本來就預備乘的士到她那所房子。我們也不希望為了要等候她那位朋友﹐白白在機場浪費時間。
紐約的士當然沒有倫敦那些舒服。所以﹐也便宜得多。可能因為沒有倫敦的士那樣舒服﹐紐約的士司機也比較多言。至少﹐我們碰上了一個很喜歡說話的印度裔的士司機。
「你們從哪兒來的﹖」的士司機問道。
「奧蘭多。」我老實地回答。我知道沒有必要隱瞞什麼。不過﹐聽到我的答案﹐那位的士司機臉上竟然有點詫異。他頓了一頓又問道﹕「奧蘭多很好天氣罷﹖陽光燦爛﹖是第幾次來到紐約﹖」
「也算不上很熱。不過﹐的確是陽光燦爛﹐」我借故望一望窗外道﹕「至少﹐比這灰暗暗的天空好得多。這才是我第二次來到紐約。我以為會很冷的。不過﹐似乎今天有點溫暖。」
「對﹗電臺說﹐今天有六十多度。」那位的士司機回答說。我不曉得轉換華氏和攝氏﹐所以數字上實在不知道究竟有多熱。不過﹐外面的空氣的確有點暖。聽著那電臺廣播﹐原來﹐就是因為本來寒冷的空氣碰上了突如其來的溫暖空氣﹐所以整個紐約都給霧鎖著了。變得有點像倫敦。
想著英國那邊的足球比賽﹐突然聽到那位的士司機又問道﹕「你們本來是什麼國籍﹖」
「香港。」
「在香港哪兒﹖」的士司機竟然有點興奮地繼續問道。不過﹐我其實不大懂得他的意思。什麼「在香港哪兒」﹖一個紐約的士司機不可能會曉得香港那些地方罷﹖
「我曾在香港做生意。曉得一些地方。像尖沙咀﹑油麻地。你們住在哪兒﹖」他似乎聽得到我的自言自語。
「不﹗我現在住在都柏林。」我繼續老實地回答。
聽到了我這個答案﹐的士司機拍一拍他的大腿道﹕「聽罷你那腔英國口音﹐早就不相信你們來自奧蘭多。果然如此。原來﹐來自愛爾蘭。」
口音這東西﹐的確是騙不倒人的。
所以﹐上週末在BAYSWATER那邊的皇朝裡面﹐那幾個一邊吃飯﹐一邊不理會旁人感受﹐只管高聲闊論的星加坡人﹐一開口講英語﹐便立即露出馬腳﹐原形畢露。原來﹐只是一些能夠講流利港式粵語的星加坡人。(我相信﹐香港人不曉得﹐也不會模仿講星加坡英語。畢竟﹐便是回歸中國超過十載﹐香港人依然有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雖然﹐偶爾也有些媚共媚過了頭的人會TRY-HIS-BEST地TRY HIS BREAST來娛樂大家。)
也有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聖誕假期﹐在奧蘭多渡過了一個星期後﹐我們便飛往紐約去。
我們在曼克頓租了一間房子。屋主本來打算托她的朋友到甘乃迪機場接我們。可是﹐碰上大霧關係﹐許多甘乃迪機場的飛機都未能如常起飛或降落。為免要過份延遲航班﹐航空公司決定轉飛紐約另一個機場LA GUARDIA﹐然後安排旅遊巴士接送要在JFK轉機的乘客到甘乃迪機場。因為我們的目的地就是紐約﹐我們當然舉腳贊成航空公司這樣的安排。至少﹐不用在奧蘭多機場浪費時間。我們留在紐約的時間本來已經不多。才得整整的三天。
可是﹐也因此﹐屋主要我們自行乘搭的士到曼克頓去。因為她突然聯絡不上她那位朋友﹐要他駕車轉去LA GUARDIA。這當然也不是什麼的大問題。因為我們本來就預備乘的士到她那所房子。我們也不希望為了要等候她那位朋友﹐白白在機場浪費時間。
紐約的士當然沒有倫敦那些舒服。所以﹐也便宜得多。可能因為沒有倫敦的士那樣舒服﹐紐約的士司機也比較多言。至少﹐我們碰上了一個很喜歡說話的印度裔的士司機。
「你們從哪兒來的﹖」的士司機問道。
「奧蘭多。」我老實地回答。我知道沒有必要隱瞞什麼。不過﹐聽到我的答案﹐那位的士司機臉上竟然有點詫異。他頓了一頓又問道﹕「奧蘭多很好天氣罷﹖陽光燦爛﹖是第幾次來到紐約﹖」
「也算不上很熱。不過﹐的確是陽光燦爛﹐」我借故望一望窗外道﹕「至少﹐比這灰暗暗的天空好得多。這才是我第二次來到紐約。我以為會很冷的。不過﹐似乎今天有點溫暖。」
「對﹗電臺說﹐今天有六十多度。」那位的士司機回答說。我不曉得轉換華氏和攝氏﹐所以數字上實在不知道究竟有多熱。不過﹐外面的空氣的確有點暖。聽著那電臺廣播﹐原來﹐就是因為本來寒冷的空氣碰上了突如其來的溫暖空氣﹐所以整個紐約都給霧鎖著了。變得有點像倫敦。
想著英國那邊的足球比賽﹐突然聽到那位的士司機又問道﹕「你們本來是什麼國籍﹖」
「香港。」
「在香港哪兒﹖」的士司機竟然有點興奮地繼續問道。不過﹐我其實不大懂得他的意思。什麼「在香港哪兒」﹖一個紐約的士司機不可能會曉得香港那些地方罷﹖
「我曾在香港做生意。曉得一些地方。像尖沙咀﹑油麻地。你們住在哪兒﹖」他似乎聽得到我的自言自語。
「不﹗我現在住在都柏林。」我繼續老實地回答。
聽到了我這個答案﹐的士司機拍一拍他的大腿道﹕「聽罷你那腔英國口音﹐早就不相信你們來自奧蘭多。果然如此。原來﹐來自愛爾蘭。」
口音這東西﹐的確是騙不倒人的。
Thursday, January 08, 2009
還記得歌舞劇《窈窕淑女》嗎﹖的確﹐很多時候﹐無論外表衣著如何裝扮﹐只要一開口﹐一個人的出身﹐以至家底﹐便要原形畢露。中國人的傳統智慧裡有所謂「言多必敗」﹐其實也有這一層的意思。
話雖如此﹐要做到一聽對方說話﹐便猜得到講者的底世﹐也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聽者要有一定的閱歷﹐知道什麼人會講什麼話。假如對外來週邊的文化沒有一點認識﹐就算講者說話露了底﹐聽者依然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要靠聽別人說話﹐來知道對方的一點﹐最簡單又最容易掌握的﹐當然﹐就正如那一套著名歌舞劇所言﹐是從對方說話的口音﹐猜到講者在哪兒生活﹑長大。因為這不大需要多曉得別人的文化。只要多聽﹐然後懂得把不同的音調和抑揚頓挫分門別類便成。甚至不用知道對方說話的內容。
在《窈窕淑女》裡﹐女主角起初一開口﹐便教人猜得到她來自貧窮的倫敦東部﹔在JEFFREY ARCHER新作《PRISONER OF BIRTH》裡﹐那位主角能夠成功逃獄﹐關鍵不在於他的身形和相貌跟快要出冊的NICK十分相像﹐而在於他能夠辛苦地把自己那腔東倫敦的口音改掉成伊頓公學的口音。NICK是貴族出身。
上週末﹐本來打算到NOTTING HILL那邊的一間西班牙餐廳吃晚飯。我們是早訂了座位。可是﹐卻碰上了地鐵故障﹐最後﹐便在BAYSWATER下車﹐到皇朝去。可能是經濟不景關係﹐竟然用不著等位。甫進入酒樓﹐知客便引我們到一張二人桌去。
鄰桌坐了五個華人。三男兩女。正用粵語大聲高談闊論。於是﹐我們不得不「偷聽」他們的說話。
聽著他們的高聲闊論﹐我不禁再次搖頭嘆息。做了英國殖民地超過百年﹐竟然未能學懂英國人的禮儀。現在回歸中國十一個年頭﹐實在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香港人才曉得在餐廳裡放低聲浪﹐以免騷擾別人用膳。
其中一個女生﹐應該只聽得懂粵語﹐不懂得講。因為每次聽罷其他人的說話﹐她都是用英語作答。她說話聲音最小﹐也坐得離我最遠。我其實聽得不大清楚她的說話。忽然﹐她身邊的一個男生也用上了英語答話。
聽著他那些英語﹐我有點寬容。
原來﹐他們都不是香港人。至少﹐那幾個只懂放大喉嚨說話的男生﹐都不是香港人。可能是多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和港產片﹐他們那腔粵語的確能騙得到人。(至少﹐騙倒了我。)不過﹐他們那腔英語﹐就教他們這群星洲騙子原形畢露。星加坡人的英語﹐老是要加重每個字的尾音。世界上就只有他們會這樣子講英語的。
他們竟然這樣大膽冒認香港人﹐讓人以為香港人這樣討厭﹐用膳時候如此不懂禮儀。不過﹐果然﹐「言多必敗」。他們最終還是露出了馬腳。
話雖如此﹐要做到一聽對方說話﹐便猜得到講者的底世﹐也不是一件易事。至少﹐聽者要有一定的閱歷﹐知道什麼人會講什麼話。假如對外來週邊的文化沒有一點認識﹐就算講者說話露了底﹐聽者依然一頭霧水﹐摸不著頭腦。
要靠聽別人說話﹐來知道對方的一點﹐最簡單又最容易掌握的﹐當然﹐就正如那一套著名歌舞劇所言﹐是從對方說話的口音﹐猜到講者在哪兒生活﹑長大。因為這不大需要多曉得別人的文化。只要多聽﹐然後懂得把不同的音調和抑揚頓挫分門別類便成。甚至不用知道對方說話的內容。
在《窈窕淑女》裡﹐女主角起初一開口﹐便教人猜得到她來自貧窮的倫敦東部﹔在JEFFREY ARCHER新作《PRISONER OF BIRTH》裡﹐那位主角能夠成功逃獄﹐關鍵不在於他的身形和相貌跟快要出冊的NICK十分相像﹐而在於他能夠辛苦地把自己那腔東倫敦的口音改掉成伊頓公學的口音。NICK是貴族出身。
上週末﹐本來打算到NOTTING HILL那邊的一間西班牙餐廳吃晚飯。我們是早訂了座位。可是﹐卻碰上了地鐵故障﹐最後﹐便在BAYSWATER下車﹐到皇朝去。可能是經濟不景關係﹐竟然用不著等位。甫進入酒樓﹐知客便引我們到一張二人桌去。
鄰桌坐了五個華人。三男兩女。正用粵語大聲高談闊論。於是﹐我們不得不「偷聽」他們的說話。
聽著他們的高聲闊論﹐我不禁再次搖頭嘆息。做了英國殖民地超過百年﹐竟然未能學懂英國人的禮儀。現在回歸中國十一個年頭﹐實在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香港人才曉得在餐廳裡放低聲浪﹐以免騷擾別人用膳。
其中一個女生﹐應該只聽得懂粵語﹐不懂得講。因為每次聽罷其他人的說話﹐她都是用英語作答。她說話聲音最小﹐也坐得離我最遠。我其實聽得不大清楚她的說話。忽然﹐她身邊的一個男生也用上了英語答話。
聽著他那些英語﹐我有點寬容。
原來﹐他們都不是香港人。至少﹐那幾個只懂放大喉嚨說話的男生﹐都不是香港人。可能是多看香港的電視節目和港產片﹐他們那腔粵語的確能騙得到人。(至少﹐騙倒了我。)不過﹐他們那腔英語﹐就教他們這群星洲騙子原形畢露。星加坡人的英語﹐老是要加重每個字的尾音。世界上就只有他們會這樣子講英語的。
他們竟然這樣大膽冒認香港人﹐讓人以為香港人這樣討厭﹐用膳時候如此不懂禮儀。不過﹐果然﹐「言多必敗」。他們最終還是露出了馬腳。
Wednesday, January 07, 2009
每次放假前夕﹐總覺得手頭上有許多許多工作還未辦妥﹐心裡面老是有一把聲音跟自己說﹕「我又選了一個不適當的時候放假。」雖然﹐在社會打滾也近十年﹔雖然﹐也開始明白到「公司裡的事情是永遠沒完沒了」的道理﹐可是﹐我始終無法消滅放假前心裡面那一種罪惡感。我依然覺得有點對同事﹑老闆﹐以至公司不起﹐竟然未能夠在放假前把手頭上那些老早希望完成的工作辦妥。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望著月前自己給自己寫下的那個「每月要完成的事」的備忘錄﹐那罪惡感又隨然而生。或者﹐也覺得我太過緊張﹐聽著我交代我自己手頭上那幾個項目的進度時﹐老闆不禁要暗串道﹕「你也不過是早我們兩日半放假罷了。況且﹐全世界都在準備聖誕。所有事情都要留待新年後才可以解決。」無疑﹐我也知道我是緊張得有點過份。可是﹐我實在不能夠讓放假心情提早來臨。畢竟﹐這是我的家教﹕「吃君之祿﹐擔君之憂。」
不過﹐每次假期完結前﹐我也會暗嘆假期的短促。畢竟﹐自小最能夠體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個道理的時候﹐總是假期結束之前。想著想著檯頭上那一份又一份未完成的工作﹐我不禁盼望能夠多放一個星期的假。放假教人最興奮的地方﹐就是能夠讓自己幸福地遠離煩惱。每天睡醒起來﹐要想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到哪兒嬉戲﹑到哪兒花錢﹐那不是煩惱﹐那是幸福。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準備從奧蘭多飛往紐約時﹐我便開始為我的假期倒數﹐也開始後悔竟然讓自己睡得那麼的多﹔準備從紐約飛到倫敦時﹐我繼續在倒數﹐同時候﹐也開始想起那些放假前未完成的事情。當然﹐更加後悔自己未能練成不眠不休的神功﹐去好好享受大蘋果這一個迷人的不夜之城。於是﹐在倫敦的幾天裡﹐我逼令自己睡得更少。我要在限的時間裡延長那個短短的假期。
一切也終於完結了。兩個星期的假期也終於完結了。當然﹐是幸福地完結了。因為﹐還要上班。在這個年頭﹐依然能夠上班﹐是幸福的。跟在一個短短的假期裡﹐每天醒來﹐「苦惱」要到哪兒嬉戲﹑到哪兒花錢一樣。
從來﹐幸福就是能夠擁有一些別人希望得到卻沒法子享有的東西。
承蒙 上天眷顧。我知道﹐我是幸福的。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望著月前自己給自己寫下的那個「每月要完成的事」的備忘錄﹐那罪惡感又隨然而生。或者﹐也覺得我太過緊張﹐聽著我交代我自己手頭上那幾個項目的進度時﹐老闆不禁要暗串道﹕「你也不過是早我們兩日半放假罷了。況且﹐全世界都在準備聖誕。所有事情都要留待新年後才可以解決。」無疑﹐我也知道我是緊張得有點過份。可是﹐我實在不能夠讓放假心情提早來臨。畢竟﹐這是我的家教﹕「吃君之祿﹐擔君之憂。」
不過﹐每次假期完結前﹐我也會暗嘆假期的短促。畢竟﹐自小最能夠體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個道理的時候﹐總是假期結束之前。想著想著檯頭上那一份又一份未完成的工作﹐我不禁盼望能夠多放一個星期的假。放假教人最興奮的地方﹐就是能夠讓自己幸福地遠離煩惱。每天睡醒起來﹐要想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到哪兒嬉戲﹑到哪兒花錢﹐那不是煩惱﹐那是幸福。
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準備從奧蘭多飛往紐約時﹐我便開始為我的假期倒數﹐也開始後悔竟然讓自己睡得那麼的多﹔準備從紐約飛到倫敦時﹐我繼續在倒數﹐同時候﹐也開始想起那些放假前未完成的事情。當然﹐更加後悔自己未能練成不眠不休的神功﹐去好好享受大蘋果這一個迷人的不夜之城。於是﹐在倫敦的幾天裡﹐我逼令自己睡得更少。我要在限的時間裡延長那個短短的假期。
一切也終於完結了。兩個星期的假期也終於完結了。當然﹐是幸福地完結了。因為﹐還要上班。在這個年頭﹐依然能夠上班﹐是幸福的。跟在一個短短的假期裡﹐每天醒來﹐「苦惱」要到哪兒嬉戲﹑到哪兒花錢一樣。
從來﹐幸福就是能夠擁有一些別人希望得到卻沒法子享有的東西。
承蒙 上天眷顧。我知道﹐我是幸福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