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4, 2007

早陣子﹐到了雅虎香港的網頁﹐看看這個出生地﹐近來有些什麼事情發生。就讀到一篇關於普選的新聞。據網頁說﹐那篇報導來自那份比《文匯報》和《大公報》更媚共的《星島日報》。

讀著那篇新聞稿﹐我以為﹐那是政府向喉舌提供的樣板文章。可知道﹐在香港報業裡面﹐沒有一份報紙﹐比《星島日報》更早向北京政府投誠。

整篇文章﹐其實就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發言人的話語。縱然﹐裡面有講到﹐那是政府回應湯家驊當天早上﹐在香港電臺提及普選的言論。不過﹐便是在文章結尾的地方﹐也沒有寥寥數筆﹐提及那位立法會議員講過些什麼話。這能算是什麼新聞稿﹖假如那份媚共報紙的記者的確做過一點工作﹐那就是原原本本地﹐把政府的投稿重新抄寫一次。

該篇文章內容如下﹕

「......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的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推動民主方面,較以往任何一屆政府都站得更前。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 》履行了行政長官在參選期間作出的一項重要競選承諾,而政府在七月一日成立後十一天便發表這份公眾諮詢文件,充分顯示要在五年任期內處理普選問題的決心。《綠皮書》把策略發展委員會及社會過去就普選的關鍵議題所提出的意見,歸納為三種方案,供公眾討論。政府對這些問題沒有既定立場,只要各方能就關鍵議題達成共識,則普選可期。在現階段,社會應先就提名委員會可提名的候選人數目達成共識,使市民能了解他們有份參與的行政長官選舉的規模,然後可進一步討論及訂定提名程序的細則。......」

我是把一頭一尾都刪掉了。

頭一個省略號刪掉的﹐是那些背景說話﹕什麼什麼局發言人就什麼什麼議員的言論有以下的回應。後邊那個省略號刪掉的﹐可能都是些有點重要的說話。只是﹐抄錄了下來的那些﹐已經悶蛋得不得了﹐能夠讀畢那三百多字﹐非有點超人的耐性不行。我不容許我這一個專欄﹐充斥著一些叫人打蓋睡的文字﹐所以﹐便是有人認為我下面的意見﹐是有點斷章取義﹐我也不得不大膽地多用一個省略號。

或者﹐《星島日報》從沒有向北京政府投誠。不過﹐讀著這樣的文字﹐有怎能教人相信﹐這一份報紙不媚共﹖

假如﹐這是政府親自向喉舌提供的繕稿﹐香港政府是真真正正跟大陸融合了。至少﹐在文字上面。我們已經完完全全放棄中文﹐改用那些紅色漢語。

何解劈頭開始﹐就要肉麻地再三肯定「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是「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又很喜歡用數字﹐來表現一些豐功偉績﹐例如﹐「一項重要競選承諾」﹑「七月一日成立後十一天」和「歸納為三種方案」。也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處理普選問題的決心」﹑「既定立場」等。

此外﹐文章裡面﹐句子特別長﹑形容詞的用字亦特別多﹐所以讀來特別累﹐也使人不想讀下去。而且﹐「的的」連篇﹐實在很咬口﹐很不易讀。

記得陶傑教寫文章時說過﹐根據調查﹐讀者對超過十三個字的句子﹐會很反感。那些臃腫的形容詞﹐如「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的」﹐亦會讓讀者讀得很不暢順﹐都應該大幅改寫。

亦記得余光中先生寫過的一篇文章﹐裡面講到﹐中文裡面﹐就不應該有太多的「的」。很多時候﹐那些「的」字﹐都是多餘。中文不像其他拉丁語系的文字(包括英文),形容詞都沒有一個既定格式。要在後面後面加上一個「的」字﹐來變身做形容詞﹐那是西化了的中文。像「豐功偉績」﹐「豐」和「偉」便就是形容詞,多簡潔。何需什麼「的」﹖

我以為﹐假如真的要這樣肉麻﹐「在行政長官曾蔭權領導下﹐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比以往任何一屆﹐都更樂意推動民主」會比較容易讀罷。

奈何﹐把那些長長的形容詞﹑數字﹑抽象概念等都刪掉和改掉的話﹐我們就不能從文字上﹐體現到回歸的盛世。畢竟﹐這些都是紅色漢語的特徵。

我想﹐那段抄錄《星島日報》的文字﹐跟以下這一段﹐實在不遑多讓。

「總書記指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在實踐中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神聖的使命。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建構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怎能容許這樣的報紙流入學校裡面﹖一間容許學生讀《星島日報》的學校﹐就是在慢慢地殺死我們的下一代。

[按﹕筆者週末再到倫敦探親﹐此專欄將暫停三天。星期二(香港時間)再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