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04, 2007

或者﹐對於上星期四《星島日報》「曾蔭權出席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40屆年會開幕典禮致辭」那篇新聞稿的遣詞造句﹐也不能太過怪責那間比《文匯報》﹑《大公報》更愛中國共產黨的報社。他們的記者也只是太懶惰﹐完全沒有消化一下特首的講詞﹐便原文一字不漏地當做自己的稿件罷了。當然﹐更不能排除﹐是演講詞裡面的那些紅色中文﹐就像石頭一樣﹐不能消化。不過﹐這間報社經常接觸到香港政府﹐甚至中南海的密件﹐裡面工作的記者又怎會消化不到那些仿似中文的所謂中文。

我常以為﹐經過了共產黨近六十年的獨裁統治﹐中國大陸裡頭﹐已經沒有一個人還曉得中文。他們懂得的﹐只是形似中文的文字﹐就像日文裡面的漢字一樣。回歸十年﹐香港也正朝著這個方向大步邁進﹐這個洗腦的行動也就快完成。當市場上面就僅有《蘋果日報》還未向中國共產黨投誠﹐我們還能說這個取替中文的計劃還在起步階段嗎﹖當全港報紙都充斥著那些如「機遇」﹑「打造平臺」等CLICHÉ,當全港報紙裡面的文字都教人悶出個鳥來﹐香港就可以正式宣佈完全成功融合大陸。

似乎﹐這個日子也不遠了。在那個前英國殖民地﹐越來越少人對這些紅色中文反感的同時﹐也越來越多人慣常地採用這些紅色中文。報社﹑電臺如是。政府機關如是。就連那些所謂的反對派也爭著趕上這班仿似潮流的列車。當香港人也一起加入了口講書寫紅色中文的行列﹐這個世界就再沒有一種語文叫做「中文」。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還有台灣。至少﹐那兒的人寫出來的中文﹐還保留一點點民國時候的遺風﹐沒有太過受到那股席捲全球的紅色中文污染。可是﹐在不斷堅持去中國化後﹐我們還怎能期待台灣人可以是保護中國語文的靠山﹖況且﹐從來﹐都只有香港﹐才是維護中華文化的橋頭堡。因為諷刺地﹐我們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我以為﹐只有英國人方懂得如何保存地球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明。或許﹐這句說話會使大家有點不舒服。只是﹐單到大英博物館走走﹐大家就不會對這個講法再有爭議。

不過﹐回歸十年﹐在香港這個拜金的社會﹐面對著中國大陸高速經濟發展﹑北京老爺不斷北水南調﹐懷緬以前殖民地時代的光輝歷史﹐已經有點不合事宜﹐更遑論利用英國人的文化傳統﹐去保留中華民族一頁又一頁的燦爛文明﹖就跟北京的衚衕﹑上海的里弄一樣﹐當那紅色的旗幟緩緩在中國大陸升起﹐在劣幣驅逐良幣底下﹐美麗而簡潔的中文﹐是註定要沒落的了。代之而起的﹐是那種冗腫﹑沉悶﹑假大空又枯燥乏味的紅色中文。對於這些四九年以降就在中國興起的語文﹐很多時候﹐便是多讀數遍﹐也不會曉得裡面的意思。因為在那冗腫和沉悶裡頭﹐夾雜了很多枯燥的抽象概念。就如以下的一段文字﹕

「總書記指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在實踐中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神聖的使命。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建構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這個例子﹐我是多次引用了。不過﹐直到現在﹐我依然無法明瞭當中的意思。

我相信﹐曾蔭權那篇演講稿﹐不是他親自撰寫﹐都由那些政務官代筆。香港的特首如此事忙﹐區區一個報業協會年會開幕典禮﹐又怎會是他心頭的一件事﹖

假如香港的前途就是好好成為一個中國的城市﹐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前途真的無可限量。記得舊同學L2曾經講過﹐讀著政府機關發出來的公函﹐一想到以後的日子都要寫這樣悶蛋的文字﹐要用著這樣不知所云的文字來溝通﹐便是如何高薪厚祿﹐也吸引不了去報考政務官(AO)。

當然﹐我這一個在歐洲生活﹐裝扮著假洋鬼子的香港人﹐有什麼資格去講中國語文﹐以至中華文化﹖只願九七年前﹐我們曾經教曉一些英國人真正的中文﹐好讓這種優美的語文能夠在西方社會裡保留下來﹐不致在我這一代滅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