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06, 2007

早前﹐到了YAHOO﹗HK看看香港有什麼新聞。讀到了一篇《星島日報》的報導。這是頭一段﹕

政府昨日公布「十一五行動綱領」,四個專題小組共有五十項策略建議,並提出二百零七項具體建議,其中被視為「重中之重」的金融服務業,就提出了拓展商品期貨、人民幣期貨及中港資金融通等八十項行動建議,令香港成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讀著這樣的新聞稿﹐我怕「紅色中文」已經開始放肆﹐已經開始為害這個曾經美麗的小島。

要知道﹐這樣的文字跟「總書記指出,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在實踐中繼續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而神聖的使命。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緊密結合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以人為本,實現科學發展、建構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實在不遑多讓。讀畢以後﹐無論你怎樣消化﹐你根本都不會明白裡面講的是什麼。假如你沒有因此消化不良。

因為它們都是由一些毫無意義的名詞和假大空的形容詞﹐拼湊而成的段落。它們都是「紅色中文」。假若我們還能夠稱那些文字做中文。

我以為﹐共產黨趕走國民黨﹐治理中國的最大弊病﹐不是防礙了民主種子在這個千年古國發芽。因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合適的環境﹐讓這個由西方傳入的思想茁壯成長﹐所以中國至今未能體驗民主﹐實不全是共產黨一己之過。始終﹐中國人的DNA﹐先天對民主排斥。共產黨上台執政的最大毛病﹐乃是毫無保留地破壞我們本來很優美的文字。用古靈精怪的符號替代中文是一例(不在此文談論之列)。使中國人不能寫出簡潔易明的文字﹐又是一例。

我很同意陶傑的說法。

一九四九年後﹐因為習慣了開會做報告的政治生活,中國人的文字開始變得嚕嚕囌囌。幾句話的意思,要稀釋為一個鐘頭的廢話,反反覆覆地嘮叨。中國文字本來就有精煉的魅力,只是在政治的煉獄裡頭﹐為了迴避許多政治的地雷,文字的味道沒有了,思想又吞吞吐吐﹐也缺乏想像力﹐就像「一小茶匙的好立克,沖三大杯熱水」。當然﹐淡得個鳥來。

香港曾經是金庸先生創作小說的基地﹐也曾經是張愛玲短暫居留的地方。還有一些過客﹐像余光中。現在的報紙﹐還有刊登董橋與陶傑的文章。市面亦有一些世界大報出售﹐例如《金融時報》。在這些條件底下﹐本來﹐這顆東方明珠實在可以是帶領中國人改善中文的好地方。只是﹐回歸之後的日子﹐我們就是沒有一位領袖敢於向PEKING說不。於是﹐我們的一切都走狗般地向北方靠攏。PK政府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成為了我們生活的標準。我們的文字當然不能幸免。

當香港的報紙也開始出現「紅色中文」的時候﹐(在台灣又不斷加強去中國化的時候,)似乎中文的喪鐘已經響起﹐最後的一顆棺材釘亦已給大力打上。從此﹐這個世界便再沒有淺白而含蓄,思想清晰的中文。都是那些總叫人想打呵欠的符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