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11, 2010

或者是離別在即,今年都柏林戲劇節,我竟然只買了票看《ENRON》。一部我經常在英國首都錯過的舞臺劇。一部毀譽參半的舞臺劇——在倫敦西區大受歡迎,可是在百老匯則為了止蝕要縮短演期。

當然,這個理由有點牽強。按道理,既然快要離開,這座城市裏一切我喜歡的事情都應該盡情的去做。況且,跟五年前離開香港不一樣,這次別離,我的而且確沒有在短期內回來一趟的打算。這兒的短期,指的是五年。假如會再次離開香港搬到另一個國家生活,那個國家也應該是愛爾蘭的鄰國——英國。畢竟,除了香港外,唯有在英國我才能名正言順大聲說「我是本地居民」。

本來好好享受今年的都柏林戲劇節,確實是跟這座城市道別的最好方法。沒有盡情去做,沒有放任自己買票,是怕自己捨不得離開。在那個前英國遠東殖民地,還沒有很多精彩的舞臺製作。(不過,話得說回來,搬返香港後的首個月,便會去看中英劇團的《威尼斯商人》和香港話劇團的《我愛阿愛》。)

劇院,的確會是我搬離歐洲捨不得的事情。不好說倫敦西區,便是都柏林的那幾座劇院:ABBEY THEATRE、GAIETY THEATRE、GATE THEATRE與OLYMPIA THEATRE,在將來那些還在公司搏鬥的夜晚裏面,我必定會想起這一個個的名字。

當然,還有都柏林戲劇節。

早陣子,《泰晤士報》介紹今個秋天紐約必看的舞臺製作。是那個長達六個小時的《GATZ》。那是改編費詩哲羅名著《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的舞臺劇。報紙說,縱然長達六個小時,這套劇依然大受紐約客歡迎。看罷,有人便立即提議改編《安娜卡羅蓮娜》(ANNA KARANINA)成舞臺劇。

讀著那個劇名,我還一時想不起來。可是,當讀到那個「一部六個小時的劇」的介紹,我便記起了。兩年前,這部劇便在都柏林戲劇節上演過四天。我是在最後一天才知曉那是改編自《大亨小傳》,所以,未及買票。當然,我不得不承認,我確實有點給那「一部六個小時的劇」嚇倒。

還記得《GATZ》。因為當我知道這部劇的那天,王迪詩剛巧在其《信報》的專欄裏提到《大亨小傳》。她說,費詩哲羅是她最喜歡的一個作家。她喜歡一邊浸浴,一邊讀那個美國作家的小說。於是,我便跟她發了個電郵,告訴她這部劇。

那是我首次跟這個我喜歡的專欄作家通訊。

No comments: